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卫有话说”之信息化建设 打出科技抗疫“组合拳”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战“疫”纪实





近日《健康报》刊登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的署名文章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破陈规,联合腾讯、阿里云两大科技公司,陆续开发了人工智能(Al)健康自测工具、发热门诊地图、城市疫情防控智能呼叫平台等,打出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疫”方案构成的“组合拳”,战“疫”工作成效渐显,用科技赋能,为疫情防控提速。


智能小程序  解民众之所需


疫情发生初期,普通群众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担心疫情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威胁出现恐慌心理。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发热了去哪家医院比较合适,怎么去,都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满足群众防疫需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腾讯开发了一系列便民小程序,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AI健康自测工具 市民输入自己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Al即可给出是否需要立即前往发热门诊的建议,方便市民自查自测,减少扎堆就诊,同时保证了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Al发热门诊地图 为方便市民准确找到定点收治医院及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1月23日,中心紧急开发的“发热门诊地图”上线。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搜索”腾讯健康”小程序,查询并使用这份地图,并根据手机定位,快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发热门诊。


智能机器人问答平台 在机器人问答对话框输入自己关心的新冠肺炎防控问题,就可快速得到专业的回答。通过智能机器人助力,全天候为群众解答疫情防控知识。


城市疫情防控智能呼叫平台“声”入人心的健康随访

“您好!这里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语音助理,请问您是**吗?


疫情期间,一线随访排查、宣教、重点人群管理等工作量急剧增加,单纯依靠人工,无法在短时间完成工作,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借助阿里云智能语音技术对特定人群开展智能呼叫,将防护知识通过语音传达给市民,并与呼叫对象进行互动问答,收集体温、症状等信息,让随访高效而有温度。


在4月开展的广州市重点场所人员大排查工作中,智能呼叫平台成功在180分钟内对8000余人开展健康告知,指引其主动前往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而若以人工呼叫的方式告知,假设由10名话务员同时进行,每个电话耗时一分钟,至少需要花费800分钟才能完成。


流行病学调查智能分析系统 疾控”福尔摩斯”“探案“帮手

新冠肺炎传播力强,病例与病例之间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病例串联”考验的不仅是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功,要从几百份调查报告中查找蛛丝马迹,抽取、分析、整合有效信息,更需要“心细如发”的逻辑思维能力。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机器阅读、知识图谱、商业智能(Bl)等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分析及溯源调查。分析结果为准确、快速地识别聚集性疫情,控制疫情传播提供了条件。


开发基层防控继续教育系统 社交网络显身手基层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基层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和时间赛跑。如何把最新、最权威的疫情防控知识精准地传递给全市超过1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是广州疾控人思虑的工作。在疫情期间,传统培训模式不仅效率低下,且增加人群聚集。因此,广州市疾控中心与腾讯联合开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基层防控继续教育系统,面向民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技能。据统计,系统上线15天内,参加培训、考试的分别有26939人次和52748人次,大大解决了疫情防控知识的快速、精准传递问题。

在这场抗疫”大考”中,广州疾控人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证明,人工智能在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为疫情防控提速上展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处于零星散发和少量输入态势,防控策路从应急处置转入常态化防控方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将对已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进行优化,提高人工智能计算的准确度,并开发更多人工智能在传染病常态化监测、早期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向智能化飞跃,是中心需要不断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内容来自“健康报”客户端



点亮小花,为我们的一线人员加油鼓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