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讲两分钟,我就下课!”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10-28

今天

第39个教师节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我们应当自信自强、踔厉奋发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9月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习近平在信中说,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三尺讲台

揽星辰大海

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路上
我们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匠心致传承  


‍‍理解你,追随你,成为你
以德而耕,收获山河以爱育人,润物无声这是每一位老师的初心和坚守

  师恩如灯,照我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2级本科生刘子惠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在感恩曾经恩师教诲的同时,也祝福华师学子能够躬耕教坛,将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最后,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程佳昌 填报志愿的时候,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离开父母肯定会更加自由,毅然决然地报考了离家六百公里外的大学。可当我上学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想的那样,上了大学后更加的想念家,学校里种种事情压在我的身上,当我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对于家的思念总会达到巅峰。在我的家乡,逢年过节是要一起吃盆菜的,似乎从未缺席,但在学校,逢年过节缺少了节日的气氛和温暖。一次国庆节,我去找老师汇报情况,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倾诉过后,“我的儿子也和你差不多大啦,在国外求学,应该也很想家吧,看你这样,我也不忍心,今天下午,你跟着我一起去吃个饭。”老师平淡地略带微笑地说,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年国庆节没有吃盆菜,但也有了家的感觉,我明白这是陪伴的力量,温暖了我。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周埕伊

大学课堂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听侯桂新老师讲鲁迅。对于鲁迅,学生已经是听到耳朵起茧心生麻木了,侯老师依旧能别开生面,从书信角度挖掘,带着我们去看看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鲁迅。我们跟随着侯老师一同阅读《鲁迅家书》,读完展开了讨论。侯老师与我们更像是一群书友在尽情畅聊,头脑风暴,而不是上对下的一味填鸭。我们了解了许广平以爱情捂热鲁迅,让那团即将熄灭的死活再次燃烧;鲁迅对母亲的极尽孝顺,却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相处模式见小心摇摆;鲁迅在理性上把父亲判定为专职压迫的象征,但在感情上无法将父亲做专制的具体想象......鲁迅的形象在讨论中逐渐丰满鲜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侯老师的娓娓道来,记忆犹新。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李禹璇和老师相识于2022年秋天。是她让面对全新专业的我从抓狂地拼读拼音到捧着一本本书细细品读。我在她的专业课上着了迷,跟着她温柔悦耳的声音畅游大好河山,穿越古今中外。她有一双洞察一切的双眼,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成绩固然重要,但她从未让我们因为成绩而苦恼过。我们在她的课上学到的是欣赏文字的美,是最纯粹的学习乐趣。虽是短短一学期,便足以让我怀念一生。但我不想用一生去怀念,而是想用一生去实践——我不要追光,我要成为像她一样的光。我翻开本子悄悄写下诗句和小说,想象以后成为她这样的人。因为她,我选择了师范专业,选择了和她一样的汉语言文学——我正在成为她的路上。


@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王文彦大一时的我,对于科研毫无思绪。阅读大量文献后,仍怀有疑惑,我紧张不安地按下了通话键向老师求问,既怕打扰老师,也怕受到批评。然而,左老师在接通电话后,耐心听取我的疑惑,并从我的角度出发帮助我捋清思路,解答问题。察觉到了我的紧张和不安,老师在答疑后,还不断地表扬鼓励我,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也是开启我科研之路的一把钥匙。在多次的斟酌和修改后,我终于完成了课题,迫不及待地发给老师看,却未意识到已是凌晨,原以为老师早已休息,可正当我准备关上电脑时,微信提示音响了起来,原来左老师还没休息!他认真看了申报书,做了许多批注,指出我的不足,最后还不忘关心我:“早点休息,忙碌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那一刻,老师深夜仍于书桌前为学生忙碌的身影浮现眼前,心头不禁涌起一丝温暖。大学生涯中,左小明老师一直是我的引路人,他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一位有温度的引路人。


