查看原文
其他

为鸟巢造阀门、给雪龙号点火……“南海制造”比想象中更牛!“大城工匠”③

2016-03-11 观察君 佛山微观察


  在青藏铁路这条世界屋脊的“天路”上,鲜有人知道的是,“南海制造”的电缆附件也随其翻越了唐古拉山。

  生产电缆的这家企业叫“吉熙安”,曾几度打败德国西门子、美国3M等大品牌,填补国际相关领域空白。而与它强劲实力不匹配的是,即使在南海,听过它名字的人也不多,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在南海,这样的“隐形冠军”或产业龙头还有很多,比如为鸟巢、水立方造阀门的九江民企永泉阀门,雪龙号发动机得靠它点火的中南机械的燃油共轨……

  今天,一起梳理“南海制造”背后质朴的草根创业者和匠人故事。

 

吉熙安填补国际相关领域空白的“隐形冠军”




吉熙安有多牛?

1990年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个硅橡胶预制式电缆头,打破依赖外国进口局面;


2006年拳头产品“35kV全冷缩电缆附件”,打败西门子、3M等品牌中标,成为唯一铺设到青藏铁路海拔最高路段的电缆附件;


2009年,收获武广高铁全线的电缆附件独家供应和安装权……


  在吉熙安的公司里,有两间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其中一间,是受聘于公司的“雷清泉院士工作室”,以中国绝缘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命名,也是南海首个院士工作室。

 

  另外一间叫“龙莉英劳模创新室”,龙莉英,则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骨干。

 

  这家企业除了给一线技术员相匹配的工资待遇,更重要的是以此体现出尊重、礼遇一线技术员,重视技术创新的文化底色。

 

  不断地自主创新和尊重技术员的“匠人文化”让吉熙安近30年驰骋市场尖端,并成长了一批“龙莉英型劳模”,工作室36位“劳模”中,有8人被评为南海高层次人才,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层出不穷,如今吉熙安已获得近百项专利,鼓励技术人员每年至少有三项专利。就连非科班出身的吉熙安董事长,后来也投身研发,他一人就有12项个人专利压身。


中南机械雪龙号发动机得靠它的产品点火



 

  雪龙号,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2012年,雪龙号在改造中换上了由中南机械的燃油共轨,“佛山制造”由此植入了它的动力系统。这个学名为“燃油共轨”的柴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其作用相当于火花塞之于一辆汽车,没有了它,汽车无法顺利启动。

 

  燃油共轨是发动机里的一个高压喷射装置。由一条长达11米的燃油管和其他多个关键零部件组成。在燃油雾化燃烧的瞬间,它须承受的不但是高温,还受到一个相当于1230斤重物压到1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巨大气流冲击,这都对这套关键零部件的耐热性和气密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早年,这些零部件都必须依靠进口,由于欧美国家对技术的严密控制,先进装备机械尤其是涉及精密制造的机床根本无法购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南机械在创立伊始便致力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后又进行瓦锡兰船用柴油机燃油共轨单元国产化的原因。

 

坚美铝材全球最高的10座建筑里有5座都用它

 


坚美铝材的生产车间。


  在“全球最高的10座建筑里有5座用我们产品”的坚美铝材,走进它在狮山的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几个大字:“坚持追求完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坚美车间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牌:“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创造无用的垃圾”。

 

  一位坚美的老员工说,这并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坚美人所坚守的质量文化。在每个生产车间,每一台设备旁边,都会有一块高达两米的“标准板”,上面以表格、数据的形式详细规定了各项流程和技术指标。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每天上岗前都会习惯性地读一遍“标准板”。“看板”使得大家在作业时心里更有底,也使员工潜移默化地形成标准意识,在全公司形成标准文化。

 

  “质量和标准”,也是坚美的核心经营原则,曾几度帮助其度过了大沥铝材业暗藏的危机。产品的灵魂是质量,追求完美和信用,与炒概念博眼球、事件营销等传播方式比,曹氏兄弟的品牌传播理念显得格外质朴,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九江民企永泉阀门为鸟巢、水立方造阀门,贵过汽车

 



  说起阀门,大部分人会联想到自来水龙头。而永泉阀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永泉阀门”)生产的阀门,价格最贵的超过20万元,足以买下一辆小汽车。

 

  从月营业额过万元到年营业额近亿元,永泉阀门实现了从私人作坊到行业技术领头羊的华丽变身。

 

