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论 | 甘于恩、曾建生: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之若干思考

甘于恩,曾建生


一、广东地理语言学历史的简要回顾

广东语言地图的绘制,最早可上溯至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朗文出版公司),该地图集的B13图为“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展示了广东汉语方言分布的基本情况。近期(2008)修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增加了粤语分布图。



最早以地图形式揭示广东方言特征的,为《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该书共有42幅地图,据《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和《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二书的材料,选取珠三角地区粤(25点)、客家(5点)、闽(1点)三大方言较有典型性的语言特征予以绘制(其中语音图20幅,2-21图;词汇及语法图21幅,22-42图)。《综述》的方言特征图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尽管条目的设置还不尽合理、充分,绘制的水平也较差,但毕竟为以后的同类工作提供了经验。


1992年起,省港两地学者合作开展“广东省北江流域、西江流域粤方言调查研究”。1994年,《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五章为“粤北地区十县市粤方言特征分布地图”,专就10个粤语点绘制了45幅特征图,其中语音图21幅(1-21)、词汇及语法图24幅(22-45)。由于地域面狭小,方言种类单纯,故反映的语言特征相对集中,绘制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宏观上的特性无法展现,条目设置仍不尽人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语法特征没有反映出来(如完成体、进行体等)。1998年《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五章为“粤西地区十县市粤方言特征分布地图”,收录68幅方言特征图(语音特征图22幅,词汇及语法图46幅),从数量来说,为有史以来最多。条目设置及质量皆有较大提升,最明显的是增加了反映语法特征的条目,如36及37图显示动物性别,56图反映持续体,57图反映完成体;图例较清晰,特征表述也简明扼要。



2002年詹伯慧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附有66幅方言地图(其中语音图24幅、词汇和语法图41幅),反映广东粤语47个点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简明扼要,对于从宏观上审视、了解粤方言的特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前期成果的局限,地图的先天不足仍存在,主要是语法条目不够系统、体例不够一致、绘图不够精细等。



从2003年起,广东学者甘于恩、刘新中、庄初升、严修鸿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曹志耘主持)的调查研究,分别调查了广东粤、闽、客方言以及海南闽语,出版了图集《汉语方言地图集》(三卷,商务印书馆,2008),在地理语言学上获取了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


2004年,以甘于恩为主的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年度立项,随即开展“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的研究,对广东省内的122个粤语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调查,历时近5年,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项目组购置了ARC-GIS自动绘图软件,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与实践,完成了彩色语音图103幅、词汇图258幅、语法图70幅的绘制。这是广东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业语言地图集,该地图制作精美,图例清晰,讲究图例间的逻辑关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甘于恩、秦绿叶等人还在地图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对广东地理语言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甘于恩2007、2008、2010;秦绿叶、甘于恩2009)。



二、广东地理语言学的不足

不过,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尚存诸多不足,这些不足既有宏观方面,亦有微观方面。


2.1  宏观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表现为全省各方言这方面的研究不够均衡,做得好的如粤语,从《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地图开始,便逐步完善,调查点逐渐增多(《综述》25点,《概要》47点,《地图集》122点),地图质量不断提升,也慢慢做了一些理论的总结。

相比起粤语来说,其他方言便存在诸多缺憾,只有粤东闽语有少数学位论文做过专题性的地理学研究,如吴芳的博士论文《粤东闽语-n、-ng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2009)调查了粤东5市160余个方言点阳声韵尾-n、-ng的共时现状,并归纳分合类型,做了较好的理论总结,绘制了山、臻、宕、江、曾、梗、通七摄-n、-ng分合类型图,-n尾韵母方言的地理分布图,阳声韵尾-n、-ng的音位分合图等多幅地图,在粤东闽语语音专题的地理学研究上具有示范意义。

另一篇值得一提的论文是邹珣的硕士论文《澄海方言咸深二摄闭口韵尾的地理分布研究》(2007),相比起吴文而言,论题较小,但论文有不少精彩之处,作者就咸、深两摄-m尾的存失与否,选取澄海区内17个重点点和若干一般点,进行深入调查,结合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检视老、中、青三代的差异,绘制了数幅详细的特征分布图,在调查方法上有所创新。

