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建设科创中心

2016-08-29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侠


  编者按: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就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并强调,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依托,那么,我国应建设怎样的科创中心呢?本文试做探讨。

  去年上海首次提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设想,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战略安排,在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这个构想的深远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那么,与城市的布局安排相类似,我们自然想知道中国仅有一个科创中心够吗?这种安排是否还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结构缺陷?


中国需要多点分层科创中心


  区域间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明显的知识梯度差。在各区域间应该存在一个知识梯度的金字塔,这种布局可以很好地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各个知识梯度上存在多个科技创新中心,并可以很好地起到知识传递与扩散的桥梁作用,从而把整个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否则将造成区域间在知识传递上出现断裂以及潜在技术与文化扩散的失灵。基于这个设想,自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仅有一个科创中心是远远不够的,科创中心的布局必须是分层的与多方位的。现实的做法是根据各地知识资本存量,按照知识梯度分成三层:最顶端的是国家层面的科创中心、中间层面的则是分布多个区域的科创中心(如东北中心、华南中心、西北中心等),然后是省会层面的科创中心,再往下就是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市级中心。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起到中心节点与次中心节点的连接与辐射作用,从而为知识、技术、产业、文化的扩散与转移提供一条畅通的渠道,而不会出现知识传递的断层。在数量上,顶端的科创中心有2—3个即可(如北、上、广),第二级是区域中心(如全国七大区域的节点城市),第三级则是各个省会城市,这样就为知识的扩散与传递提供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主干道网络,然后就是如毛细血管一般的地级科技中心,至此,一个知识扩散与传递的网络得以形成,且可以在区域间形成真正的竞争,如果哪个区域的渠道不畅,就会导致资源与人才向其他网络传递平滑的区域流动。


为什么科创中心要多点分层


  之所以提出科创中心的多点、分层结构,是由于知识传递与接收是有条件的。如果区域间知识梯度差过大,就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与扩散,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将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已经指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倒U字形结构,换言之,城市规模在达到U形顶点之前,随着规模的扩张,会带来明显边际收益递增现象,就世界范围的比较而言,中国的特大城市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经济规模,仍存在经济收益递增的空间,此时,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分工的进化,会带来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各种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反之,则是不经济的。基于这种理解,盲目扩展小城市是不经济的,也是难以持续的。在科技领域同样如此,隐藏在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治理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就科技领域而言,我们的规模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所需要的倒U字形的顶点,因而仍然存在边际效用递增的空间,这部分潜力不去挖掘对整个社会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比如在一些研究基础比较好的大学与研究机构,每个老师的研究生招生名额都非常奇缺,导致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局面呢?是整个社会缺少人才,还是制度安排出现了故障?显然不是前者,这一切都是计划经济治理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区域创新中心的存在就现实层面而言,其作用有两点:其一,使技术与文化扩散更容易发生与实现。联想到国内前些年一直倡导的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之所以效果很差,就是因为当地缺少一个合适的创新中心,导致产业转移成本与当地接收成本都非常高昂,从而出现转移不经济现象;其二,多点、分层的各区域创新中心的涌现有助于缓解特大中心城市的诸多压力,并且,借助于区域创新中心实现本地的快速发展。想想那些承担巨额出行成本不远千里到大城市求医的人们,不难理解这种作用。反之,如果存在一个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中心,那么这些巨额出行成本就会转变为当地的收益,并助推区域创新中心的繁荣与发展,这一进一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格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创中心如何形成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分层的区域创新中心呢?笔者曾提出一个关于创新中心的基础支撑条件框架模型,即五要素模型,制度、经济、人力、文化与舆论要素。前三项被称作硬性基础支撑条件,后两项被称作软性基础支撑条件,五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存在密切的耦合机制。任何地区要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必须具备五项基础支撑条件中的三项,“2+1”模式,2项硬性基础条件,加上1项软性基础支撑条件,低于这个边界条件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2+1”模式存在六种变体,各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促成创新中心的实现。五要素中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是制度要素,制度既作为基础支撑条件,同时又作为其他要素实现耦合机制的协调者,所以,一个地区能否出现创新中心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计划经济思维浓厚的区域很难出现创新中心,反之,市场经济活跃的区域,更容易吸引到资金、人才,以及形成公平的契约意识,从而有助于创新中心的形成。看看当下国内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如北上广深),大多是偏好市场经济的区域,相反,那些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的区域也多是经济落后区域,很难形成创新中心。


  观念落后是要付出惨痛发展代价的。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落后区域的创新成本比发达地区的创新成本要高。这主要是由于落后地区的制度成本严重偏高,以及各种基础支撑条件不足,尤其是人才的匮乏,导致人力资源昂贵严重阻碍创新的实现。因而,形成区域创新中心意义重大,就可见价值而言有二:其一,降低创新成本,为社会发展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其二,有利于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从而为当地发展储备最具活力的知识资本资源。这两点已经是整个社会的共识,这就要求地方管理者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为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大力改革,否则,在知识经济时代,落后的代价就是被整个社会彻底边缘化,而且很难翻盘。如果陷入退化陷阱,所有的资源都将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从当地撤出,流向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的区域,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当地就会处于“马太效应”的劣势累积轨道,从而陷入不可救药的退化境地。这种趋势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临近的现实。


  基于上述的分析:整个中国仅有一个科创中心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立体的、分层的、多节点的区域创新中心,只有这样,顶层的科创中心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而次一级的创新中心才会形成吸收与扩散能力,并以后发优势去倒逼顶层科创中心必须加大发展的步伐。这是一种良性的创新生态,否则,由于缺少竞争与支撑,顶层的科创中心将是无法维系长久的。



全球科创中心的特点


  由于科技创新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和区域集聚性特点,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高度聚集在少数创新环境优良和创新区位优越的城市和地区。就全球来看,典型科创中心模式主要有以技术创新综合体为特征的“硅谷模式”、慕尼黑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纽约科技创新集群中的专业服务业支撑模式、班加罗尔IT产业集群模式和多元化创新集群模式等。


  有学者总结了全球科创中心的共性特点:


  • 第一,创新资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并通过创新链关系形成了高效率的集聚优势和经济效益。由于创新链体系完善,能够满足各类创新企业的全方位需求,进一步激发了更多创新创业者的集聚。

  • 第二,创新生态的培育。创新生态是一个包含区域文化、法律制度、配套服务、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复合概念。不同创新集群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形成了不同的创新生态,如硅谷有发达的风险投资与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班加罗尔侧重创新活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等。

  • 第三,形成了形式各异的“政、产、学、研”结合方式,但关键点在于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得以有机结合,从而更为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并最大限度实现其经济、社会价值。

  • 第四,政策推动与规划引导。如纽约、慕尼黑、班加罗尔等地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关键产业领域都前瞻性、战略性地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和配套政策。


(杨彩霞)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协同创新 | 产学研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中国武器 | 电磁炮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装备采办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轰炸机 | 预警机 | 战斗机 | 运输机 | 六代机 | 能源 | 电池 | 云计算 | 大学排名 | 博士 | 导师 | 凯文凯利 | 钱学森 | 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马斯克 | 纳米 | 基金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无人机 | 俄罗斯 | 日本 | 英国 | 印度 | 以色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谷歌 | 工业4.0 | 颠覆性技术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硅谷 | 石墨烯 | 北斗 | 通信 | 智能制造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激光 | 智库 | 商业航天 | 量子 | 基因 | 基因编辑 | 未来战争 | 网络空间战 | 网络武器 | 成果转化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MIT技术评论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