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词汇的熟语系统(下)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第四节 俚语词和俗语词



part 01

俚语词的定义

词汇学的教科书里较少涉及俚语词,原因是俚语与惯用语的界限不易区分,与俗语的界限也不太明晰。或者说,许多学者都把俚语词视为“惯用语”或“俗语”的一部分,这有一定道理,但从词汇学的内部细分来说,并不科学。

在《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1985)等论著中,“熟语”一章中并无“俚语”的身影,而《现代汉语通论》第五节“词汇的熟语系统”也只列出“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可见这些学者都把俚语等同于“惯用语”之类。对此,刘叔新(2005)并不认可,他指出:“俚语无疑是熟语中的一类单位,指的是产生和流行于民间而比较俚俗的现成用语。……俚语表示的意思,体现一个表述得诙谐生动的一般概念,或者是生活中某种事物和现象诙谐有力的述说和论断,都没有训诲性,也不作劝告。”(175页)

不过他对俚语身份的认同,还是存在问题,这可能跟他的俚语定义有关。他认为以下这四类皆属于俚语:

A.碰一鼻子灰 一肚子鬼胎 三头六臂 滴水不漏

B.脸红脖子粗 吹胡子瞪眼 半死不活 抓耳搔腮

C.穿着汗衫戴棉帽——不相称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D.人心不足蛇吞象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按照我们的定义,A类属于惯用语,B类属于俗语(其中有些可以归入成语,如“抓耳搔腮”),C类则是前面谈过的歇后语,D类是后面要谈的谚语。可见刘侧重于意义的分类,这自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这样一来,将造成类别的交叉。而且刘俚语主要限定于成句子的那类,他说:

俚语既然一部分和成语、惯用语的一部分以及歇后语的大多数重合,而其余部分则是常语中独立的一类,它的归属常语的部分自然较能显出个性和作用特点,较有研究价值。成句子的俚语——作为言语单位的俚语,应是俚语的代表。(176-177页)

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成句子的俚语是不应该进入熟语系统的,因为这跟词汇系统的定义会产生逻辑上的矛盾,在词汇层面,是不应该包括句子这一类的语言成分的。当然,我们可以划定另一个层次(比如“语汇”)来涵盖这类东西,但至少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成句子的格言、谚语是不应该进入词汇体系的。那么,我们关于“俚语”的定义是什么呢?

我们觉得,要科学定义“俚语词”,首先要认清其与“俗语词”的界限,俚语词与俗语词最大的区别是俚语词具有粗鄙性,而俗语词具备通俗性,或者说,俚语词与俗语词是小类与大类的关系,俗语词可以包含俚语词,而俚语词可能只是俗语词的一个类别。《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关于“俚语”的定义比较近乎俚语的内核,这个定义指出:“俗语的一种。指流行于民间的、粗俗的方言口语词。如北京话的‘开瓢儿’(打破头)、上海话的‘拆烂污’(做事马虎、不负责任)。”(272页)

具体地说,俚语词是指:通用于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群之中的较具俚俗性的、非正式词语,它有两个特点:词义色彩的粗鄙性和来源的粗俗性。

例如:哇塞、他妈的、龟孙子、缩头乌龟、脱裤子放屁。

俚语在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中也会存在,方言中通用语词之外,带有粗鄙色彩的即是方言俚语,如粤语“玩”是通用词,而“蒲”是俚语词,“波大冇脑”也是俚语。

Part 02

俚语词的类别

从俚语词的形式来看,我们还可以将之细分为“俚词”和“俚语”,以词的形式存在的,

即是“俚词”;以短语形式存在的,即是“俚语”。必须指出的是,汉语的俚语词与英语的俚语不是等同的概念,不可以混为一谈。

1)俚词:这一部分中有的带有骂詈性,如“忽悠、哇塞、操、靠、滚”,以动词为多,但也有其他词类,如“(日本)鬼子”、“驴友”(旅游者)、“粉丝”(歌迷)、“玉米”(李宇春的粉丝)、“小强”(蟑螂)、“牛B”、“挺尸”(睡觉)、“夭寿”(闽语)、“仆街”(粤语)、“瓜”(粤语,死)、“哇塞”等,不少俚词带有很强的流行性。从是否流行的角度看,许多可以归入流行语。

俚词有一部分是从早期汉语承继下来的,如“混蛋”、“屌蛋”、“混账”。

俚词跟纯粹的口语词还是有所差别的,口语词是口头运用的词,不一定有粗鄙成分,如“走(路)”与“行(路)”,“屁股”与“臀部”,前者是口语词,后者是书面语词。有些词是否有粗鄙成分,主要在于用,性器的名称(口语的)往往用为粗俗的俚词,如“卵”(睾丸)、“鸡巴”(阴茎)、“屄”(普通话bi,粤语hŒi[阴平],女性生殖器)皆是如此。