不过总体而言,闽语这方面的研究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为:(1)基础调查不够,这里是指以数据库形式储存的、条目对齐的语言资料;(2)规划缺乏前瞻性;(3)绘图方法落后;(4)后备力量不足(甘于恩 2010)。至于粤西闽语、客家话、土话,地理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更是需要奋起直追。



第二,对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探索显得不够系统,欠缺深度。从事地理语言学的工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田野调查上,因而有关学者相对较少对地理语言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思考。

张振兴先生在评论《广东粤方言地图集》时谈到:地图集“图形概括性不够,有的地方可能无意间夸大了广东粤方言的内部分歧。假设要依靠图形给某些语言特征绘制等语线时,可能会有很大困难。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选择的语言特征的概括性不够”[1] (P179),这些不足,显然跟项目主持人在地理语言学上的理论准备不充分有密切的关系,也跟研究团队穷于应付结项,较少就调查、绘图及图集体例等具体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讨论,从而上升至理性认识,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先行一步,会对地理语言学的实践产生良好的导引和修正作用;而经过地理语言学的实践,再来进行这方面的理论总结和反思,也将推动调查研究更加有效地开展。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总结,这是中国地理语言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可以说对此如何强调也是不过分的。


(中国语言图)


第三,从事地理语言学研究,必须有宏观的调控能力,这种调控能力涉及对全局的统摄和安排。项目主持人对项目管理必须具备极强的统筹能力,包括项目的科学设计、项目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达成、人员之间的协调与科学分工、成本的核算与项目的实施,都是需要全盘考虑的因素。另外,项目主持人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避免短期行为。地理语言学对于人才有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因此,人才规划这项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否则临时组配人马,做出来的成品,必定有诸多缺陷甚至会误导他人。

以《广东粤方言地图集》来说,这种宏观的调控力还未臻理想境界。表现为项目设计不够科学,项目的扩展能力不强,成员调配的随机性较大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图的质量以及未来项目的拟设。今后开展类似大型的综合性项目,这方面一定要非常注意。


2.2  微观的不足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调查手册条目的拟定,要反映大区方言的特色。我们开始时采用的是《汉语方言地图集》的语音、词汇调查条目,用来调查粤语,后来发现许多反映粤语语音特点的例字、特色词皆阙如,如粤语阴上、阳上大多有对立,如“妇”¹“府”,“柱”¹ “处”(处理),但是《汉语方言地图集》只选了“府”、“柱”,没有“妇”、“处”,体现不出同声韵字之间的调类差异,无法利用这些材料来设立图目。词汇的调查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2)调查时录音工作没有跟上,录音质量不佳。广东方言地图工作开始时并未强调录音,所以导致一些调查点没有录音材料,无法核实;即使有录音的方言点,由于环境素质欠佳,有些录音材料效果也不太好,价值不大。今后开展地理语言学调查,应该采用合适的录音软件,逐字逐词进行录音,务求建立高品质的音档。



(3)选取的发音人不够理想;调查质量参差不齐。整部地图集前后发音人选取标准不太统一,前严后宽,随着结项时间的临近,为了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只好在广州高校找了一些年轻的发音人,虽然调查时反复核实,但毕竟与实地调查还有差别,获取的语料在反映方言特性上有一定的“失真”,一些早期的语言信息有所丢失和磨损。这虽然是微观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宏观调控出问题而导致的。

(4)数据库建库时出现差错,数据无法使用或数据误录。原始数据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方可建成数据库。建库时如果没有严格的规范,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和处理这些调查数据,就容易出错,导致数据无法使用或数据误录。采用出错或有问题的数据来绘图,绘成的特征图便包含了虚假的、错置的语言信息,后果十分严重。《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就有这样的教训,如第20图“有无高平变调”反映的情况与事实完全不对应,就是由于数据没有与方言点对齐所致。因此,《地图集》如果要正式出版,还需要做过细的校对和修订工作。

此外,《地图集》还存在绘图规范不够细致,导致地图图例前后不一致以及前后图的体例协调不够的情形。这些问题有关学者已经指出,此处从略。



三、开展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

《广东粤方言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省级的方言特征地图,由于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与褒扬。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广东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只是取得初步的成果,切不可就此止步不前。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相比,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里提出几点,供学界和有关部门参考。


