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造力|孩子的艺术天赋,其实就藏在我们准备的颜料盒里

晨宁 晨宁的 2022-07-20

我有一个画家小姨,从小跟她相处时就觉得她是个浪漫随性,艺术范儿特别浓的人,她画了很多画都被收录在国内和国外的画展里,颇有成绩。我也喜欢她的画,她的画春花烂漫,感觉花间传来的都是阵阵香气。有一次我由衷感叹,多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自己的风格啊。她告诉我“艺术创作其实就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艺术家的话真不是那么好懂。

 

陪伴了孩子这么多年,处处都感觉到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不怕犯错的天性,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时再去回想一下这句话,突然就有了领悟,“内心的声音”不就是创造力么,孩子们天生就拥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它和培育它。父母好比扮演着一个守望者,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培育,不需要你的时候就静静得在旁边守护就好了。

 

培养创造力并不只是让孩子学会画画,而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看到世间万物充满的各种可能性,各种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守护的,是他们的梦


Ken Robinson在TED演讲中谈到学校扼杀创造力

创造力和文化知识同样的重要,我们应该同等得对待他们。-Sir Ken Robinson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画画,很喜欢上美术课,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学术知识变成了主导,艺术慢慢得退化成独立出来的边缘学科。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被教导,树,花,房子就是这样画的,艺术表达都被一系列符号取代,这些符号不但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也渐渐忘记了艺术其实是源自于生活,是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实践的技能。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艺术的定义有好多种,画画,手工,塑形,做科学实验,烹饪烘培,在大自然里捡树叶捡石头等等,做这些很好玩,但是也是为了去体会

生活中的美,去热爱生活,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美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途径,它训练我们的大脑去发现各种不相关的事物,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再去创作,也许就有了创新。这也是我这几个月写公号文章的感悟,在灵感枯竭的时候去翻翻读书笔记,去总结养育经验,去感悟生活经历,或者去看看和你们的互动,都会让我多一些想法。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怎么能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得守护和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呢?


1. 环境

2. 交谈方式

3. 融入日常

4. 守望者



1. 环境-让家成为一个充满艺术创作的空间

这些年,我一直很喜欢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她主张把有艺术力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融入家里。之前在《手工必备材料和收纳方法》中提到过我家这个混龄艺术架(4岁和2岁)。艺术材料在社区里的手工用品店能买到,不用一下全买回来,看看孩子兴趣在哪儿慢慢得添置,放在够得着的地方,用托盘把工具和材料装在一起,就能避免出现,“妈妈能给我一张纸吗?“,”妈妈我找不到笔了“这种打断创作思路的问题了。

住郊区的好处之一就是家里就能腾出游戏房的地方,但是如果住在城里的公寓也没有问题,空间大小不是关键,如何合理设置和使用已有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游戏空间,我们可以把这个空间划分功能区域,例如腾出架子作为艺术创作的架子;如果孩子没有特定的游戏区,我们只要在家里给他们准备好固定的位置作为他们的专属空间,例如利用家里书架最下面两层,客厅的角落搁上小桌子和小架子,等等。


混龄架子要考虑到两个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架子里面的材料随着哥倆的兴趣改变而变化,里面有4岁哥哥用的铅笔,管状颜料,粘土工具等等,也有2岁弟弟用的可洗彩笔,手抓蜡笔,涂鸦板,其余大部分都是他们可以共用的。在弟弟1.5岁前的这个艺术架会用围栏挡住,你们都知道小宝宝的破坏力有多大。当他渐渐懂得架子上的秩序后,围栏就撤了,但是一些尖锐工具,铅笔,颜料和零碎物件还是要放在他够不着的架子上方。以前哥哥都是趁弟弟睡午觉的时候画画做手工,也算是一个让他身体平静下来的过程吧


下面是架子上的东西,如果需要,下篇我可以分享我们的用法,有几篇写过文章就直接贴上链接啦:

让家里瞬间恢复平静的橡皮泥小助手,这是频率用的最高的材料因为有好多玩法:《自制橡皮泥|1岁起我们这么玩》

从左到右:

纸染画材料,做出大理石图案《又快又走心的手工贺卡》

涂点水彩笔,用彩色的点点来画画

彩色粉笔条,感受一下细腻的质地

从左到右:管装水粉颜料,水粉饼颜料,手抓蜡笔

从左到右:剪纸游戏,削笔刀和橡皮,水写毛笔字帖

从左到右:塑形彩色蜡条,贴纸游戏,盖印章

从左到右:蜡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粘土和工具

从左到右:颜色画纸,零碎物件,蛋彩画颜料和工具

零碎物件一秒看上图

作品晾干架(烧烤架)和一些做手工的纸壳


具体的布置思路请看《手工必备材料和收纳方法(上)》

2. 交谈方式-让开放式的交流方式开启天马行空的想法   

自从哥倆会说话以来,对于如何跟他们说话,如何听他们说话我都有很多思考和自省,思考在希望他们在什么样的对话氛围下成长,反省在自己很主观的交流方式,有时我不能完全做到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去交谈。