@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冯钰婷
大一时,从未接触过科研的我,看着“科研”二字,仿佛正站在一座高不可攀的山脚下,痴痴地向上望,渴望登顶、却连上山的路都未曾找到。当我踌躇之际,我收到了陈老师项目招人的消息,于是报了名。幸运的是,老师没有顾忌我的能力不足,我成功入选了,开启我的科研之路。而小白的科研之路比起艰苦,更多是迷茫。面对全是英文的检索网站和文献、那些我知识储备中没有的专有名词,我不仅一次怀疑自己,我真的有能力担起科研的任务吗?而我的导师们,作为我科研之路的引路人,不仅给我学科上的指导,还有关于信心和意念的坚定。我初上大学不习惯,老师便同我聊我的高中、用粤语打趣,以让我找到熟悉的感觉;当我提出我科研上的焦虑,老师便用她读本科时的经历安抚我、鼓励我。我深知本科生的能力很难做出杰出的科研成果,而陈老师和莫老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这段科研项目的经历、更是关乎我整个科研之路的信念与决心,老师们是我科研大门的开门人。

@地理科学学院 江涌芝老师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求学道路或是重大抉择上,导师都是给予我很多力量的存在。原本以为自己也会按部就班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不承想最终会主动改变原本的轨迹,选择留在大学校园。面对人生选择的艰难时刻,导师的支持始终在为我注入勇气。多尝试,多体会,找到最想做的事。在地科院,我曾是一名学生,如今却也身处于这条传承的纽带。我、我的导师、导师的导师都是在这条路上耕耘的人,随手撒播的春天,就这样长出参天大树,荫蔽了一颗又一颗或许迷茫的心。老师们说过:“做老师,要尽力帮助学生。”身份的转变让我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义。时至今日,终于,与那些温暖的身影肩并肩。

以灯传灯
心灯不灭人生得遇良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老师们的故事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从“追光人”到“掌灯人”


基础教育学院教师林瑜从2022年9月任职开始,始终在岗位上辛勤奉献,备受同学们的喜爱。林瑜的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当前正在推进的工作是将儿童语言能力培养方式结合创意性强的音乐教育方式进行研究,用“以美育人”的理念辐射于学生们,让岭南方言文化在音乐教学中延续、传承。


从音乐学院走上三尺讲台,林瑜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成为教师之前,对她影响最大的便是求学时的老师们,“他们一直秉持‘用心教育’的信念——用心关爱学生、温暖学生,同时用心严格要求、帮助学生,这份‘用心’促使兴趣变成我即将从事一生的音乐教学事业,为人生道路亮起一盏盏灯塔。”所以,她也期望能成为一名“照亮学生未来”的人,成为了一名教师。


林瑜本硕期间一直在音乐学院就读,求学时丰富的音乐教学经历让她夯实师范技能。同时,学校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了她“站稳讲台、兼顾舞台、一专多能、共同发展”的个人能力。“坚守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兴趣’成为‘动力’。把它做到最好!”总结过往、展望未来,林瑜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在华师,请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享受读书与艺术结合的生活,夯实扎实的教学基础。”林瑜向大家献上自己的“锦囊”,“培养‘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追求喜欢的事物,发挥无尽的想象力,一直徜徉在‘寻知’的浩瀚海洋中!”


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毕生的追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阮思余,目前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其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大版块: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一边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一边带领政治学社、暑期三下乡益行队和研究生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田野政治调查——这是阮思余十余年来教学研究生活的常态。
在阮思余看来,他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机缘巧合和大学期间对未来的思考,使他坚定了成为大学教师的想法。因为“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阮思余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了自己的志趣。数年间,他从未停止在政治学上的步伐,精益求精地进行钻研。他在授课时从不照本宣科,于他而言,比起生硬地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为重要。
“一个大学老师应该去回答:‘我需要上什么课程?我在这门课上最后能够沉淀下来什么?’”对此,阮思余在几年间不断地探索专业领域,不停地尝试构建课程体系,用自己的切实行动给出了答复。对于希望成为教师的华师学子,他站在教师前辈的角度,给出了真诚的建议:要有志向,要学好专业,要懂政治,要熟知研究方法,要带领学生一起前进,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毕生的追求。

