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首2018: 我坚持了几件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也渐渐读懂了自己

晨宁Chenning 晨宁的 2022-07-20

一个多星期没来这里了,大家新年都过得好吗?年末和麦私奔了趟瑞典,也和冰岛家人一起沉浸在节日里,把活儿抛在脑后,手机扔到一边,睡到自然醒,想怎么懒就怎么懒,能让自己调频到什么都不用操心的日子,非过节莫属了。


▲冰岛,跨年夜的篝火宴,在大火堆旁的冰火两重天,旧年就这么被烧掉了


2019年第一篇,思来想去还是不免俗地来篇年度总结,为什么我会犹豫?总觉得年度总结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隐私感比较强的我会觉得这都是关乎于自己的选择。


其实看了不需要去比较谁做的更好更快更多,做得好的也别太当回事儿,做的不好的正好也是改变的契机。

 

之所以写出来,其实是为了理清思路,不写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心愿,写下来了却发现,年度总结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同时,还能让自己看清脚下的路,看看过去的一年是否离设定目标近了一点。在构思这一篇文章时,正好给了绝佳的机会,让我反问自己:

 

“这一年的选择,有让我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吗?”

 

什么选择呢,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做得好?

(2)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3)怎么去改进?

 

今天先聊聊前两个问题。这一年里,我坚持了几件从来不敢想的事情,然而,也在这些事情中读懂了自己。


1)哪些地方做得好?

 

1/ 写了一年:


▲在瑞典的博物馆,每个来参观的人都可以写下2050年自己的样子。我写:希望我有很健康的身体,能攒够钱和麦环游世界,还能和外孙外孙女一起玩亲子游戏,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比起说,我更喜欢写。自从大学起我就断断续续地在写点什么,“校内”转“微博”,“微博”转“微信朋友圈”,至今打印出来的微信书都有好几本了。终于,仗着比较喜欢写的兴趣,又借着我和安吉拉对亲子游戏、儿童养育重叠度很高的共识,我们就在17年底给这里取了个名儿“儿戏国”,想把当妈妈的有趣经历都分享出来。我俩雄心壮志地开始一周两更,但是写作远比想象的费时,安吉拉因为博士课业繁重不得不在一月底提出退出,之后,我就孤单地变成了“一人团队”。

 

一个人也好,很多决定一拍脑袋就执行了。


2018整整的这一年是我写得最多、读得最多的一年,从2017年11月1日开始,儿戏国积累了101篇原创文章 (包括没开通原创功能之前的文章数量累计)。除去亲子游戏类/故事形式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标有相关文献,标注文献不但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为我日后回头找资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母婴界就是谣言和伪科学的温床,为了避免主观错误和成旧认知,提供有科学依据的意见是我作为一个博主的责任。

 

这一年,在进修课程、查找文献到构思文章的过程中,我从刚开始卯足力气的一周两更,到近几个月每周一、周三、周五晚的三更(北京时间),日积月累收获了两万多枚的你们,还有很多读者几乎每篇文章都会给我留言,也会时不时在后台分享给我这里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我真的很高兴。借着这个公号,这里慢慢变成了育儿路上抱团取暖的小组织。(真谢谢你们!)

 

2/ 跑了一年:


▲我在零下三度的雷克雅未克郊区跑步,冰岛人都说,“只要外面不结冰,就可以户外跑步了,只要不刮风下雪,就是好天气了。”


还有一件我从来都不敢想的事情,就是运动了。


从年初的一周3跑+一次跳舞,到下半年的一周6跑+一次跳舞,我也会刻意用走路或者骑车代替开车去家附近的超市补货,总之,每天保持活跃。之所以把跳舞融进了运动日程,因为自己运动确实会孤单,我们的舞蹈群有一帮舞技超群的朋友们,今年我们还会一起做团体表演。


话说回跑步,我发现它给我带来的不只是运动,更关键的,是全面状态的提升:我的情绪更稳定了,状态更好了,更积极了,健康状况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麦曾经说,看看我的情绪就知道我今天跑步了没有,要是无名火席卷而来,他一定会催着我用运动去发泄发泄。

 

很多朋友也说,天天运动的人好自律啊,事实上,再自律的人,到了后期也需要找到正面循环。对于我来说,在每天连轴转的生活中,跑步让我大脑放松,汗流浃背后,身体也得到满足,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快感,慢慢地,跑步就变成了生理需求了。

 

我把每次跑步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内,从年初跑2英里,到如今3英里,速度在不断加快,坡度也在不断升高。不过,数据只是一方面,跑步的过程让我感觉棒棒的!


