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金课” 怎么上?《半月谈》报道南大新探索

南京大学 2023-08-28

近日,《半月谈》2023年第10期“教育改革进行时”栏目刊登题为思政“金课”悟初心的文章,报道了南京大学聚力打造思政“金课”、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立起来”和行动上“走起来”生动实践。全文内容如下:


《半月谈》2023年第10期





思政“金课”悟初心


半月谈记者 陈席元


走在南京大学仙林区中轴线上,迎面看到杜厦图书馆门前的鲜红标牌——“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入党志愿书专题展览,格外醒目。展陈的千余份入党志愿书、3000余份烈士登记表等原始资料,激励师生坚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把最好的资源给思政教学,请最适合的名家学者讲思政课。近年来,南大聚力打造思政“金课”,创新推出翻转课堂、校外实践等举措,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立起来”,行动上“走起来”。


 院士开讲,让最好的老师讲思政  


“五二〇运动让我感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误读书。1949年初,经过层层考察,我加入党的地下党组织……”2021年,在南京大学“百年初心·党史微课”上,时年9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德滋娓娓道来。

1947年5月20日,南大师生联合多地发起五二〇运动,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南大校庆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也成为一代代南大人自觉的使命担当。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好他们,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南京大学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上好思政课,学校拨出专款,设立思政课奖教金,让全校最优师资力量走上思政讲台。

2022年7月,南大正式聘请包括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和知名学者在内的29名专家,采用“大师+团队”“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教学模式,面向2021级全体本科生开设思政课。一堂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向东主讲的“宇宙简史”课,由来自各个专业的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学生们表示:“课堂从人物、故事入手,潜移默化增强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南京大学举办“奋发向前 进取青春“主题团日活动


翻转课堂,引导青年自学自悟


从“全面解读抗战阅兵”“扶贫看中国”到今年“改革开放45周年”,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自选角度,登台演讲。“思政课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他们思维各异,经常能碰撞出精彩火花。”沈伯平说。

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打分,评价方式的改革,进一步促使学生从思政课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李玮婷说:“沈老师的课虽是开卷考试,但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思,在脑海里建构思维模型。到了考场上,仅罗列知识点肯定行不通。”

“教科书上的几句话,要转化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商学院学生邢玲玉主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她告诉半月谈记者,“我负责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自学,才知道了党和国家在工农、国防领域的很多成就。”


走出校园,知行合一


作为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宣讲团的一员,2021级硕士研究生丛政把自己走访徐工集团、镇江世业镇的见闻,讲给社区居民和中小学师生听。

“我们既要讲好理论,也要讲好实践经验。”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大平认为,做好“大思政”,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发展“第二课堂”。

2018年开始,南大把思政课纳入本科生国际科考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全校300多报名学生中遴选出19人,走访英、德等国,参观马克思、恩格斯故居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回国后,这些同学成为思政课小讲师。

胡大平带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课程80多名学生,与南京市栖霞区委党史办合作开展十月村村民口述史研究,以1956年毛主席视察十月大队为背景,挖掘当地奋斗史背后的教育价值。

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一周年,南大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表示,走过121年,南大人将始终发扬忠诚于党、竭诚于学、热诚于人、精诚于业、开诚于世的优良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南大智慧、作出南大贡献。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Nature》+1!南大凝聚态物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图片阅读:

同上一堂微党课!南大人开讲

点击图片阅读:

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谭铁牛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来源:半月谈2023年第10期

记者:陈席元

编辑:付雪颖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