这体现在很多细微的方面,比如说画画,孩子兴高采烈得在涂鸦,在享受身体的挥舞而带来的线条,这时我们总会有目的性的问“这是什么?“往往他们都说是不上来的,因为他们活在当下,享受的是画的过程。又比如说,看到了他在画一个貌似房子的图案,我们就会很主观得去问“宝宝你在画房子吧”,这时有没有察觉到他们脸上写着大大的失望和受挫,因为他们心里在想“妈妈你太不了解我了,我明明在画一个飞机“或者”以后我再也不想画了,因为我画的妈妈看不懂“。


我们倾向于用成人主观的交流方式去交流,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没有去在意他们本身的状态,这样我们就一次次破坏了他们的创造力。说话的艺术,这样说和那样说,只有细微差别,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通过我的反思和自我提醒,去刻意训练了几个说话和倾听的方式:


  1. 描述事实

  2. 描述感受

  3. 倾听想法

  4. 问开放式的问题


1.描述事实


与其评论孩子的作品,不如描述所看到的东西。可以是创作的过程,在干的事情,颜色,形状,图案,例如说“我看到了一个曲线”,“我看到你的胳膊一挥舞划下的圆圈”,”我看到了红色上面有蓝色“,“我看到你用笔刷在绿色的颜料上沾了颜色”......然后等待他们来告诉你背后的故事。


2. 描述感受


想让他打开话匣子,试试先表达自己的感觉。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利用观察和留意,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说自己如何喜欢画里的细节,“妈妈好喜欢这里蓝色的曲线,你能说说这个是什么吗?”,“这个圆圈看起来真好玩!”......说这些比说笼统得说”哇,好漂亮“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大人是在用心欣赏他们的作品。


3. 倾听想法


当他们表达了,我就遵从。我会要求自己不加任何评论和意见得去倾听,尽可能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想法,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得守护他们的原始创造力。


4. 问开放式的问题


问开放性问题,避免问简单的“是”或者“不是”的问题。开放式问题为他们留下了反思的余地,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再去分析,加工,重组出来再回答,也能让他们的创作内容变得更丰富。那该怎么问呢?


“你可以告诉我你在画什么吗?“

如果这时知道他在画一个火车,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着他的思路问

“这是发动机车头,还是车厢?“

“这个火车要去哪里?“

“火车上都有谁?“

”他们感觉都怎么样?“

”火车出发前发生了什么?之后呢”

......

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拓展创意的方法,慢慢得就会发现他们画的内容变得很丰满了。


3. 融入生活-让艺术创作变成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想要让艺术创作融入到孩子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就需要稍微计划一下,怎么在满满当当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空档?4岁的孩子画画是不是最多也不会超过20分钟(年龄越小大家酌情递减吧),那么就想想怎么找出这20分钟的空档?在我们家,周中的空档时间段都在哥倆早餐后校车来之前,哥哥被接走后弟弟上学前短暂的一对一时间,接了哥哥放学后上运动课之前的一对一时间,哥倆的晚餐前,睡前程序前。周末会有整块的时间,我就会计划那些需要时间的塑形活动,科学实验和过程艺术,不过孩子们心血来潮的话就跟随他们的脚步吧,用画画来游戏,一起做一顿早餐,去发现身边的事物,去大自然里跑一跑,等等......艺术创作不是一定要去兴趣班上课,也不是一定要正襟危坐得去教孩子画画,艺术是可以源自生活,源自有准备的环境,源自准备好的我们。

为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也是把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诀窍。哥倆每人都有一本创意书,其实就是一个白纸笔记本,我会放在固定的位置鼓励他们拿出来画画,可以画愿望清单,好主意,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觉,有趣的发现......在每次画完后我都把图画背后的故事写在旁边,标上日期,日积月累这就变成了想法纪录书,让他们自己的想法能有章可循,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想法去书里和网上找资料,去留意身边相关的事情,也是我们之间的话题。他们眼中一切没有实现的想法,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想通的情绪,都在他们自己的图画里。

4. 守望者-让孩子即兴发挥,我们只是守望者


决定了让艺术融入孩子的生活中,那么我们也要用一个放松的心态去对待创作的这个过程。我有一个闺蜜看了我的文章就问,你怎么能控制自己在孩子脏玩弄得一塌糊涂时不发飙不大吼大叫呢?


是的,这个真的很难,最初我也会情绪失控,但是随着“陪画修行”的时间多了我发现,这些脏乱在我们看起来是一种负担和破坏力,但是在孩子的眼睛里,是一种和谐。举足轻重间,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所以我真的不那么在意脏乱了。



艺术应该是愉快的,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的,充满热情的......

怕衣服脏就穿上罩衫,怕桌子脏就垫上纸板,怕地面脏就垫上地垫......

担心误食了就自己做食用级别的颜料......

这些真的不是他在破坏,他在认真的工作,他在体验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创作乐趣......

希望你也能满怀着爱和欣赏去看待孩子的艺术创造,孩子的艺术天赋,并不是天生就注定的,其实还藏在我们给他们准备的颜料盒里。


                                                          -END-

晨宁

2018年2月

纽约长岛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如何在家庭环境里布置艺术空间:

《手工必备材料和收纳方法(上)》

《手工必备材料和收纳方法(中)》


如果在家庭环境里布置游戏区:

《这不是蒙特梭利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有囤积癖的妈妈还住着小公寓就彻底没救了吗?》

《我们的蒙特梭利的生活方式》




欢迎你

我们是两位来自纽约的妈妈

分享给你

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和高质量陪玩游戏

我们用心和眼睛带你找到陪玩灵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儿戏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