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古城图书馆到乡村图书馆,田野中的文化守望者

胡不喜 书理图书馆
2024-08-29



2023年3月,书理图书馆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搬迁:从繁华热闹的大理古城,搬到了古朴宁静的绿桃村。


“去云南开100个理想中的图书馆,把阅读带到乡村带到大山。”这是创始人文林的理想,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理想的回归,然而对于主理人小歌来说,却是又一次新的挑战:民营图书馆的稳定运营,本就需要依赖商业模式的运作,而离开商业区,走入村庄,这间不赚钱的图书馆,要如何扎根进土地,持久生长呢?


当小歌和书理的共建人、志愿者们,在新空间的屋舍旁种下小树时,他们有憧憬,也有担忧,然而四百多个日夜过去,星移物换,当初的小树葱葱郁郁,书理也在这片田野中日渐茁壮。

(书理新空间更开阔,尤其青少年儿童区,有更多阅读与乡村美育的内容可以开展)



  从古城到田野,一次民营图书馆的运营探索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每个创办图书馆的爱书之人,无不怀着赤诚之心,希望将书中的广阔山海捧到更多的人面前,文林也不例外,2018年,他和朋友在大理古城黄金地段,创办了书理图书馆。


🌱书理,寓意从书里找到人生真理。理想固然美好,然而筚路蓝缕,开拓艰难。


民营图书馆要想长期稳定经营,既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也离不开书籍资源的持续更新。房租、水电、人工成本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只靠文林自掏腰包,或是社会公众的捐赠,必然会导致图书馆抗风险能力低,一旦资金断裂,就会被迫倒闭。


在经费的来源上,文林决定以民宿反哺图书,但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天真。


大理古城有7000多家民宿,统计在册的就有4000多家,要在内卷中突出重围,考验着每个经营者的智慧。三年疫情煎熬,旅游业遇冷,整个大理的民宿行业雪上加霜,每家店都在精打细算,努力维持现金流,书理也不例外,日常运营只能维持基本的盈亏平衡。

(疫情期间,书理一直保持着每年70余场活动的频率,绝大多数都是公益性质)


而一间图书馆的灵魂,当属馆内藏书。主理人小歌曾经参加过公益空间和阅读空间的运营,深谙其中“门道”,价格便宜的馆配书,难以保证品质,而长年持续更新品质好的图书,这笔经费也是不小的数目。


如何才能够让书理实现自我造血,持续生长?文林想到了让爱书之人参与共建,让书理从个人的图书馆变成大家的图书馆。他们提出了以书换宿,捐赠图书可以获得住宿优惠。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者纷纷加入,职业不同,有学生、教授、作家、音乐人、译者、导演……但在书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这座图书馆的共建人。更令文林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约九成的共建人,之所以热情参与,并非为了住宿,而仅仅是出于对共建图书馆理念的认同。

(2020年开启的共建图书馆,让很多爱书之人曾经的阅读时光,留存在了书理)


共建人们不仅仅扩充了藏书库,更丰富了空间内容的可能性。过去,书理是一座小憩的旅店;现在,书理是承载着共建人精神情感的栖息地。人们为它贡献灵感,策划活动,讨论电影、音乐、写作,体验大理乡土特色的非遗甲马文化,交流着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共建人越聚越多,书架的藏书渐渐无法容纳,商业区繁华的空间,盛不下长大后的书理,小歌需要为馆藏图书和文化活动寻找一个新空间。


还有什么比田野更广阔的地方吗?回归乡村成为书理的新方向。一来,将阅读带到乡村,是书理创建的初心,“我们迟早都会回来,何不就从现在开始呢?”,二来,无论是非遗甲马文化还是自然观察活动,都离不开土壤的滋养,在乡村开展这些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已经见证了一次共建模式的生命力,也期待着这一次书理能够自然生长,融入田野。

(在背靠苍山、植物环绕的图书馆里,随时都可以找到安放自己的小角落)



  躬耕乡村,成为田野的播种者 


新书理的选址最终定在了三塔旁的绿桃村,和周围商业化程度高的村落相比,绿桃村发展的脚步要更慢一些,当其他村落小学因为城镇化纷纷撤并,而这里的小学依然会传出琅琅书声。当地村民依然百业为生,这里也保留了更多的在地文化。


起初村民会好奇张望,时不时投来疑惑的目光,不清楚为何会有人要来这里建图书馆。小歌也焦虑过:首先,自己一个外地人,要在这里传播大理当地文化,似乎有些班门弄斧。其次,自己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如何才能“教”好孩子,让他们爱上这里?

(志愿者们跟大理周城的当地人学习扎染,在图书馆里自主研发体验项目)


🌱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一切问题自然而然有了答案。


在书理装修的过程中,小歌和伙伴们跟随着村里的师傅学习,无论是木工水电还是砖石水泥,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从祖辈那里继承的智慧。比如,村里从事木雕四十多年的张阿姨,能快速上手雕刻甲马版画,手艺精湛,令人叹服。“这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我们带来了图书和活动,而当地的人们有宝贵的传统和知识,他们教会了我们手艺,让我们能浸润在迷人的民族文化中。”

(云南甲马版画,是一套深入解读云南这片天地人的、活态的人类学样本)


图书馆还在改造时,村里的孩子已经不请自来,成了第一批读者。小歌和伙伴们立刻为他们买好了闹钟,提醒午休时间来看书的孩子,不要忘了上课。图书馆没有刻意宣传,孩子们口耳相传,自然而然在放学后聚集到了图书馆,他们将这里作为了自己的秘密基地,在这里阅读、写作、下棋、逗猫、做手工、体验民间艺术。


