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塑料的“内卷”卷向何方?带你了解它们的“职业生涯”

Toxics Free Corps 塑料解毒 2023-01-13

(图源:摆脱塑缚)


在故事开始前,想先问问大家:


你买过最贵的塑料制品是什么?


网红水杯?


乐高套装?


还是名牌眼镜?


谁能想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塑料“竟然曾经差点卖到10000美元。


1865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台球制造商菲兰卡伦德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悬赏令”:如果有人能发明替代象牙的材料,本公司将赠予10000美元。


▲图注: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悬赏令”


在那个时候,10000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是什么原因让台球制造商巨头大动干戈寻求象牙的替代材料呢?


象牙非常坚硬,被多次高速碰撞也不会碎裂,同时又能染色、被机器刨成球形,因此过去的台球都是由象牙制成的。


▲象牙制成的台球


随着台球越来越受人欢迎,象牙的需求迅速上升,甚至开始威胁到大象的生存。因此,各大厂商为了寻求象牙的“平替”想破了脑袋。


悬赏令发出后,一个名叫约翰·韦斯利·海厄特的年轻工人看到了这则消息,兴致勃勃地给菲兰卡伦德公司寄去了样品。没想到的是,海厄特并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奖金,反而收到了接连不断的投诉。


▲约翰·韦斯利·海厄特


原来是因为海厄特发明的赛璐珞(Celluloid)台球在撞击时会发出巨大的噪声,爆炸也时有发生。尽管如此,这位年轻人并没有气馁,发现了商机的他转头就为赛璐珞申请专利并注册了一家公司。



这里的“赛璐珞”也就是商业上最早生产的合成塑料,海厄特的这一波操作也为后来的塑料产业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赛璐珞制品广告


什么是塑料?


构成塑料的小分子,成为“单体”,这些小分子被重复数千或数百万次,组装成长长的链,成为“聚合物”。


“塑料”一词泛指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塑料由单体聚合而成


然而,正所谓“万物皆可卷”,我们的“塑料”也早就开始了内卷,和初代的赛璐珞相差甚远。



今天的大多数塑料不止由单体构成,还加入了大量“添加剂”,以完善塑料产品的功能,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添加剂本质上是化学制剂,其功能各不相同,如使塑料耐用轻巧的双酚A、用于固定染色印花的双酚S、可以增强弹性抗老化的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有毒金属铅有时也会存在于添加剂中以加强塑料产品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某些用途的塑料含有阻燃剂,这些阻燃剂旨在降低塑料的可燃性、提高稳定性。毕竟主板会短路烧坏尚可接受,但谁也不想拥有爱机自燃的独特经历。



为了便于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美国塑胶工业协会(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在1988年将常见的七大塑料进行分类编码,现已成为标准被全球通用。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可根据这些标识判断所使用的塑料制品由什么材料制成、适合哪些用途、应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生活中常见的七大塑料


塑料对我们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代价,塑料的“内卷”像一把双刃剑,使用便利性伴随着大量复杂添加剂,也给人类带来不少烦恼。


作为添加剂的化学物质可能迁移到人体中造成健康隐患,其中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干扰内分泌。


激素就像人体内的信使,向身体各个部分发出指示,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其他重要的生命活动。塑料制品中的许多添加剂都有和激素相似的结构,有时会欺骗身体,扰乱“秩序”,使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


阻燃剂也不例外。现有证据表明,一些广泛使用的阻燃剂可能会让人体健康亮起红灯,包括儿童智商降低和多动症、癌症、激素紊乱和生育能力下降。


▲几种有机卤系阻燃剂(如多溴二苯醚)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禁用(来源:网络)


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危害,并赶紧把身边的塑料制品换成其它材质。但仍要警惕塑料也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微塑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现在许多消费品都加入了微塑料,即小到细菌大小的微型“纳米塑料”。