3/ 照了一年:



▲每次录入照片,我都会做细分主题,这样找素材就变得高效。


2018年也是我时时刻刻都把照相机挂在脖子上的一年,无论是为了公号的素材摄影,还是为了孩子成长的瞬间,抓拍都是我钟爱的形式。

 

在掌握了部分专业儿童摄影技巧之外,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喜欢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晓得怎么去抓拍,怎么去利用光的效果提升灵魂,如何构图,如何去引导孩子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当然,我的水平和专业摄影还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可我却前所未有地开始欣赏自己的作品。如今,对于给孩子拍照,我再也不满足于拿着手机咔嚓一张,对于成相效果总会有更多的考量。


4/ 走了几个地方


我和麦刚认识时就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我倆爽高,也喜欢冒险,我们坐遍了最惊险的过山车和跳楼机,也热衷于户外运动。在孩子出生后,我们有一个约定,每年要有三种旅行:一家四口的旅行,我和麦单独的旅行,我自己的旅行。

 

这一年,我自己的旅行没有提上议程,还有一次感恩节的加州家庭聚会因森林大火被迫取消,其余的,都在计划中了。

 

▲二月,我们全家在奥兰多,不停在四个主题乐园中奔走,孩子高度不够的项目我都玩了个遍,麦带着他们在地上看我在高空尖叫  

 

六月,我们去了一趟纽约长岛最顶端的蒙托克,那几天大雾,大海是这个样子

 

▲八月回国,我们全家在玉龙雪山下

 

▲在普者黑看到小馒头山包,用网兜捞荷花池里的小鱼

 

▲在大理和丽江逛商品重复率高到咂舌的古镇

 

▲还坐了从大理到丽江的绿皮火车

 

▲我和麦在家人的支持下私奔了一趟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在高原反应下和牛羊猪共处了三晚


▲十二月,我们照例在冰岛过圣诞和新年,这是一只圣诞大黑猫,专吃不为圣诞盛装出席的懒小孩儿(这种圣诞文化还真是惊悚!!!)


▲紧接着,我和麦又在公婆的支持下私奔了一趟瑞典,在街头小巷暴走了三天,每天两万步


5/ 生活简化,精力管理:


这一年,想要完成的事情太多,时间一不小心就没有了。


正是因为如此,每日的生活就必须简化。运动,家庭,写作和学习对我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的事情,相比之下,近乎于舍弃的事情就是去做指甲,做美容,刷朋友圈,去实体店购物,很惭愧的是,主动去联系朋友,和好朋友唠嗑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熟悉我的朋友也习惯了,他们发的短信我要两三天才回复。

 

有失也必有得,在精简之后,重要的事情确实可以如约完成。在《全职妈妈如何做到陪伴孩子和提升自己,同时兼顾家庭的高效运转》我分享了目前的日程安排。刚刚开始写公号时,我会把一天八小时全部都放在写作上面,再有的没的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结果,不但一篇文章都写不完,还耽误了家里事必躬亲的事情,为此,我陷入自责和焦虑。

 

而事实上,人在每个时间段都会擅长换个脑子去做不同的东西,一旦转换状态,不仅能让任务清单上的待办事项变少,也能用一种新的状态投入下一件事情。  

 

与其去做时间管理,不如做精力管理。知道了这一点,让我在每个时间段都能全情投入:和家人在一起时就沉浸在那个当下,抗干扰能力不好的我在写作时会把手机扔地远远的,我还有几个长长的任务清单,执行的时候,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直到做完才开始第二项任务,如此下去,有序的工作方式带来的是一条一条划掉清单的快感。

 

6/育儿目标与育儿方式: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时时刻刻都会发觉自己身上有好多原生家庭带来的,植入骨髓根深蒂固的陈旧认知,甩也甩不掉。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想孩子成为的那个人”(育儿目标的产物)和“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日常育儿的产物)始终都在发生碰撞。

 

比如说,男孩子哭

希望男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觉,可是却会跟他说“男子汉不哭鼻子!”更没有鼓励他认识和体会自己的情绪。


比如说,奖励

给孩子报足球课,希望他能体会到团体运动带来的协作精神,可是却用奖励吃雪糕的方式让他坚持压根儿不感兴趣的球类运动。课是硬着头皮上完了,但内驱力削弱,最终还是不喜欢足球课。


比如说,思维方式

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却经常问只需要回答“YES”和“NO”的问题,也没有给他留下反思的余地,殊不知会不会问问题,往往决定着孩子的思维方式。

 

希望孩子有成长型思维,却在孩子玩拼图遇上困难,挫败之余倒地大哭时,我们一撸袖子就帮他拼好了,孩子雨过天晴,可是他并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什么。


上面这几段是摘自《你当然有育儿理念和目标,可为什么还是力不从心?》的一小部分。让自己的育儿目标和育儿方式达成一致,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的事情。

 

这一年,我不单单只满足于阅读育儿博客和育儿书籍了,除此之外,我接触了大量的儿童早期教育研究报告,上了几门早期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网络课程,还在去年十一月参加了为期四天的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协会,也正式成为了协会会员。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把十四门研讨会的内容彻底消化完,日后我会做分享。


在这种日积月累下,我的育儿目标越来越清晰,育儿方式也在慢慢地和自己的目标相契合,我变得更重视战略(目标、格局),而非战术(技巧,知识碎片)。


结果呢?我当妈妈不焦虑了,我知道哪些能力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哪些能力是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的权宜之计,从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去做取舍。同时也放平心态,孩子最终有没有成为自己想象的样子并不重要,我们知道的更多,就会做得更好,都说育儿育己,实现了自己内在的成长就已经是为人父母很丰厚的花红了。


