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评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交锋

2015-03-07 战略前沿技术

  

  阿兰·图灵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12年6月23日,图灵生于英国的帕丁顿,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3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二战爆发后,图灵的祖国危在旦夕,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返回英国。他接受了英国外交部的“超级机密”研究工作,即主持对德军通讯密码的破译工作,协助军方破解了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对盟军在大西洋战场上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最高奖——大英帝国荣誉勋章。

  1950年,他发表了题为《机器能够思考吗?》的论文,在计算机科学界引起巨大震撼,为人工智能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5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4年,图灵因食用浸染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而死亡,神秘的死亡给人留下难解之谜。为了纪念他对计算机科学的巨大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一年一度的图灵奖,以表彰在计算机科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如何才能判断一台机器是否像人类那样思考呢?或者说一台机器是否能像人类那样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1950年,图灵提出了一个测试标准,用来判断电脑能否被认为是“能思考”的机器。在图灵看来,如果一台机器的行为,让人类无法辨别它是机器还是人类,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了人类智能。这个测试被称为图灵测试,它已被多数人所承认。

  图灵测试中测试的一方是人,被测试的另一方是一个人和一台声称有人类智力的机器。测试时,双方在隔开的情况下,测试人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人或机器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测试人不能确认被测试者30%的答复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的回答,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是具有人类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台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其中,最接近人类智能的机器是一个由俄罗斯专家设计的“叶甫根尼”的电脑程序,它在2012年英国举行的一场国际人工智能机器测试竞赛中,以29.2%的回答都成功地“骗过”了测试人,取得了仅差0.8%便通过图灵测试的最好成绩。

  当时间回溯到1997年5月时,美国IBM公司的“深蓝”超级计算机首次击败了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人类真的败给机器了吗?很多人开始忧虑人类将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取代,人类的智慧和尊严受到了挑战。图灵曾预言,到2000年将会出现足够好的电脑,能够让很多人误认为它们是“人”。目前,也的确有一些电脑在测试中“骗”过了部分测试者。那么,是否电脑就已经超过人脑了呢?现在看还言之过早,虽然人工智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但却远未达到像人类那样思考,光靠存储器和程序永远也不能解决思维和智能领域的所有问题,甚至人类自己都无法确认自己的思维运行模式,更谈不上让机器来模仿人类的思维。

  如果一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那么它就具备思维能力了吗?或者说,一个能和人类正常交流的机器,能不能算是有思想的机器呢?1980年,约翰·西尔勒提出了著名的“中文屋子”思想实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言语交际能力并不表明有思想。

  西尔勒的“中文屋子”假设:完全不懂中文的西尔勒博士(假定是计算机中的CPU)想象自己被锁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微小缝隙与外部连通。输入的是中文问题,房子内有一本英语的指令手册(相当于程序),从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规则。他按照规则办事,把作为答案的中文符号写在纸(相当于存储器)上,输出到屋子外面。这里,表面上看他能够处理中文问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如同一台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是,他对那些问题一窍不通,他根本不理解那些问题,甚至不认识其中的任何一个词汇。这个思想实验说明:即使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我们还是不能断定机器具有理解能力,图灵测试中定义的智慧是不能充分描述人类智慧的。

  在很多科幻文学和电影作品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恰恰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智慧的模拟,它可以解决模拟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却永远无法实现模拟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解决客观知识的问题,但却无法克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差距;可以实现推理和设计,但却无法实现人工直觉和人工想象力。人工智能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成果,能够为人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仅仅依靠科技是无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一方面,人类自身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抛弃愚昧、无知的陈腐观念,不断变革、创新;另一方面,人类要寻求内在超越之路,从精神、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迎接时代的挑战,不断调整人际交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化方向。


(作者:吴保来,来源:学习时报)


【战略前沿技术】2014全年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2015年1月十篇精华文章(按阅读量排名)

请关注后【战略前沿技术】后,点击历史信息查看。

日期

标题

20150102

201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有重大调整

20150110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50109

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出炉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20150114

“透明计算”,凭啥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50115

科技改变未来:预言300年后的人类

20150131

科研: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20150131

国外高效毁伤技术发展及趋势

20150116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排行榜出炉 大陆仅华为上榜

20150104

高校病了:教学之殇

20150104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