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大决战 | 喀斯特山区的绝地突围——红林乡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2017-09-25 黔西发布

  9月,秋风吹拂着水西大地,处处都是收获硕果和播撒希望的繁忙景象。


  秋日暖阳映照下的红林山乡,天高云淡、彩林灿灿,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温馨寂静而美丽。记者沐浴着秋日的霞光,走进一个个脱贫攻坚现场,看到一番动人的景象。紧张有序的田间地头、企业中,一批积极帮扶的干部,勤劳致富的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向脱贫攻坚“大决战”绝地突围。


  一路上,处处是干部群众如火如荼抢收青贮玉米的场景,大车小车轰隆隆地拉着玉米秸秆,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干部为劳动力弱贫困户砍玉米秸秆


  扛着一捆玉米秸秆往山轮车上一扔,衣袖擦一下脸上的汗水,红林乡新坪村贫困户陈永发开心地说,“今年政府搞这个青贮饲料,让我们减少了劳动量,增加了收入,太安逸了。以前我家3亩地产2100斤苞谷,卖2100元左右,现在玉米、秸秆一起卖,可卖5400元,直接增加了近三分之二。”


  红林乡海拔1600米左右,地势比较高,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目前大部分玉米秸秆还处于绿色状态,比较适合加工青贮饲料。该乡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与恒大集团黔西帮扶组对接,为恒大帮扶黔西养牛项目供应饲料作准备,让玉米秸秆变“黄金”,为农户增加收入,同时解决30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助力脱贫攻坚。从9月15日起,该乡建立青贮玉米加工基地,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收购单价450元/吨统一向农户收购全株玉米,计划今年收购1万吨左右,涉及全乡贫困户1158户3888人。


  跟着运输玉米秸秆的车来到饲料加工点,看见几辆货车正排着队等待卸载玉米秸秆,粉碎玉米秸秆的机器不停地运转,10多名工人也忙得不亦乐乎。


青贮玉米秸秆加工现场


  空闲期间,记者与正在休息的两位大姐聊起天来,其中一位名叫张玉芬的大姐说,“我们这里干活的都是贫困户,分白天和晚上两班,每班15人,粉碎每吨18元,我们一天可以粉碎70吨,工资每天现场结算,可领80多元,还包一顿饭吃,累点都开心。”


  红林乡党委书记高安祥介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除了青贮玉米助农增收。民营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也是一大举措,全乡境内民营企业共解决贫困户就业120余人。


  在红林乡副乡长王安娜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离乡政府不远的兄弟伟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几名技术工人正在劳动。记者一边拍照一边与他们搭讪,在这里干几年了,收入怎么样,“公司一成立就干起的,我算技术人员,每月4500元。”技术工朱秀文告诉记者,“其他小工每月2500元,大多都是我们乡内的贫困户。”


  兄弟伟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2014年9月落户红林乡,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环保·安全·无毒无味·可回收利用型农用膜,工业膜和防锈膜等,目前工人达20多人,其中吸纳贫困户就有15名。


工人在兄弟伟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工作


  随后,我们来到红林乡原143厂区内的红林乡穿洞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0余名工人有的正在做菌包,有的正在接种,大家一边做活,一边开心地聊天,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看见记者的到来,大家都客气地招呼着。


贫困户在食用菌合作社车间制作营养袋


  大姐,工作怎么样,工资怎么样。“家门口上班,最好的是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农活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干农活。想上班,一年四季天天都可以上,1天上8小时,每天可领80元工资呢。”一个40来岁名叫李艳的大姐笑着向记者说。


  在聊天之中得知,李艳一家属于红林乡贫困户,在2016年,丈夫不幸去世,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还有1个老人,家里还有4亩地,自己很勤劳,除了忙完家里的农活,其他时间都在合作社务工。用李艳大姐的一句话说,“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生活、给老人一个安慰,我简直不敢休息,还好这个工作是手上活,不累。”


  在贵州源之泉饮品有限公司,记者看见一排桶装矿泉水经过传送带直接装上货车,10多个员工紧张有序的工作。一位正在搬运矿泉水的苗族大哥虽然满头大汗,但干得非常起劲,不时还和同事们开着玩笑。


矿泉水正在包装出厂


  苗族大哥名叫陈弟刚,是红林乡穿洞村贫困户,是厂里的元老了,公司2015年投产以来就在这里上班了。他告诉记者,“我是离婚了的,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一个小学6年级的孩子,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不能出门打工。不过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每天上班8小时,一个月26天,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贵州源之泉饮品有限公司,天天都生产,每年生产近百万桶矿泉水,为当地1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


  据悉,红林乡的民营企业还有4家,该乡专门与企业签定吸纳贫困户就业协议,确保更多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稳定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红林乡除了在青贮玉米、民营企业解决贫困户脱贫,还在“短、平、快”产业上做文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以合作社抱团发展方式,规模化种植7000多亩蔬菜产业,其中5000亩土豆已经丰收,将在秋冬季种植白菜、萝卜、大蒜等蔬菜2890亩,目前已经育苗完工。销售方面已与县内46家煤矿等企业达成协议,还千方百计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销售。”高安祥信心十足地说,“一定要把辖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优势,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全面实现全乡贫困户脱贫致富”。


  采访结束的返程路上,途经红林乡新坪村,看到一路板栗、核桃硕果累累,在树上,在风中,在金色的田野里,记者忍不住停车捡了几个,品味着红林乡群众劳动果实的甘甜。



来源:黔西刊社

作者:陈   颖、罗兴祥

编审:罗   凯

编辑:余兰兰

投稿邮箱:qxfb123@163.com,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黔西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黔西发布”了解更多黔西权威资讯  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