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张盛开:童谣的语言与地域特征(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1. 引言

70年代在方言还算占优势的时候,方言童谣也很受欢迎,乡下的小孩都能说上几个本地童谣。可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孩子们接受普通话的学校教育,童谣也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化。就笔者的家乡湖南平江来说,老年人虽然会童谣,但久已不用,差不多忘光了。中年人虽然也会几个,但都成了遥远的童年时代的回忆,能记全的没有几个,青年和少年人基本上就不会了。湖南其他地方甚至全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所以收集全国各地的童谣并将其保存下来的任务迫在眉睫。

笔者2005年在平江收集过几个童谣,正式的童谣收集于2018年开始。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童谣,走访了平江好几个地区,也很难找到会童谣且能说完整的人了。两三年来活生生的童谣仅仅收集到95首。其他通过前人整理的书籍和微信语音收集到了100首左右,总共约200首。另外最近笔者在響應项目的田调中收集湖南临湘与常宁的资料时,意外发现这两处方言的童谣跟平江的童谣有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开始了对全国各地童谣的收集与研究。

虽然全国各方言地区都有童谣,各地区童谣的论文与书籍也有一些。如张嘉星(2006)对福建漳州方言的305首童谣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黃彥菁 (2009)对客家童谣“月光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但是全国童谣的类型学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在收集全国各地的童谣之后,发现了各地童谣之间的关联,因此对这些童谣进行了类型学的初步研究。


2. 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如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全国各地的童谣。目的是收集与保存各地日趋消失的童谣,并对所收集的童谣进行详细研究,探讨童谣所表现的语言、文化与地域特征。

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文的资料收集主要利用如下几种方法。

其一,通过本地人的微信群,利用语音与文字聊天形式进行收集。

其二,直接对面采访摄录。笔者的田调资料包括湖南平江、湖南临湘、湖南常宁以及台湾桃园。为笔者提供童谣的发音合作人如下表。

表 1 发音合作人

 

其三,通过各种文献,进行书面的资料收集。如平江方言童谣:《萤火虫》1,2、《漳州方言童谣选释》、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及其他各地方言研究、歌谣童谣研究等资料。

其四,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童谣,方言,集中收集全国各地的童谣书面资料。利用这个方式收集到的资料具体有:北京、广东、天津、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客家、河南、上海等。

其五,利用所收集的童谣资料。如湖南临湘童谣由曾晓虎先生提供,平江岑川童谣由彭大兴旺提供。另外占升宁与彭淑玲帮忙转写童谣。

 

2.2.  资料概要

笔者所收集的童谣数据如表2所示。如前所述,这些资料有的为笔者直接采自于田调,也有的来自前辈学者们的田调资料与各种方言文献。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网络资料-百度文库。资料的来源不同,所表示的地区也有差异。文献与田调资料提示的是具体的方言点,百度文库的数据多显示为大方言区,如粤语、陕西等等。笔者计算的时候以省为单位进行统计,但是提示具体的童谣时标明地名。本研究用于考察的童谣总共数量为1900。湖南最多445首,其次为福建、四川、广东、天津等地区。这个数量并没有遍及到全国各方言区,各地的数量也不平衡。因此本文只能算童谣类型学研究的初步阶段性成果。

表 2 资料来源

 

3. 考察与分析

    通过对上述童谣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童谣的语言、内容形式以及地域方面的特征如下。首先从语言方面的特征开始介绍。

3.1.  语言特征

童谣所表现的语言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句末的押韵与押字、同(近)音换字(词)、词语顶真接龙三种。下面分别通过实例进行介绍。

3.1.1. 押韵与押字

押韵是汉语最喜欢的节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押韵,各地方言文化中的快板、夜歌等也需要押韵。童谣也是如此,一般都会押韵。不仅如此,童谣中还出现了比押韵更严格的押字现象。