有了孩子,就像是有了种子,空间活动的灵感自然而然迸发。这其中有不同领域专长的共建人、志愿者带领的活动,比如围棋书法课、扎染体验、甲马体验、绘画写生、自然观察、Citywalk、戏剧音乐工作坊,更有孩子们自发的行动:他们在这里不仅组建了兴趣小组,各自认领和推选小组长,进行课外的兴趣探索,还将书理当做了乐园,自愿分享宝物,有孩子会背着有自己身高一半大的萝卜白菜送来,有孩子会将玩具、花苗种子奉献给这里。


因为对书理感情深厚,孩子们自然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当他们发现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比如有人在天台奔跑,有人大声说话时,他们会讨论思考,自己作为小小共建人,该如何守护这个空间,大家自发制定规则,帮忙倒垃圾、整理书架,维护秩序。

(附近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自建各种兴趣小组,开会讨论图书馆里的事务)


谈到孩子们为何能成为如此优秀的共建者时,没从事过一天教育行业的小歌总结道,“是相信的力量,让孩子们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书理很少组织额外的课程,以免增加负担,但浸润在图书馆里久了,孩子们也在观察中学习成长。


10岁的男孩小逵,因为微胖,一直有些腼腆,一听到运动相关的项目,都会回避,但在书理的绘画小组中,他得到了鼓励,绘画技艺不断精进,整个人也因此自信开朗起来,不仅爱跑爱跳学会了远距离骑行,甚至还开始改造起了单车。最令小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小逵安安静静坐着,刻完了一整块木刻。一旁的志愿者夸赞他时,他却说:“因为我看到你们一个星期刻完了一个巨大的门神,我觉得我也可以。”


小逵的话,无疑是对“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最好注脚。一年的时间过去,村里的孩子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书理也在田野里扎下了根,成了绿桃村的文化地标。

(孩子们跟书理的哥哥姐姐慢慢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哪怕志愿者离开仍然保持着联系)




  共同生长,田野上的守望  


🌱截止2024年2月,书理共收到了来自共建人的12836本图书。


每天,都会有新的藏书被摆上书架。鲁米的诗集、卡尔维诺的小说、旅行家们的游记、星空探索的科普读物、孩子们的绘本、深奥的哲学……这些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寄来的珍藏,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在公共空间的漂流中,遇见更多有缘人。书理的共建人们,有些已经是书理老友,有些却素未谋面,然而因为对书的情感,他们和当地居民一起被凝聚在这里,共同生长。

(图书馆的志愿者,日常记录并制作的:共建人头像、共建人手册以及赠书日记)


除了捐赠书籍外,书理的共建人们也会像给自己的家添置物品一样,给书理捐助一些日用品。读者们在店内品尝到的点心、茶叶、水果,孩子们玩耍的玩具,可能都来自远方的共建人,食物的背后,寄寓着一份期盼。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共建人们,将自己的才华、智慧、学识奉献给了书理,他们自发组织种种活动,互相分享,共同交流。比如,书理长期深耕的甲马版画体验,最初就是由非遗传承人张瑞龙老师提出的创意,他发现甲马作为白族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民俗之美,很适合成为传播大理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将其引入书理的活动中。随后,越来越多相关的手工艺体验活动,在这里生长,如白族扎染、传统羊毛毡。

(甲马非遗传承人张瑞龙老师,在书理教学甲马木刻版画)


除了传统文化和工艺,来自不同领域的共建人们也在分享着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心理咨询师黄少凡会带领大家阅读梦境,鸟类学家王斌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洱海寻风,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最令大家难忘的是2022年末,正是新冠感染高峰期,从事汉娜.阿伦特研究的王寅丽老师冒着风险,从休假中挤出时间来到书理,举办了一场线下读书会。来自各行各业的共建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这里。

(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志愿者和共建人一同丰富着图书馆里的文化艺术交流)


🌱当书理的志愿者们将一本本图书录入标签时,他们自然而然会感到这种善意的流动。而他们,同样也是书理的建设者。尤其图书馆走进乡村,空间和内容上进入一个新的开始,是每一个志愿者劳作与创造力“持续接力”的结果。书理有一整面墙,按时间线,张贴了所有志愿者在书理建造的的痕迹。在重复的日常里,共同工作生活、共同尝试各种可能性。

(当你走进书理,感受到的每一种创建、逗留的每个角落,都有志愿者们留下的印迹)


书理就这样在田野中茂盛生长,同时也参与其他乡村阅读空间的落地与具体的活动。比如敬天村亲子阅读馆、尘筱家乡村课堂、甘南草原之家公益图书馆等;还比如湖南鸦鹊村的“玩美伙伴”、棉花沙乡村公益图书馆、大理云朵乡村图书馆等等,书理在分享交流经验的同时,也会协助这些项目推广,希望借此,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图书馆,点亮田间的风景。



“每一个参与进来的共建人都应该被看到,

他们种下的每一棵树、每一盆花,

要写上他们的名字,

每一本捐献的书,

都会被拍立得拍下,记录珍藏。

书理希望,

这里能成为大家理想中的图书馆。”


END

联系我们


云南大理古城三塔北路绿桃村.书理图书馆


文|胡不喜

图|Ann、洁瑜、畅畅、海艳、羊羊、景怡...

排版|羊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书理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