3.1 制订长期规划,促成《广东语言地图集》的立项

从决策层面看,有关方面在语言研究的总体布局上,对地理语言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规划。这样的结果就是学者各自为政,无法在整体上具有规模效应,形成良性的互动。而地理语言学最需要的,便是凭借学者之间的密切合作,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要达到这一目标,单靠学者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可行性甚小。张振兴先生建议“在《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出版之后,应该在原来团队的基础上,扩充力量,增加配置,加大投入,尽快编纂出版《广东语言地图集》和《粤方言地图集》,前者包括广东省境内的所有语言和方言,后者包括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粤方言。如果几个地图集都能编纂成功,不但将从总体上大幅提高广东语言学界,尤其是汉语方言学界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广东在国内外竞争中的文化学术软实力。”[2] (P179)其言殷殷。可是,要到达这一愿景,没有决策部门的政策倾斜,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国汉语方言图)


3.2  继续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方言调查

地图集以语言事实为本,没有语言材料,一切皆无从谈起。而且地图集对于语言材料的要求,从密度和精度而言,都要远高于传统的方言学。有了密度和精度都符合要求的语言材料,才谈得上建立完善的、可靠的方言数据库(包括语音数据库),进而绘制方言特征图。因此,惟有继续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方言调查,广东的地理语言学才能到达新的高度,取得新的成果,舍此别无出路。

以笔者之见,目前大规模的方言调查,有两个区域要重点开展:一个是闽语区,包括粤东和粤西两大块,虽然有不少田野调查材料,可是基于数据库的调查材料却很缺乏,要组织人力、物力在这方面予以突破;另一个是客家话区,包括粤东、粤西和粤北三大块,以一个学校的力量独立完成调查有困难,若能调动三地地方院校的科研力量,分工合作,合理配置资源,达成目标亦并非无可能。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应该起到主干作用,带动全省科研力量的统合。


3.3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手段,推动绘图工作的智能化和常规化

地理语言学获得的是“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绘图工作的进行,都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目前国际上有多种语言技术处理软件,但主要是针对特定目的设计。做语言地图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因此有效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技术手段,开发适合国内语言地理学的平台,从而推动绘图工作的智能化和常规化,也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如“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方言特征,如何把色彩和图例的表达更好地结合起来”[3] (P51),这些都需要过细地加以研讨。

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毕竟还无法完全替代人脑的作用,特别是某些理念、创意的实施,人的作用仍然十分关键。目前软件平台主要还是对语料、数据进行机械性的分类、处理,将数据从抽象的形态转化为具象的形态(即地图形式),相关人员(尤其是主持人)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路,对项目的成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图)


3.4 开拓地理语言学的人才资源

就粤、闽方言的研究而言,现今已经出现有培养前途的后起之秀,可是由于教育体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后起之秀毕业后能够从事语言研究的屈指可数,能够从事方言田野调查的更是稀少,这不单是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对于广东汉语方言研究亦是重大的损失。这就造成了方言研究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当然,类似情况恐怕不独广东方言为然,李仲民谈到台湾方言研究的困局时指出了能够“持续从事语言调查、地理语言学研究的却寥寥可数”[4](P19)这一现象,这恐怕也是目前方言研究的共性。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做强烈的呼吁外,还需要政府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对学术研究予以重视和扶持。

在现有条件下,为了推动广东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调动现有方言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这可谓广东地理语言学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


3.5 开展地理语言学的专题研究和交流

地理语言学技术性甚强,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士密切配合。要倡导举行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如调查条目的拟定、调查数据的处理、图目的确定、图例的选用等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多做交流,互相学习;要研究如何实现调查数据的共享,以及分工合作的有序开展等重大问题。此外,除了综合性的语言特征图外,未来还要考虑编纂专题的语言地图和解释地图。



广东地理语言学前景光明、潜力巨大,蕴含着极其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有关部门以远见卓识适当地关注和扶持。我们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筹建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如地理语言学研究所),统筹全省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广东地理语言学一定可以发展壮大,成为广东语言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国语言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暨南学报》2010年3期,作者甘于恩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曾建生任职于广州航海学院。)


往期回顾:

专论|詹伯慧:我对今后客家方言研究的几点想法——在第十三届客家方言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专论|甘于恩:方言与亲属称谓

专论|甘于恩:基于大数据与宏观视角看待佛山语言资源


小编 | 陈彩虹

审读 | 老    甘

责编 | 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