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秦朔:中国创新力不足的十大原因

2016-01-15 战略前沿技术


文/秦朔


越远离,越思乡。这趟出差时间长,老怕秦朔朋友圈内容“掉链子”,所以在CES“看美国想中国”系列报道越写越长。但再长,总有收尾之时。前几篇对中国公司溢美之词很多,最后这篇我希望以中道精神,根据CES所见,对中国公司做些提醒和鼓励。


为什么中国原创科技仍然很少?


这次CES展,发生了一件中国企业被美国联邦警察查封展位的事件。常州First International Trade公司推出的产品Trotter独轮自平衡滑板,被硅谷一家创业公司Future Motion认定抄袭了他们的产品专利,新华网做了详细报道。上海一个好朋友先是微信一连发了8张新华网的照片给我,然后说,“你的CES系列不要都是主旋律,问题也要写写,比如这个”。我回复“大趋势中国表现还真是不错”,他回复“原创科技仍然很少。一个国家没有原创科技,要认真分析,不能大而化之,什么都是‘表现真不错’。”哎,一点面子不给!我说你先具体分析一下吧,他也真不客气,连着发了12条语音,我整理如下:



“中国原创科技少,第一是规则的问题。这有三个角度。首先,政府支持、扶持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一些地方的标准不是看企业有没有技术创新,而是看你给我交了多少税,以及给具体办事的人多少好处。这是政府层面标准的偏差。这些年来,看看政府扶持了多少企业,各种资金给了多少,结果又有多少创新产品?再从消费者角度看,最可怕的其实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乐意享受低价甚至免费的产品,不管来路,不管是不是有良知的企业生产,消费者在很多时候甚至是在帮助造假、拷贝的企业,因为便宜和免费。最后看生产者,也是处于这种情况,大多数企业都信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要赚到钱采取什么手段并不重要。”


“在美国,他们的创业公司是说,我跟别人干的不一样,有什么不同。而我们中国的原则常常是,先抄你,然后把你打死,还以此为荣。以上这几点,说明我们整个的商业文明环境体系,不利于出原创技术。因为原创技术需要投入,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


“中国原创科技少,第二个大方面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法治角度看,有的情况是一塌糊涂。首先,执法层面不懂技术,对高科技怎么判案没有经验。即使法官有正义的心,因为不懂技术,就会受‘恶人先告状’的影响。比如技术人员把机密文件发给竞争对手,他的判决是赔礼道歉、不许再犯,他觉得偷技术和杀人不一样,杀人是人不见了,而技术传输出去好像还在,下不为例就行了。第二,是执法不公。这次‘快播案’闹得不亦乐乎,我不认为‘快播’做得对,但关键是,那么多企业都在做,比如百度这样的大公司有没有问题?那为什么只抓‘快播’,这就难以服众了。我们在执法上,即便判为违法之后的惩罚,成本也太低,就像上市公司作假,只罚个几十万,抄袭别人产品就罚个几十几百万。那他一算账,还有赚,于是继续抄。”



“中国原创科技不行,第三个大的方面,是创业环境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反正中国人多,市场大,只要肯干,销售力强一点,执行力强一点,资源占有多一点,就能赚很多钱。那么谁愿意做原创技术呢?这是一个悖论,以色列那么小的市场有那么多原创科技成果,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反而不能孵化出原创,这是不是说市场越大、easymoney越多,就越没有创新动力?寒门出孝子,富贵之家难成才?!”



我这位朋友的公司在行业是遥遥领先的第一,但低调无比,也不上市。去年股市狂涨那阵子,他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不上市。有一天他微信我:“为什么不上市?我其实也不知道,也许是内心的一种敬畏。在商业的世界里,天大地大,惟利益而已,因此说‘贪婪是好的’。可是,贪婪必须建立在敬畏之上。也许这就是我的答案。一直以来,我不愿意获取不该得到的东西,安于自己双手获得的成就,心里踏实。”


我的朋友不让说他的公司和名字,但重读我存的这条短信,还是很感动。


现实中Low产品还很多


low不是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的宿命,但我们又必须承认,现实中low的产品还是很多。我在拉斯维加斯最后一天游了一次泳,泳帽的皮筋就松了,眼镜的胶带就掉了,这些都是上个月我去北京出差,在酒店新买的,也就用过一次。常州First International Trade的产品,去年参展人家就投诉过,因为CES官方不处理(它办展览也有利益诉求),参展商自己又不改,照来,结果人家捅到联邦警察那里。


作为一个希望恪守中道的媒体人、中国人,我经常陷入某种矛盾,在产品与国别的两个维度间挣扎。这种体验随时都有。比如昨天我从拉斯维加斯飞旧金山,邻座是知豆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副总裁(我确实不知道这家公司),也去了CES,聊到汽车,我给他看秦朔朋友圈刊发的宝马汽车的照片,说“真的挺酷”,结果他马上回应:“我经常跟媒体说,中国汽车就是你们媒体崇洋才让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发展慢,你看看人家韩国,都用国产车。”讨论产品好不好的时候,我们又常常引入国别维度,无法讨论下去。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能只靠“我的名字叫中国”吗?世界500强绝大部分中国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本土市场,而世界领先品牌的收入构成都是全球化的。你的产品走不出去,却让我们只用国货,难道我们只配用中低档的产品吗?这就叫爱国?我问知豆电动车的副总,那你觉得中国汽车和国外大牌比差多少年?他回答,“15年吧。”