  陈键明称,近年来,公司每年至少拿出销售收入10%用于科技研发,并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先后建立、完善了1个阀门研发中心。此外,每年都会有来自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博士来永泉阀门实习一个月,协助公司研发创新。至今为止,永泉阀门拥有各种专利50多项,其中2014年全年度申请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9项。此外,该公司参编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达20多个。“我们应该是参与制定住建部相关行业标准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近年来,永泉阀门生产的产品已出现在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学城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陈键明还透露,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内部也使用了永泉阀门的产品。现在,陈键明正忙着与英国某公司商谈合作,共同生产一款智能型阀门控制系统。

 

名匠坊红木用一年打造一套红木家具

 



  黄永汉是名匠坊红木企业的负责人,他自身也是有着20多年经验的雕刻师傅。为了更接近大红酸枝等原材料的供应,他在2007年去到越南、老挝等地开设工厂。

 

  在厂区里面,黄永汉的“镇店之宝”是一张罗汉床,这是以老挝大红酸枝为原材料,上面的浮雕栩栩如生,是师傅耗时一年才做出来,市场售价需要40万—50万元。而另外一张蕉叶床也同样雕刻精细,上面雕刻着的莲蓬上每一个莲子都能转动,活灵活现。

 

  黄永汉说,厂里大部分师傅都是做了20年以上的雕刻,这不仅要沉得下心,还需要有艺术细胞,雕刻组图的感觉,否则雕刻出来的作品少了灵气,万一有什么差错很可能就毁掉了上好的名贵木材。


  对于未来的传承问题,黄永汉觉得很迷茫。他有四个子女,最大的已经上大学,但是他们都明确表示,以后不愿意接班做雕刻。而工厂里虽然也有90后的学徒,但是能否坚守、有没有雕刻的天赋也说不好。

 

南海藤编源自唐朝的手工技艺



 

  实际上,早在唐朝,南海藤编已闻名于世,目前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向国家级非遗发起冲刺。“我们这个行业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传承的问题。”据南海藤编协会副会长梁建斌介绍,目前工厂的手工艺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如果再没有人接班,再过一二十年,这个行业可能就要消失了。”

 

  凌乱简陋的工作环境也是吸引不了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里的工厂普遍规模小而散,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高薪也难以吸引年轻人。

 

  梁灿尧,一位土生土长的大沥人,是协会的领头人。他5岁就跟着母亲学习藤编,初中毕业就进入藤厂工作,从事藤编业已近40年,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工艺美术大奖,他本人也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梁灿尧想到更多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在他看来,南海保存着世界唯一的藤编全产业链,从藤条进口、分级、洗藤、去结节、剥皮、藤皮分级等原材料加工,到藤笪加工等初级产品制作,再到藤编家具和工艺品等终端产品制作都保存着良好的工艺传承。

 

  除了牵头组织了南海藤编协会,他还自费筹建了南海藤编传习所。深入村落中去收集藤编的传统器具、历史文物和藤编艺术品,组织老艺人向年轻人传授藤编技艺。

 

  如今,藤制品正迈进高端市场,大沥许多藤制家具动辄数万元一套的价格还不愁销路,一改以往低廉家具的形象,向艺术化精品化发展,登上高档家具的大雅之堂。抑或也在设计符合年轻人的产品,使其走向更广泛的大众。

 

  梁灿尧希望能够把南海藤编打造成南海的地方名片,做成一项文化产业,他和藤编协会正在酝酿建立一个规范的现代藤编工业园,统一解决传统手工业面临的消防安全和环保问题,让南海藤编业走向规范化、集约化、艺术化发展之路。他规划在未来的藤编产业园里,不光只是工厂,还有旅游区,让更多的人前来体验藤编艺术。

 

征集令


一起寻访“大城工匠”




  在你身边,在你的企业之中,那些研制出明星产品的明星工程师、设计师、一线研发人员以及技术攻关者,正是我们准备寻访的对象;那些专注制造、专注品质、专注创新、专注新供给的佛山“新工匠”,正是我们系列报道的主角。欢迎广大读者推荐给我们,推荐方式有三种


邮箱推荐:请将“工匠信息(姓名、公司/单位、职务、手机)+推荐人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发送至邮箱:nfrbfsbsc@163.com


微信推荐:长按或者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佛山微观察”,在后台留言,发送“工匠信息(姓名、公司/单位、职务、手机)+推荐人信息(姓名、联系电话)”。


电话推荐:13727399479(蓝记者)

更多内容请点标题:

不认识这群人,你就不懂佛山|“大城工匠”征集令

美的“一晚一度电”首席工程师反击:不像某企业,我们不炒作 | 大城工匠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