3.1.2.1. 押韵

实际上童谣的押韵与诗还是有区别,有很多童谣会在每一句的末尾都押韵,这样应该是为了更容易记忆。如湖南平江的这首童谣“懒婆娘”就每句都押ong。

 

1. 湖南平江 懒婆娘,困晏床,朝朝困到热头黄。听到间壁叫卖糖,双脚就蹦过墙。

下面天津与北京的两首童谣完全相同。这两个童谣也是每句都押-u,有点儿像绕口令。

 

2. 天津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3. 北京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3.1.2.2. 押字

苏州、杭州、嘉兴、江阴的这几首童谣,句尾不仅押韵,声母与声调都相差无几,也就是句末用同一个字(音)。这种形式的童谣江苏省内多见,比如苏州就有押“干”“三”两种,除苏州以外,江浙一带,杭州、嘉兴、江阴都有押“三”的童谣。

 

4. 苏州 苏州玄妙观,东西两判官,东判官姓潘,西判官姓管;东判官手里拿块豆腐干,西判官手里拿块老卜干;东判官要吃西判官手里的老卜干,西判官要吃东判官手里的豆腐干;东判官勿肯拨西判官吃豆腐干,西判官勿肯拨东判官吃老卜干。

5. 嘉兴 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落脱三角三,打只电话三零三,回去做瘪三。

6. 杭州  上海来了小瘪三,身穿夹克衫,来到城隍山,前山不走走后山,屁股拐了三花三,打了电话三零三(后略)

7. 苏州 今早礼拜三,上海下来个小瘪三,身穿白缎衫,手拿黑阳伞,走到半路途上肚皮痛的不来山,请个医生猪头三(后略)

8. 江阴 阿三阿三,跑到半山,拾杂一把阳伞。

湖南常宁与四川则押“子”,山东押的是“头”。童谣中常宁的子缀词出现了十一个:狮子、秧子、豆子、麦子、粽子、茄子、芋子、鸭子、叶子、构子、鸡巴子;四川的子缀词出现了十个:口子、坛子、院子、梨子、肚子、啥子、裤子、新娘子、轿子、坨子;山东的头缀词出现了六个:小老头、蓑衣头、小斧头、砍树头、小指头、小布头。这说明在这些方言里,子缀与头缀词语比较常见。

 

9. 湖南常宁 正月舞龙耍狮子,二月土里打秧子,三月打眼点豆子,四月莳田割麦子,五月端午呷粽子,六月长新呷茄子,七月半,化纸钱,八月中秋呷芋子,九月重阳杀鸭子,十月枫树落叶子,十一月落雪扯构子,十二月过年呷鸡巴子。

10. 四川 讨口子,背坛子,背到一个大院子;赏你一个烂梨子,吃了拉肚子;你在做啥子,我在洗裤子!/新娘子,坐轿子,掉下来,成驼子。

11. 山东 从南来个小老头,身上披着蓑衣头,头上带着斗笠头,手里还拿个小斧头,上山砍树头,一不小心砍了一下小指头,撕点小布头,包包小指头。

 

3.1.2. 同(近)音换字(词)

同(近)音换字(词)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时候可以换成别的字或者词的现象。这也说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谣的语言并不严格。如湖南平江(同音:古鼓、张姜、苎柱、挂卦、洋扬,近音:州烛)、长沙(自刺、鲤你)、浏阳(湖壶、野爷)的童谣都有这种现象。

 

l 古松。么哩古?大鼓。么哩张?辣姜。么哩麻?苎麻。么哩苎?灯柱(中略)么哩挂?圣卦。(湖南平江)

l 借你格马,走扬州。洋烛烧不燃(后略)(湖南平江)

l 什么水?自来水。什么自?鱼刺。什么鱼?鲤鱼。什么鲤?枪毙你!(湖南长沙)

l 吗哩南?湖南。吗哩湖?酒壶(中略)吗哩长?猪肠。吗哩猪?野猪。吗哩野?你家姨爷!(湖南浏阳)