(2)俚语:从俚语有无带骂詈色彩这点来看,我们又可以将之分为“一般性俚语”和“詈语”两种,前者如“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后者如“吃里扒外”、“放狗屁”等。

A.一般性俚语:一般性俚语从语体特征看,口语色彩很强;从语义特征看,则较为粗鄙,但还没有达到骂詈的程度。例如:

盖了帽、死翘翘、不差钱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脱裤子放屁、狗嘴吐不出象牙

一般性俚语有的可能是从流行语转变过来的,如“不差钱”(不缺钱、手紧、拮据)

B.詈语:即是通常所说的骂人话,骂人话带有口语性、粗俗性和诅咒性三个特点,其中第三点是它跟一般性俚语的重要分别。当然,骂詈也会有程度和语境的差异。百度百科对“詈语”的解释只是简单的“骂人的言语,脏话”七个字,连例子也没有,这反映出社会对詈语认识的肤浅和学术研究的缺失。

①口语性:他妈的、小样的、下流东西、狗吃屎、忽悠

②粗俗性:缩头乌龟、龟孙子、狗崽子、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娘养的、放屁、滚(粤语,指乱搞男女关系)、干三代、我使(闽南话)

③诅咒性: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咸家铲(粤语)

有些詈语实际上在语用中是省略格式,如“他妈的”、“他奶奶的”、“操”,往往省掉了中心语或宾语,意在令话语的暴力色彩有所减弱。

Part 03

俚语词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适当使用俚语词,可以增强人物语言的生动性,使人物个性得以凸显,

如:

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红楼梦》)

“不跟你说了,挺尸!”连长高城说。(电视剧《士兵突击》)

俚语词也有一定的修辞功能,例如:

徐亮当场要扁周麟

老沈当晚整肃队风(羊城晚报2009年6月29日A14版)

用“打”只是一般的生气,而用“扁”曾带上程度的差异,增加了愤怒的色彩。再如:

张舒雅因被传爱蒲夜店,感情生活丰富而被冠以“豪门豪放女”的名号。(羊城晚报2008年6月27日B2版)

“蒲”在粤语中与一般的玩尚有区别,带有尽兴地、另类地玩的意味。

Part 04

俗语词的定义

俗语词与俚语词一样,都是通过语用的色彩来限定的。所谓“俗”是指“通俗”,即全民基本通用的语词;所谓“俚”即是“俚俗”,即是中下层民众通用的语词。所以从应用范围来看,俗语与俚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尽管有人将二者等同起来)。

前面说过,俗语与俚语的关系是大类与小类的关系,但为了更科学地划分类别,我们不妨将俗语做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广义的俗语①,便是指汉语中通俗性的语言片段(一般是指大于词的那类),通用于口语,包括惯用语、歇后语、俚语和下面要论及的狭义俗语。(《俗语趣解》甚至说:“俗语,也叫俗话。它是一种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语句,包括带有方言性的俚语、谚语以及口头和书面文字中常用的成语等。”李林杰,页2);而狭义的俗语,则是指汉语中一类与惯用语平行的语词单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语义浅白,见字知义,无须做深入的解释,但又比较定型化,如“跑部钱进”(来自“跑步前进”)、“包二奶”、“傍大款”、“窝里斗”、“一卡通”、“黄段子”等,但有些俗词则可能带有一定的比喻性(如“洗脚上田”、“穿衣戴帽”)。

根据以上的论述,似乎可以给狭义俗语下这样的定义:汉语中语义较为浅显的固定语词组合。徐宗才(1999)认为“俗语是通俗的定型的语句,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间。”但我们与徐先生不同的是,俗语不包含成语、格言、谚语等。俗语可能与“口语词”会有逻辑上的交叉,但口语词主要是侧重于跟书面语词相比较,强调语体色彩,如“走”(走路,比较:步行)、“骂骂咧咧”(比较:破口大骂)、“红扑扑”、“打的”、“打招呼”、“打交道”(比较:交往)、“着”、“了”、“过”,而俗语词主要侧重于语用色彩,即有无通俗性。

Part 05

俗语词的类别

(1)俗词词与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不易区分,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俗词,主要是指单、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固定短语。如“扁”(打)、“油水”、“扒灰”([与公公]偷情)、“来电”(男女之间有感觉)、“潜水”(在网上以隐身状态存在)、“小三”(第三者)、“(不是)吃素的”、“窝里斗”、“奶油小生”(指女性化的男士)、“跑部钱进”、“省油的灯”、“狗急跳墙”等。方言也有通用词和俗词的区别,如粤语中“奉承”是通用词,而“擦鞋”则是俗词;“少女模特儿”是通用语词,而“啨(加“见”)模”是俗词;闽南话“读书侬”是通用词,而“四目兮”则是俗词(略带贬义)。

