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问:郑州灾情何以至此?

如军 怡洁 邱慧 中国慈善家杂志 2021-07-24

野蛮的暴雨,脆弱的城市


7月20日,郑州遭遇强降雨,在经三路、农业路上,市民推着自行车走在积水里,旁边的汽车即将被水没过车窗。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在7月21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当前此轮强降雨已经造成省内上百万人受灾;在郑州市,有25人不幸遇难,另有7人失联。
 
《中国慈善家》记者在7月21日上午到达郑州时,整个城市处在瘫痪状态。在市区内,记者沿途看到多辆汽车仍然浸泡在积水之中。在郑州市区内东西向的主干道金水路,积水导致交通大面积瘫痪,来往车辆将主干道挤得水泄不通。
 
在郑州火车东站,有大量旅客滞留,有人干脆穿着酒店的浴袍,在车站熬过一个晚上。21日一整天,城区内大面积停水停电,直到晚上10时记者发稿时还没有恢复正常供水供电。
 
地铁悲剧

在官方公布的25名死者当中,近半数是在地铁5号线(海滩寺—沙口路)路段中遇难。7月20日傍晚,雨水倒灌进郑州地铁5号线地下隧道和列车内,数百名乘客被困于列车中,直至晚上21时许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施救,但此时已经有12人因为缺氧窒息死亡,5人受伤送医院救治。
 
5号线地铁的悲剧被媒体报道后,外界纷纷质疑为何在灾难当前,地铁没有及时做出停运的决定。

对此,郑州地铁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回应媒体称,对于市民而言,地铁是恶劣天气条件下人们回家的唯一希望。因此公司也是尽量做到不停运,“我们一直在撑,一直在撑,直到下午六点,实在撑不住了”。他说,在发生雨水倒灌之后,地铁公司一直在组织抽排和围堰。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地铁停运由地铁公司的运营分公司决定,“但是也需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

7月20日,郑州强降雨持续不断,图为高新区科学大道与雪松路,雨水已经没过膝盖,行人在艰难行走,公交已经停运。
 
“昨天晚上,公司高层连夜开会商量这个事情。”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
 
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部署城市轨道交通防汛工作,要求运营单位充分汲取近期发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训,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对超设计暴雨强度等非常规情况下采取停运列车,疏散乘客,关闭车站等应急措施。当发生淹水倒灌等突发事件时,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交运规〔2019〕14号)要求,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应坚决停运。
 
《中国慈善家》注意到,《办法》对地铁何种情况下通过什么程序停运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郑州地铁方面称停运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这个说法并无依据。
 
《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发生突发情况,行车调度人员应及时发布调度命令,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列车运行。驾驶员、车站行车人员等发现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或运营秩序的情况时,应及时向行车调度人员报告;遇突发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可先行采取紧急安全防护措施,再报告行车调度人员。
 
遇恶劣天气时,行车相关人员可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加强瞭望、限速、停运、封站等措施,并应按照有关要求组织行车调整。《办法》甚至对轨道上的水位到什么程度方可停运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内涝等造成车站进水,严重影响客运服务的,行车调度人员可根据车站申请发布封站命令,组织列车越站。线路积水超过轨面时,列车不得通过。”
 
7月21日,暴雨后一天,郑州东站还能看到水没过的痕迹。摄影/本刊记者 邱慧

这场灾难彻底暴露了地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基础型城市公共工程的优劣,是衡量现代化城市能否应对极端天气的标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说,任何公共建筑,都有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地铁也不例外,防雨涝、防水患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在建设之初,地铁就有防涝的标准,但过去的地铁没有经历过这种级别的灾害,现在应该认真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标准是否够高,二是调度是否及时,如果能及时关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牛凤瑞告诉《中国慈善家》,如果中国有相应的高标准的防御措施,就可以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最起码不至于有大量人员的伤亡。
 
脆弱的城市

郑州的灾情何以至此?在已监测到未来雨量过大的情况下,就没有办法减小甚至规避伤害吗?
 