 

3.1.3. 顶真接龙

一般来讲,成语接龙之类的游戏中字的接龙形式比较多见。但童谣中字的接龙并不多见,本文所说的顶真接龙指词语的接龙形式,即前一句的句末跟后一句的句首用相同的词。这样的童谣各地方言中可见。如湖南平江“满伢子学做伞”、临湘“月光光”,江西瑞金“月光董董”、四川“坐排排,吃果果”、福建武平“月光光”等。

 

12. 湖南平江 满伢子满,学做伞。做伞难斗把,一心学打卦。打卦难勾腰,一心学打刀。打刀难打薄,一心学挖勺。挖勺难挖空,一心学郎中。郎中难看脉,一心学做贼。做贼难挖壁,一心学打锡(后略)

13. 湖南临湘 跳下田,捡铭钱,铭钱薄,捡牛角,牛角尖,尖上天,天又高,捡一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深,捡一口针,针冇鼻,捡一支笔,鼻冇杆,捡一只碗,碗冇舷,捡一张船,船冇底(后略) 

14. 江西瑞金 月光董董,荷担水桶,水桶半斤重,荷到广东,广东买包烟,食到烟店前。烟店前买杆笔,做官做哇出(中略)妹妹搞哩手泛红,留来做烟筒。烟筒食唔着,留来做尿杓。尿杓冰冰冷(后略) 

15. 四川 坐排排,吃果果,果果香,卖干姜,干姜辣,卖水娃,水娃短,卖花碗,花碗花,卖冬瓜,冬瓜烂,卖鸭蛋,鸭蛋黄,卖姑娘,姑娘脚脚多,嫁给泥蜗,泥蜗拱背,嫁给陶妹,陶妹逃走,嫁给毛狗,(后略)

16. 闽西武平 月光光,走四方。四方暗,照田墈。田墈尾,捡枚针。针有眼,交畀伞。伞有头,交畀牛。牛有角,交畀桌。(中略)打铁会生镥,不如学迟猪。迟猪难讲价,不如做叫化。叫化难擐筒(后略)

17. 四川 跟到别个学,变麻雀,麻雀飞,变乌龟,乌龟爬,变粑粑,粑粑臭,变黄豆,黄豆香,(后略)

 

3.2.  形式与内容特征

童谣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五种:反复盘问、颠倒事实、内容重复、取笑骂人、巧用数字等。反问盘问的形式反应了儿童爱动脑筋,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普遍现象。但是为了结束无休止的提问,最后会以骂人的话来终止。从结果上来说不利于对儿童的教育。但是采用一问一答的童谣形式,既生动又易于记忆。颠倒事实的童谣风趣幽默,引人发笑,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智慧。内容的重复量大,也有利于记忆,说起来琅琅上口。取笑骂人的童谣中有一部分是用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作为童谣并不合适。这应该是来自儿童的自然发挥。不过据笔者的记忆,说这种童谣一般会受到大人的批评。其实这也算是从反面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巧用数字则利用数数的方式来学习各种事物,如地名、菜名、药名等。



3.2.1 反复盘问

这样的童谣一般以对话的形式开始,“什么东西?”之后会对对方回答的所有台词,即“什么”后面的词进行反问,并一直纠缠到底。直到对方没法回答,并生气辱骂的时候才会中止提问。虽然算童谣,但是纯粹靠儿童应该达不到这样打破沙锅、问遍各种物品的水平。比如“什么饭”(湖南平江)、“(对门岭上)什么叫”(湖南平江、汨罗、新化),“什么药”(湖南长沙)、“你姓啥”(河南)等。

 

18. 湖南平江 驮尾鸟,驮升米,去看阿婆,阿婆留我吃昼饭。么哩饭?鸡汤饭。么哩鸡?灶鸡。么哩灶?泥灶。(中略)么哩掛?巽卦。么哩圣?上圣。么哩上?天上。么哩天?白天。么哩白?朝天扯白。