当然,作为一个育儿博主,研究最前沿最科学的育儿知识,也是我的工作,我会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都分享出来。

 


2)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接下来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1/加快写作和思考效率,注重细节:


既然举着一周三更的旗帜,写作和思考就必须加速。

 

一周三更,代表两天就要输出一篇大约3000字的文章。基本上,每发完一篇,回复留言,马上就要动笔写第二篇。我就像在转轮上疲于奔跑的小仓鼠,文章永远写不完,事永远在前面等着我。我尽量去回复前台后台的每一条留言(可是还会有疏漏),一些承诺过读者的文章也迟迟未动笔。

 

因为自己的强迫症,我选择了一种最耗时的方式写文章:文案主题思前想后,图片精挑细选,文字改了又改,还要来回通读保证逻辑没有错误,文献有没有标注,这些细节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最后,到了文章后期的编辑和校对,头晕眼花带着错别字就发文了,等被细心的你们指出来后,我真是捶胸顿足。


生活上也是,给孩子很难才预约到的过敏性专科医生,因为在忙别的忽略了手机的提示,以致于错过预约,再次预约要到半年以后。最近才发现,我订阅了却一直都没用过的听书软件,一直在每月定期收费,两年了,我完全忽略了这一个月$9的费用,还好,人性化的服务给我全额退款。


虽说我是细节控,但是这些莫名其妙的细节问题也经常困扰着我。在加快写作和思考效率的同时,注重细节,会是我今年努力的方向。



2/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这一年里,各路渠道的人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公号将来想怎么发展?”在我每次推荐买买买文章时,后台的读者们对团购的呼声都很热烈,我的后台也不乏商业机会每天叩叩叩来敲门,还有个朋友三不五时地就都来问我“什么时候能买到你的产品啊?”我每次都说“我的文章就是我的产品呀!”

 

所有博主都知道,为了让自己的公众号进入良性循环,设计课程、团购、出书、写软文等等都是必经之路。也许是我自己的心理障碍,跨出舒适圈总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的犹豫:我担心精力的牵扯无法让我静下心来,给你们写有用、好玩、有价值的东西;说到团购, 因为我不在国内,也会顾虑商品货源或者购买体验不好的问题;我更在乎的是,你们对我的信任,我希望可以在这里通过和大家留言互动,文章共鸣去抱团取暖,形成育儿路上互相点灯陪伴的小群体,并一起感受挫折和成长。

 

对于任何的机会,拒绝是种选择,而接受确是种责任。当我拒绝,我只是拒绝了一种可能性,而如果我接受了,那就是拒绝了千千万万其他的可能性。我想做好,也计划要做好,欠的就是执行。2019年我希望能更谨慎地去考虑方向的问题,去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最重要的,保护自己的初心。

 

3/夫妻的沟通:



我和麦因为中西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一开始相处中就有许许多多的磨合,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几乎可以彼此共情,但是要一直能共情真是很稀罕,如今,我们分歧最多最大的地方就是关于孩子的养育和管教了。


虽说和孩子有关的事情都由我来安排,不过细枝末节中的分歧还是难免。我公婆家有一款纯玻璃茶几,用了30年如今还完好无缺地放在客厅延续它的价值,麦就在这样“好东西伴随好习惯”的生长环境下,对“好东西”有着格外的情结。当看到孩子们在他心爱的椅子上搭房子,在玻璃茶几上用小车滑来滑去,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很不妥,紧接着就是“这不可以”/“那不可以”的指令。

 

在我看来,只要保证安全和不侵犯别人的利益,玩得开心最重要。我一直希望孩子们可以有冒险精神,那就意味对风险有着自我评估,敢去尝试,旁人不要有过多约束。

 

诸如此类的分歧总会演变成了一场辩论会。也许在孩子看来,意见不统一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协商、折衷或妥协达成一致。然而,一场因为沟通不到位的争论,就面红耳赤地失去了爱与尊重的意义。

 

好好审视两个人的不同和相同,变得很必要。我希望自己能更多地用对待孩子一般的共情方式去对待他的感受,并且坦诚得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求事事都统一,但只希望在育儿路上,我们能读懂对方。

(3)怎么去改进?



只要细数了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两大块,就很容易发现,要坚持的习惯很多,能改进的空间也很大。而怎么改进,就是这一年要通过学习和试错继续分享给大家的话题,我希望:


有你的陪伴,2019年会是一段细心、坚定、缓慢成长的过程!


这篇挺长的,你能阅读到这里,说明我们是真爱,哈哈,谢谢你!



****


2018年的选择,有让你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吗?

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怎么去改进?


晨宁 2019年1月 纽约



把儿戏国置顶星标,多来这里做做客吧!




「 我是晨宁,住在纽约,用四年打造了一片家里的蒙特梭利乐园,哥哥(5岁),弟弟(3岁),我们喜欢自创早教游戏和体验生活。加入我们,用科学而艺术的育儿方式去生活,玩耍,学习,和共同成长。」




微博:@儿戏国

微信公众号:儿戏国

亲子生活怎么好玩?扫我就知道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