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硕贤院士:听……



吴硕贤院士


“明眸善睐”

(曹植《洛神赋》)

“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古人对“眼睛”的描摹多出佳句

其实“耳朵”

也是华夏文学桂冠上的的一粒明珠:

“双耳似连璧”

(左思《娇女诗》)

“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

(白居易《饮后夜醒》)

……


10月12日晚

以“重视听觉关怀,改善人居声环境”

为题的新一期博雅学堂讲座

在广州国际校区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

从声景学角度

分享他对人居环境规划、绿色建筑设计、

声景与光景营造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让我们快来听一听


吴硕贤院士开讲



01


声音和听觉

Part 01

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诗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

猿猴只能啼鸣

为何人类可以用语言交流?

在文字发明以前

为何技术就得以高度发展?


站在人类文明何以传承至今的追问路口

吴硕贤院士用侗族大歌的例子

为在场的同学们生动诠释

人类如何使用语言相互交流

组织生产活动


又以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制号角为例

指出人类只有在脑神经高度发展之后

才能精确控制自己的发声

发出美妙复杂的乐声



                                   陶制号角


“在这一段无笔迹可寻的神秘时期,耳朵和听觉

可正是文化信息传承交流的MVP!”


吴院士继续指出

中国古代尤其重视听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如“厅”字的繁体,就带有耳朵旁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声音密切关联

凡是声音相近的

听起来意义也是相近的

很多涉及到听觉和视觉的成语

都是“耳”或“声”字当头,如

耳濡目染,耳聪目明,声色犬马……

这并不是偶然

而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的演变



 “厅”的繁体字





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视觉信息相比

吴院士指出听觉信息的许多优越性

例如听的行为可在暗环境下进行

而且声波穿透力强

且可绕射,故不易被遮挡

正如古语所说: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隔墙有耳”

由此可见听觉信息的强穿透性


声音的出现虽然比文字更早

但声音的录制留存却是难题

直到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

使人类重新重视听觉的艺术

重视声波作为信息传输主要媒介之一的作用


02


  噪声的危害

Part 02



统计表明

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受理的

噪声投诉举报约450.3万件

可见人们对于噪声的厌恶

吴院士以“读书人”的由来作引

向聆听讲座的同学们强调

噪声对信息接收与思维深化存在的不利影响


                                                岳麓书院


吴院士问到

古代学子为什么叫“读书人”?

因为学习正是他们在心里默念文字

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心中默念的语音信息的过程


“四大书院”为何都选址在当时的深山老林里?

因为古人知晓书院是求学思考的绝佳之地

而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

思维才能走得深、走得远




在吴院士看来

有噪声的干扰

不利于信息的接受

在安静的暗环境里

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刻



03


重视听觉关怀

Part 03

改善人居声环境





如何通过改善人居声环境

实现对人们的听觉关怀

吴院士创造性提出设置冥室

即在城市里设置安静区

在住宅里设置安静的房间


声景观(soundscape)与城乡生态建设





                                                    

 拙政园航拍


在吴院士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了解到

声环境改造如何实现人的听觉关怀

声景观与城乡生态建设息息相关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声景观的营造

比如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曲院风荷”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空山鸟语,雨打芭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著名的苏州拙政园“听松风处”

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留听阁


吴院士进一步指出

《诗经》里有28%的内容与“声景”有关

且诗经创造了很多拟声词来描述声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广州大剧院



在城乡生态建设方面,吴院士认为,

应做好各类观演和体育建筑的

声学设计和噪声控制

同时也必须做好住宅建筑的

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设计



04

建筑环境声学

Part 04

目前研究进展



由古及今

吴硕贤院士指出

现代声学研究

注重于声音的四大特性,即:

一种物理现象

携带信息的媒介

环境性 

有审美特性 

为了保证室内具有良好听闻条件

并且对建筑环境进行噪声控制

吴院士认为

目前建筑环境声学已经有了诸多有效的技术

一是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技术

通过计算多种参数

可比较好地模拟听音效果


二是缩尺模型实验技术

逼真地反应声波波动特征

如声衍射、声扩散等效应

该技术当年应用在广州大剧院的建设上


三是虚拟可听化技术

该技术可以在各类建筑空间的规划或设计阶段

便可预先较逼真地聆听其建成后的音质效果

还可以在实验室中同时或短时间

切换不同的建筑声场加以视听比较

华南理工大学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这些方面成果斐然





“嘉则收之,恶则屏之”

吴院士在讲座中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古诗词更是信手拈来

带领同学们畅享建筑声学之美

令听众“如听仙乐耳暂明”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01

      来之前我还担心可能会听不懂专业建筑知识,但实际上吴院士介绍的浅显易懂,尤其是吴院士所讲的关于专业方向的选择问题,对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些实验仪器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希望实验室噪声防控也可以纳入学术视野,创造安全且适宜的科研环境。


——邹抒昊 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


02

      我觉得吴院士结合诗词里的声景观进行讲解十分生动,有诗情画意的感性,也有自然科学的理性。


      通过讲座,我认为要结合声景观创造怡人的环境来减轻噪声对人的影响,或者利用地形、植物遮挡减弱噪声的影响。


——钟炜婷 2023级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03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建筑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我关注的大多是建筑造型、材料、空间,并没有关注到声学在建筑设计里的运用,比如电影院和歌剧厅。


      联想到噪声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而且随着音频设备的普及,广场舞和露天ktv的兴起,进一步放大了该类问题,而现行措施多为行政处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声学能通过对建筑自身的空间设计来调节声音,希望可以给该类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郑则立 2023级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


04

  以前在苏杭地区旅游,参观当地园林的时候,除了欣赏精致的假山、水体、植物和建筑以外,还常常被园林中的鸟鸣、琴声、钟声所吸引。听完吴院士的讲座,我才知道这叫做“声景”,是基于建筑声学对人居环境及自然景观的一种塑造方式。


      我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城市设计,在此之前,其实很少关注听觉在城市设计当中的影响和作用。听完讲座以后,我想我会更加重视声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吴院士提到的在城市和建筑中设置安静区的概念,以此去改善人居环境。


——倪嘉恒 2023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

SYS·博雅学堂

SEE YOU ON SATURDAY/SUNDAY

SYS·博雅学堂/博约讲堂是由广州国际校区主办的一档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旨在让多元的思想激烈碰撞,以思想唤醒思想。博雅学堂主要涉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约讲堂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领域,每周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知名大咖来校为学生开讲,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勤于思考、勇于求真。




1

END

1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蒋正阳 新华社 广州大剧院官网

文:王俊哲 程怡畅

微信编辑:严星萤 司小平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3000余张抽奖券,100%中奖率!一起做有“粮”心的追"光"者吧

听说,你也在期待这次开团?

AI翻译文言文、给古彝文编码,华南理工这一科研团队助力古文保护与传承

连演三场!这部华园最热剧再度归来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