(2)俗语:指较长的通俗性短句,俗语与惯用语的主要区别是,惯用语在长度上短于俗语(多为三、四音节或类似搭配的扩大化),且格式比较固定(从这点来说,惯用语可谓是格式化的俗语),这里说的格式固定是指惯用语可以归纳出一些具有语法共性的常见格式。而俗语主要体现在语用色彩的通俗性,不一定是要具有语义双重性(尽管有的也有隐喻特征),如“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格式上比较自由。例如:

讲大话(粤语)

针尖对麦芒

输人不输阵(输人唔输阵,方言俗语)

鸟枪换大炮

    吃软不吃硬

天不怕,地不怕

雷声大雨点小

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皇帝不急太监急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站着说话不腰疼

占着茅坑不拉屎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

俗语词强调色彩的通俗性,所以形式上跟成语可能有点重叠,如“狗急跳墙”属于俗词,

但格式很像成语,所以有人将这类格式误归入成语。

方言中也有与通用语词对应的俗语,学术界多笼统地视为方言词,但严格说来应称为“方

言俗语”,如粤语的“玩失踪”、“鸡同鸭讲”(无法沟通)、“有姿势,冇实际”(比喻光会做表面文章)、“今时唔同往日”(现在与过去不同)、“旺丁又旺财”等,如:

只是,老人不理解流行的元素,年轻人也未必理解传统仪式的刻板。所以难免鸡同鸭讲了……(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A2版)

黄金周踢走冷板凳旅行社旺丁又旺财(羊城晚报2008年9月29日A5版)

Part 06

俗语词的应用

在通俗性较强的一般语体(如小说、戏剧、相声、流行歌曲、新闻报道等)中,俗语词用得比较多,尤其是新闻报道与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栏目,例如:

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成功的商业炒作,从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是随着真相逐步披露,腾中的真实面目也将进一步暴露在世人面前,到头来很可能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独家:真实面目 腾中收购悍马案一场闹剧》,2009年6月9日腾讯新闻)

对小贩宽容的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羊城晚报2009年5月9日A1版)

俗语词强调色彩的通俗性,如“来电”(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跑部钱进”、“省油的灯”、“狗急跳墙”等等,以形象性作为其主要特征。俗语词在传媒的本地新闻中用得比较多,例如:

疑犯防范措施搞得这么好,也会“搬石头砸自己脚”——警方冲进制假窝点时曾大力敲门,但里面根本听不见!(羊城晚报2009年7月24日A1版)

专题报道较具文学性,俗语词时而可见:

可是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王电波从年轻小伙子等到中年。(羊城晚报2009年7月6日A9版《横琴,一张反复擦了又画的蓝图》

以下是一则新华社电讯,亦使用了俗语:

据悉,戴国森案是省、市纪检部门在查处出国不归的原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案中“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来的。(羊城晚报2009年7月26日A2版)

方言俗语的例子:

小小气球却“冷手执个热煎堆”(羊城晚报1997年6月3日7版)

中甲第26轮比赛中,广州医药主场4-0狂扫哈尔滨毅腾夺冠。一名球员开心大笑,几乎“见牙唔见眼”(羊城晚报2007年10月30日“广州城事”版)

最后以许冠杰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插曲《半斤八两》的歌词作为本讲的结束,歌词有大量的粤语俚语和俗语,这首歌最能体现粤语流行曲中通俗派的风格:

我哋呢班打工仔

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揾个些少到月底点够驶 (奀过鬼)

确系认真湿滞

最弊波士郁啲发威 (癫过鸡)

一咪喺处系唔系就乱嚟吠

翳亲加薪块面嗱起恶睇 (扭下计)

你就认真开胃

(半斤八两) 做到只积咁嘅样

(半斤八两) 湿水炮仗点会响

(半斤八两) 够姜呀揸枪走去抢

出咗半斤力 想话攞番足八两

家阵恶揾食 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 (吹涨)

我哋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

嗰种辛苦折堕讲出吓鬼 (死俾你睇)

咪话冇乜所谓

(半斤八两) 就算有福都冇你享

(半斤八两) 重惨过滚水渌猪肠

(半斤八两) 鸡碎咁多都要啄

出咗半斤力 想话啰番足八两

家阵恶揾食 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 (吹涨)

我哋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

嗰种辛苦折堕讲出吓鬼 (死俾你睇)

咪话冇乜所谓


 

思考与练习:

什么是俚语词?俚语词与俗语词的区别何在?

本期编辑:李凤莲

审读人员:陆敏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微信号|语言资源快讯

相关推荐:

讲义 | 甘于恩:词汇的熟语系统(上)

讲义 | 甘于恩:汉语词汇的熟语系统(中)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希望各位点进广告或通过打赏来支持我们的事业,谢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