事实上,关于本次强降雨的预警在7月16日就已经发出了——河南省气象局16日10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于当日1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针对暴雨预警,郑州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于16日召开了会议,商讨城市防汛应急措施。管道建设单位、城建局、交通局、市政处、郑州市各区城防办等相关成员单位也参与了这场会议。
 
郑州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赵菲告诉《中国慈善家》,下水系统方面,城防部在汛前已经进行了疏挖,所有管道进行了逐一排查。而且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对郑州市的积水点进行监控,并进行改造。从17日到现在,所有的成员单位每天都有人值守,并且在重要的积水区域也安排了值班人员。

7月21日,遭受暴雨袭击的河南省郑州市主城区。

那么,在做了一定的应急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暴雨给城市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最终形成严重的内涝?

赵菲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雨量大大超过预期,构成I级自然灾害。“前几十年,郑州平均每年的总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而昨天一整天就下了700毫米,也就是说,它一天把你一年的雨都下完了,还超过这个量。”

赵菲告诉《中国慈善家》,“尤其是在下午某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就下了200毫米,等于是一小时内下了一年三分之一的量。所以说,它远远已经超过了城市排涝的标准。”

而根据郑州当前执行的城市排水防涝的标准,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在遭遇每小时40毫米以下降雨时,降雨过程结束后2小时内排除积水。也就说,理论上郑州只能应付每小时40毫米的降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告诉《中国慈善家》,无论多么现代化的城市,它的排水系统都不能应对所有的暴雨。从设计角度来讲,设定某个标准就意味着只能保证短时间内承载一定程度降雨量的排涝。此外,排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一点上,郑州本轮降雨已经持续了4天,而20日一整天都在下暴雨。

7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一棵大树倒卧在路上。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认为,这次郑州没能抵御强降雨灾害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郑州现在的降雨量的确远超城市负载。“一般一个北方城市能够承受每小时30-50毫米的降雨量就不错了,而郑州达到了每小时200毫米。”
 
而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郑州市气象台在7月19日21时59分就发布了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0日全天至21日凌晨也在持续发布红色预警。但中国气象局针对暴雨红色预警所建议的“停止集会、停课、停业”要求,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程晓陶指出,目前国内对于什么灾害程度需要停工停产、各部门和救灾资源如何协调调配、要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等问题的答案,都不够明确。
 
应急措施
 
目前,河南省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已启动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加强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在建工程、长途客运等重点部位,特别是山区道路、临水临崖道路和跨河桥梁隐患排查防控、桥涵隧道防洪工作。
 
20日,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出动消防车548辆次,舟艇25艘次,指战员2710人次,营救被困人员849人,疏散转移群众1500余人。
 
郑州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赵菲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郑州市的应急措施包括:成员单位人员需要着标识服装到一线做值守、疏导交通,对倒伏树木进行处理,应急救援。每个积水点值守责任人每小时汇报一次现场情况。市城防办做积水情况统计、动态汇总。
 
指挥部临时调度了4台大功率泵车,分别到应急局、铁路局、管城区南四环南水北调桥、柿园水厂救援。同时安排3万名工作人员对积水点进行抽排、尽快打通堵点,环卫工人和机械对能够清扫的路段进行清扫。

7月21日,清洁工老王清理路面淤泥。摄影/本刊记者 邱慧
 
在自来水方面,正在全力进行全市供水管网巡检。
 
经过暴雨洗礼的郑州,雨水混着泥土和落叶,在柏油马路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渣。环卫工人老王和他的50名同伴从21日清晨5点半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地清扫马路上的淤泥。老王告诉《中国慈善家》,开工的时候,积水淹没到了他的胸口,他们浸泡在积水里,一边抽水一边一点点地铲去淤泥,“也只能这样了,没有更好的办法。”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人民视觉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往期推荐
郑州地铁5号线生死营救反向依赖:独生子女的“养老”困境办好高质量的暑期托管,不能只是“看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