在教育中奉献,在交流中成长


物理学院和工学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骆开庆老师教书近20年,当他回想过去教书的点点瞬间,仍历历在目。本科时,骆开庆学的是工程专业,考虑过去企业就职,最终在机遇与巧合下成为了一名老师。他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做项目、打比赛,为曾一同奋斗过的学生们奔向不同的远方自豪,保研亦或是就业,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让工作成为热爱,他深刻体会到,“作为人民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奉献精神。”他也一直牢记并秉持着这种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会强制要求学生一定要接受什么,而是结合学生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以及兴趣去进行引导和鼓励,同时他也一直希望能多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他说,要乐于奉献,从学生培养角度让学生成长,而非从个人发展约束学生,才能在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师。


执教半生,耕耘教坛


从朝气勃勃的青年到学识渊博的教授,在教育这块沃土上何广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1968年,23岁的何广铿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再次踏入华师攻读硕士学位,而后考取公派出国留学的名额,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此后,他还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合作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更有学识和更成熟。
何广铿先后担任了系里8年的副主任和8年的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抢占华南教育的高地。退休之后,心系学生的他担任了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3届主任并大力支持学院开展的“微课”进行创新发展。何广铿对教育事业有着一贯追求与坚持理念: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执教半生,何广铿意识到:教师通过影响自己的学生,甚至可以对学生的学生产生影响。教育不仅能影响个体,还可以通过个体影响整个社会。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而言,教育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嘱咐华师师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未来的教师要牢记“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的校训,以校训鞭策自己完善自我不断革命积极向上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教育无他唯爱与传承他们是华师校友他们是人民教师难忘师恩,常念师情我们会带着希望与嘱托勇毅前行

  难忘师恩,勇毅前行  

用生命推动生命,用灵魂影响灵魂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师范)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饶李金,目前在华师附中任教。2012年,她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到华师。从小学到高中,她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华师毕业的,受老师们的影响,在她看来这里是大湾区教育领域的一个神圣的殿堂。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饶李金在华师度过了6年的时光,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本科她所在的“学霸宿舍”四人皆获得了保研资格。饶李金也很感激她的硕士导师历史文化学院的黄牧航教授,“他是博学的导师,也是优秀的朋友”,不仅专业学习和学术造诣上,还在看待事情的态度上和人生对她有很大的影响。


“我觉得教育这个行业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它是用生命推动生命,用灵魂影响灵魂的。”饶李金认为教育是学生与老师的双向奔赴,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种鲜活的、有感知和互动的生命,这帮助她永远保持着对教育的初心。2021届是饶李金带的第一届学生,虽然缺乏经验,有时工作中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但更多的时候学生们在治愈她,让她感受到了从事这个行业的快乐。


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胸襟外,饶李金认为从事教师行业最重要的是保持走进教育岗位的初心。“数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她希望师弟师妹坚守入行时的初心,“坚守初心才能够永远保持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同时,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选择他们热爱的,并且热爱他们的选择。


深耕教育事业,用爱引导孩子


今天,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01届本科毕业生林晓冬,迎来了属于她的第23个教师节。对孩子的喜爱与家庭的耳濡目染,让她决心成为一名教师。从华师毕业后,她在幼儿园工作已整整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她始终秉承“爱孩子”的原则,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她成功引导许多孩子走出童年的怯生与不安,更与学生和家长们培养出延续十余年的家人般的感情。在一次次相遇中,她不仅取得了优秀的工作成果,还收获了超出职业本身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深耕教育事业,林晓冬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个人觉得,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根’的教育,对人一辈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她不仅是广州市天河区某公办幼儿园园长,还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成为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见证着幼儿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向好发展。

作为从华师毕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她对未来想要成为老师的华师学子们说:“老师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如果选择了它,就好好地教,挖掘其中的成就感,未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爱教爱生 甘于奉献
教育家精神传承在每一位老师心中
桃李满天下 春晖遍四方
祝广大老师们
教师节快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
林小琦 林永超 热依汗 彭婉扬

黎妍 陈欣悦 汤茵婷 陈俊扬
邹雨珂 程翰仪 刘敏怡
张劲伟 陈绮欣 程佳昌
摄影丨陆芊骅 丁宇萌
张家宁 董洋樱 李冠熹
制图丨周怡 赵英棋 李晓彤 郑少雯
执行编辑丨李施琪 胡语婷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李碥
初审丨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