19. 湖南汨罗长乐 对门岭上么里叫 ?悬翎叫。悬翎哪地叫?肚皮教里厣叫。螺公有厣又不叫?水内里箇。(中略)茄子倒吊几箇又不叫?钉多。油鞋钉多又不叫?踩哒箇。劁猪踩哒箇又叫?懒找箇蛮人讲得。

20. 湖南新化 么个叫?坛子鼓泡叫。泥鳅婆鼓泡又唔叫?泥巴内底格。泥巴内底咯蛤蟆又叫?嘴巴大粒格。(中略)纸做格炮又叫?有药格。药铺里咯多格药又唔叫?是诊你格背脊骨格。

21. 湖南长沙 唉哟,扁担打哒我的脚。什么药?膏药。什么膏?鸡蛋糕。什么鸡?叫鸡。什么叫?鸭叫。什么鸭?水鸭。什么水?自来水。什么自?鱼刺。什么鱼?鲤鱼。什么鲤?枪毙你!

22. 湖南临湘 平火哩嘚,夜夜来,来搞么,来包火,包火搞么,包火寻针,寻针搞么,寻针敹袋 ,敹袋搞么,敹袋捡石,捡石搞么,捡石磨刀,(中略)种菜接客,接客不接我,一烟担哩挖破你个后脑壳。

23. 河南 白胡子老头你姓啥?我姓张 。张啥?张飞 。飞啥?飞机。机啥?鸡毛。毛啥?毛泽东。东啥?东方红。红啥?(中略) 林啥?林彪。彪啥?表(骗)你一嘴汤鸡屎(后略) 

 

3.2.2. 颠倒事实

各地童谣中有一种颠倒事实-故意说反话的童谣。这样的童谣各地说法不同,不少地区称为“颠倒歌”。湖南平江虹桥的“奸雀崽”(和尚辮子就地拖),宁远平话(河里的石头滚上坡)、衡山(风吹麻石滚上坡)、常德(先生我,后生哥)。也有部分方言有自己的说法,湖南平江浯口“扯炮歌”,湖南平江城关、常德澧县 “三十夜里”,整个童谣都是说的反话,“三十夜里大月光,瞎子看见,聋子听见”之类的,但名称上却并没有颠倒事实的表现。

 

24. 湖南平江浯口 生我姐,我摇箩,收我翁妈我打锣。进门碰见牛撒子,出门撞哒马啣窝。鸡生牙齿马生角,急水滩头鸟砌窝。(中略)哑巴地坪唱山歌,和尚辮子就地拖。从来不唱扯炮歌。

25. 湖南平江虹桥 奸雀崽,毛又多,先生老弟后生哥。生我俚公得我打铳,生我俚妈妈我打锣。

3.2.3. 内容重复

童谣中重复现象多见,且重复的内容所占比例也非常大。如下面的童谣中,加阴影之外的部分都为重复部分。内容重复跟顶真接龙也关系密切,顶真接龙的词语都重复出现,因此再加上其他的重复内容,整个童谣就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这样记起来就更容易了。

 

26. 湖南平江 麻雀啧灰里滚,寄信哥哥去买粉。买哒粉不会调,寄信哥哥去买猴。买哒猴不会耍,寄信哥哥去买马。买哒马不会骑,寄信哥哥去买梨。买哒梨不会销,寄信哥哥去买椒。买哒椒又不辣,寄信哥哥去买鸭。买哒鸭不会杀,一下杀哒手指甲。哒哟俚,不寄哒信,我还是从师当徒弟。

27. 湖南岳阳 麻雀生蛋推推滚,哥哥叫我去买粉。买哒粉来不晓得吃,哥哥叫我去买麦。买哒麦来不晓得种,哥哥叫我去买铳。买哒铳来不晓得打,哥哥叫我去买马。买哒马来不晓得骑,哥哥叫我去买犁。买哒犁来不晓得耖,哥哥叫我去买刀。买哒刀,杀他哩爷的腰。