中国原创科技到底怎么样?不会有标准答案。到CES参观的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董事长曾德祥,曾在央企干过,创业后一边做光电子产品,一边做智能硬件。我请他给我些意见。他说:“从光电子这个角度看,和美国差距很大,特别是军方使用的远红外线这些东西。随着习大大强军战略的实施,情况会改善。在智能硬件方面,中国竞争力很强,反应能力很快,但是在核心的芯片、传感器、面板方面,总体还没有摆脱‘缺芯少屏’的局面,因为我们也很少做长期打算,不愿意在技术上投入。”


中国创新力不足的十大原因


中国的原创技术为什么少?


去年8月31日,我参加《哈佛商业评论》“重塑商业文明”论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演讲中说,中国企业习惯于“一窝蜂进入、大批量生产、红海竞争、作死后集体逃离、猎取下一个机会”的路径,导致国家GDP快速增长,但这个过程中没有沉淀出产业文化和原创技术。中国企业家“把注意力投放到克服外部障碍而非解决问题本身,有不服输的进取,但缺乏严谨的思考”,这又导致企业家有呼风唤雨的霸气,认为清除了外部障碍就是创新,其实不是这样。看整个亚洲,占全球GDP的28%,融化的铁矿石占全球总量的76%,释放的污染占全球的44%,但拥有最有价值的品牌只占全球的1/10。在亚洲的亿万富翁中,半数出自像房地产这样的产业,而在西方的亿万富翁中,房地产背景的只有15%。张教授的看法是,中国企业家讲创新更多是口头上的,本质上的心态是要快速赚钱,所以很难持续将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招揽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发展组织创新的能力,坚持追求卓越、走向专精的信仰。



我在研究中国为什么对创新的呼吁大大领先于创新的能力时,提出了如下十个原因:


一是擅长造富敛财,进行外延扩张,做企业不是因为有兴趣和改变世界的意愿(“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出人头地的成就驱动;


二是中国有大市场,挣easy money很容易,不用创新创造精品也能存活;


三是封建历史上集权体制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发达,创意不发达,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均值高而方差小。这不符合创新之道,创新是要聚集聪明的头脑和抱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顾客需求,甚至引领顾客需求;


四是不爱学习,耐不住寂寞,繁杂的事情太多(包括赌博这类嗜好方面,一成功就出事太多);


五是制度环境的不足导致企业家缺乏长期打算。寻租、地方保护、补贴等“不正当的手”扭曲了企业家的自生自强的思考。这不是今天的问题,历史上中国就是“靠关系不靠创新,靠权力不靠市场”,比如唐代,工商资本最终的五个流向是——奢侈消费、交通权贵、土地购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囤积货币——而不是兢兢业业长长久久做实业;


六是市场环境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劣币驱逐良币,一窝蜂跳入红海;


七是消费者不成熟,对价格战的热衷程度远远超过对价值的care和筛选;


八是我们的文化中,随大流、大而化之、不精致不细致、权变太多而不能持久的习惯比较流行;


九是整个商业文明的发育和文化软实力不够,企业的“文化清洁度”不高,维持清洁的刚性又不足,价值观往往被商业利益裹挟、向商业利益妥协;


十是喜欢多元化,横向扩张,无所不为,甚至胡作非为,缺乏纵向的专精挖掘,有所不为。


在此次CES展览上,我对几个在中国颇有名气的企业的表现非常失望。他们展馆面积不小,却来客寥寥,不搞点游戏和物质刺激就变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把在国内忽悠的那一套拿来,动不动就说互联网+概念,却没有像样的产品,只有美工设计的高级招贴。他们其实没必要来,如果是为了拿参展CES到国内说事,也没必要弄那么大面积。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在CES这一消费科技的奥林匹克竞逐中,尽管整体上和国际巨星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一大批中国公司特别是深圳公司的崛起,让我看到了明天会更好的希望。乐视和蚁视,这两家北京的公司,还让我感受到一路狂野想象、一路激情狂奔的新企业家精神。覃政放弃了未来可能是某个重要航天工程总工程师的路径,追随自己的虚拟世界梦想。贾跃亭,放弃了一切传统路径,意外地在战略转折点上找到了通往未来的路径。他们都因为敢于放弃,不模仿,不因循,创造出独特的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追捧。


如果我们希望中国公司步入“好人赚钱时代”:聪明人赚钱时代,那么,一个可靠的制度安排也许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投机,不官僚,不走老路,敢于想像,敢于创造,敢于走自己的路,这样的中国价值,更容易得到世界的认可。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年代,百家争鸣,中国哲学的基础得以建立;7 世纪和 9 世纪,由于唐诗、宋词、科学发明、书画与理学,中国文化达到高峰;在21世纪,中国公司能不能像之前一两个世纪美国企业所做的那样,奠定中国在全球商业文明中的地位呢?我知道的是,没有企业家精神,就如同暗夜里没有灯塔和火炬,一切都将变得冷漠无力。

(来源:新华思客,作者:秦朔,本文系摘录)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马斯克/Musk】【采办/acquisition】【抵消/offset】【水下/undersea】【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