微塑料常常被刻意添加到塑料和非塑料产品中,比如增强磨砂膏和牙膏去角质功能的小塑料碎片,或者用来让防晒霜涂抹得更均匀的塑料“微珠”。


这些微塑料和其他被环境分解后的塑料材料可能会被水生动物误食,从而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危险。


▲微塑料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来源:网络)


当我们在谈论塑料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除了考虑塑料材料自身的毒害作用,当我们分析塑料问题时,还应考虑它在生产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引发的各种问题。


▲塑料的化学生命周期


在塑料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回收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人们都有可能通过吸入、摄入或直接接触皮肤的方式接触到有毒物质。


常见的途径包括:


(1)塑料制造业的工人可能接触高浓度的单体,其中许多是致癌的,以及添加剂。


(2)塑料行业以外的工人也会接触到大量的塑料和添加剂。从使用塑料包装的杂货商,到美甲沙龙的雇员和处理小票的收银员,都有可能遇到塑料制品的“隐性危害”。


(3)当塑料的化学物质——特别是添加剂——从塑料中迁移到周围环境中时,塑料制品的使用者可能会暴露在它的影响范围内。例如,由于婴儿和儿童啃咬物品的习惯,玩具或婴儿用品中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可能直接从口摄入。


(4)无论是否使用塑料制品,一旦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这些物质。例如,进入环境的持久性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累积,导致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接触。


(5)从全球范围内看,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可能被动接收塑料垃圾。他们的回收、降解和重复利用的技术往往很落后,这又可能进一步引发恶劣后果。


▲塑料、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汉化制图:伽宁)


如今,塑料制品及其内含的有毒物质渗透在生态环境的每个角落,是时候揭开它们的“隐形衣”了,大家对它们的认真防范,就是在为自己的健康画上“金刚圈”。


近日,有学者对过去70年来所有塑料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的一次总结估计:


· 从1950年到2015年,原始塑料产量达到83亿公吨——大约相当于一颗中型彗星的质量。


· 所有生产的塑料中只有30%仍在使用。


· 截至2015年,在产生的逾60亿公吨塑料废物中,79%最终被填埋或我们的环境;12%被焚烧;而只有9%被回收利用。


· 垃圾填埋场中的塑料比人类的寿命长得多——塑料降解需要400到1000年。


· 到2050年,预计将有120亿公吨的塑料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


无毒先锋在之前也发过塑料污染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相关数据:



由此可见,塑料的问题就是化学品的安全问题,也就是攸关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型材料投入这场塑料的“内卷”中,基于现状,人们该如何减少塑料对健康和环境的有毒影响?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健康?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篇推文分解。



本文编译自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健康与环境联盟(HEAL)发布的入门科普书《逆转局面:塑料中的化学物质正在威胁我们的健康》(TURNING THE PLASTIC TIDE:THE CHEMICALS IN PLASTIC THAT PUT OUR HEALTH AT RISK,2010)。

报告链接:https://www.env-health.org/turning-the-plastic-tide-new-heal-report-puts-the-spotlight-on-how-chemicals-in-plastic-are-putting-our-health-at-risk/


【参考资料】

[1]《你知道这些塑料编号的含义是什么吗?》网易号:工业设计。2020年10月。来源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FP8Q66SU0511AR28.html。

[2]《健康须知:解读塑料瓶底部编号数字密码》,新浪新闻,2014年6月。来源网址:http://gd.sina.com.cn/qy/health/2014-06-04/15121847.html。

[3]《关于阻燃剂的小知识》,英格尔集团,2020年11月。来源网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501647592057907&wfr=spider&for=pc。

[4]《一文了解阻燃剂及原理、分类》2019年9月。来源网络:https://www.sohu.com/a/339710772_751728。

[5]《阻燃剂:全球超30%产能关停,欧盟新规禁令2021年3月1日将执行,供求紧张加剧》阅读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070559。


-End-

 编译|伽宁   校改|杨逸群、宝盖丁   排版|李千悦 


塑料解毒

拒绝毒塑料,共享无毒生活

点击「在看」,共同抗击隐形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