28. 福建武平 (前略)大锯没老婆,不如学补箩。补箩篾割手,不如学蒸酒。蒸酒酒会酸;不如学打砖。打砖砖对截;不如学打铁。打铁会生镥,不如学迟猪。迟猪难讲价,不如做叫化。叫化难擐筒;不如入泥窿。泥窿会必坼,不如钻石嚹,石嚹好种瓜(后略)。

29. 湖南平江客家 大月光,好种姜。(中略)学和尚。和尚难念经,学当兵。当兵难讲话,学叫花。叫花难弯笼,学丁筒。丁筒难破篾,学做贼。做贼难挖眼,学补伞。补伞难勾腰,学打鸟。鸟一飞(后略)

 

39. 客家 缺牙耙,耙猪屎,爬到灶背捻鸡屎。/缺牙靶,靶猪屎,靶到半路哦袄屎(捻鸡屎)。 

40. 湖南平江 缺牙耙,扒猪屎,扒到庙门口,有钱就讨个红花女。毛钱就捡个的破冬瓜

41. 湖南长沙 缺牙齿, 耙猪屎,耙一箩,送外婆,耙一担, 送得外婆看,耙哒一坨热猪屎,(后略)

42. 湖南临湘 缺牙耙,耙猪屎,耙一担,送过畈,耙一箩,送过河,耙一篓,送到大地口。

 

另外还有的童谣是嘲笑喜欢跟人学样的:广东湛江、浙江嘉兴、天津、四川、湖北宜昌。这些童谣用来告诫小孩不要学人家的口舌与坏样子。

43. 广东湛江 学口学舌,嫁只老公执木叶。

44. 浙江嘉兴 学人家样,烂肚肠。花花剪刀剪肚肠。

45. 四川 跟到别个学,变麻雀,麻雀飞,变乌龟,乌龟爬,变粑粑,粑粑臭,变黄豆,黄豆香,变机枪。

46. 湖北宜昌 跟着别人学,烂牙壳。跟着别人跑,烂爪爪。跟着人家走,是狗狗。跟着人家追,变乌龟。

47. 天津 跟人学,变老猫,跟人走,变老狗。

48. 山东 跟人学, 长白毛, 跟人走, 变黄狗。

 

3.2.5. 巧用数字

四川的“丁老头” 用数字把人的身体部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北京的“丁老头”用数字讲了一个小故事.

 

49. 四川 从前有个丁老头儿(鼻子),养了两个儿(眼睛),三天不吃饭(额头),围到锅边转(脸),买了三跟葱(头发),用了三毛三(耳朵),买个大冬瓜(身体),用了八毛八(扣子),买了两根油条(脚),用了六毛六(手)。

50. 北京 一个老丁头,欠我俩球,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我说去你妈个蛋,他说三天就三天,再加三把韭菜,五棵葡萄,一个倭瓜,两根油条,十个黑枣,一共欠我六块六 。

巧妙利用数字的童谣还见于山东、苏州、杭州、四川、广州、湖南、云南以及福建漳州等地。山东的数字歌中出现八路军与蒋介石,明显是近代歌谣。苏州的数字童谣利用地名与

菜名,杭州也利用了地名。云南昆明的“十麻子”讲的是十个麻子的故事,湖南湘乡“十怕歌”总结的是十种人的十个害怕对象。北京与天津的“拍手歌”则是拍手数数的游戏童谣。

51. 山东 一,一个苹果一个梨。二,二加二。三,三只小狗转三圈。四,四个人写大字。五,武松打老虎。六,六个包子六块肉。七,小骑兵,八,八路军。九,喝杯酒。十,打垮蒋介石!

52. 苏州 一人弄,二门口,三茅观巷,司(四)前街;吴(五)趋坊,陆(六)家巷,戚(七)姬庙弄,北(八)街上;九胜巷,十全街。

53. 苏州 一品锅,良(二)乡栗子,三节橄榄,四喜肉;五香排骨,乐(六)得吃;切(七)切咸肉,剥(八)剥长生果,韭(九)芽炒肉丝,实(十)在好滋味。

54. 杭州 一线天,二凉亭,三郎庙,四眼井,五公山,六和塔,七星亭,八卦田,九里松,石屋洞。

55. 杭州 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四川带来滴,五颜六色滴,骆驼背来滴,七高八低的,爸爸买来

滴,酒里浸过滴,实在没有滴,骗骗伢儿滴。

56. 天津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好朋友!

57. 天津 一个毽子踢八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58. 广州 123,炒花生。456,炒牛肉,789,饮烧酒,新娘黎到某知丑。

59. 云南昆明 大麻子死, 二麻子病, 三麻子买药, 四麻子煨, 五麻子买板, 六麻子钉, 七麻子抬, 八麻子埋, 九麻子上山哭一台, 十麻子说:“好好呢抬,好好呢埋,不要挨老大呢屁股露出来,拿床席子盖起来。”

60. 湖南湘乡 冰雪怕日(一)皇帝怕贰(二),车子怕山(三)人怕放肆(四),扒手怕舞(五)学生怕留(六),小姐

怕觑(七)脚怕趴八(八),等人怕久(九)考生怕试(十) 

61. 湖南常宁 (前略)一啊一,一个相公摸支笔,两啊两,两个娃娃打八张,三啊三,三个姑娘提花篮,四啊四,四个姑娘绩幼丝致。五啊五,华龙床,过端午,六啊六,看见早禾看见粟,七啊七,杨梅酸枣杨梅骨,八啊八,麻圆花根顶好呷,九啊九,花生豆子好咽酒,十啊十,天晴落雨卖豆豉。

 

62. 天津 我拍一,你拍一,一个小孩座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卖破烂儿,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大鼓(后略)

63. 湖北宜昌 (前略)你拍六,我拍六,公共卫生要爱护。你拍七,我拍七,千万别吃烂东西。你拍八,我拍八,每天洗脸要刷牙。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个人卫生要落实。

 

陈凤艺(2007)总结的福建泉州的数字食品、地名、药名谣及厦门的《一一一》也都巧妙地利用了数字。

 

64. 一枝春,二锅头,三合面,四色菜,五香包,六栩菜酸,七珍梅,八宝饭,九重棵,十杂菜汤,百寿龟。

65. 一峰书,二郎巷,三圣宫,四脚亭,五塔巷,六井腔,七里庵,八尺岭,九史巷,十字街,十八挖,廿四间,百源川。

66. 一见喜,二陈汤,三仙丹,四物汤,五味子,六神丸,七厘散,八卦丹,九久熟地,十全大补丸,百寿丹。

67. 一一一,树尾一支笔。二二二,亲家煮鸡卵。三三三,脱裘换薄衫。四四四,功夫茶好味。五五五,三五好嫁囡。六六六,庄火烧借角。七七七,落雨上菜市。八八八,穷人啉湆糜。九九九,到老只二口。十十十,好睏像入木。

 

(未完待续,原载《方音传异域,与析有同声——第七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高飞、陈晓锦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一版)

【张盛开,任教于日本静冈大学】

注:本文受日本学术振兴会学術研究助成基金助成金“移民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之动力的结构性研究”17K02720资助,亦为汪涵资助项目“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阶段性成果。





‍‍‍‍‍‍‍‍‍往期回顾

方言与歌谣(音频)| 刘安娜:和小动物有关的耒阳童谣(湖南耒阳话)

方言与童谣(音频)|冯玲玲:博白劳动歌谣(博白地佬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 甘晓婷:禾毕子--客家童谣(河源紫金客家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丨陈伟霞:钦州白话童谣(钦州钦南白话)


本期审读 | 康琦悦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