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楼校区发现“藏宝地图”?历史建筑的秘密等你探访!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4-04-02


铁塔钟声,青藤高楼

虽处在繁华的都市之中

亦有古朴典雅的建筑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这些诞生于中西文明碰撞融合年代的楼宇

见证了南京大学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

 

自2022年9月开启的“寻根性办学”

已经进入第二年

让我们走进汉口路22号

感受一砖一瓦背后的历史底蕴

(点击图片右下角可返回地图哦~)



北大楼



南京大学北大楼即原金陵大学钟楼,建成于1919年,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中轴线尽端,现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行政楼。北大楼是金陵大学旧址重要组成部分,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南京大学地标性建筑,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楼正面


北大楼整体风格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结合了北方官式建筑样式和西式结构。它的框架类似中国古典的官式建筑,歇山顶、灰筒瓦,饰以中式传统砖雕与色彩,静穆庄重,有一种端庄大度和华贵典雅的气派;中部是一座正方形塔楼,实际上是西洋式钟楼的一种变形,当时作为读书馆,共5层,顶部冠以西方样式的十字形脊顶,檐下以斜拱承托,最顶层的四侧各设有三扇窗户,配有大理石的假阳台,屋顶之上,龙形神兽点缀装饰,龙头部分眼睛涂上了白色,有“画龙点睛”之意,瓦当所刻蛟龙姿态万千。


北大楼的爬山虎


建筑外墙上设有西式上下推拉木窗,青烟灰色的外墙砖为明代巨型城墙砖清水砌筑,仔细看北大楼的墙,每块砖上都打上了府县及造砖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却仍能隐隐看出砖面上刻有文字。


刻有文字的石砖


大礼堂



南京大学大礼堂即原金陵大学礼拜堂,建成于1918年,位于鼓楼校区,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由戴先生(Mr. Day)捐资所建,因此又称Day Chapel。如今大礼堂是南京大学重要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礼堂外景


大礼堂地上两层,砖木结构。其设计部分汲取中国古代庙宇造型,主体屋顶为歇山顶,其余部分有六个小硬山顶。其外墙全部采用明代城墙砖,清水砌筑,严肃庄重而质朴沉厚。大礼堂创造性地用砖石建材代替(象征)中国古建筑中木质的建筑构件、雕刻等,清水砖墙身,底部数道线脚。歇山顶垂鱼部位、硬山顶山花,砖雕盘长“卐”字如意纹图案,精致工整。歇山山面朝东,与主入口一致。


大礼堂局部细节


原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礼拜堂,在正脊两端正面,用教会建筑特有的十字架(已不存)代替中国传统建筑鸱吻。大礼堂平面为西式巴西利卡式教堂平面,单层大空间,东西向的拉丁十字形平面,低矮的侧廊夹峙出高耸的中厅,并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中厅正对西侧的圣坛,两旁设有圣职席。


大礼堂的历史照片


在这里,余光中深情地朗诵自己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而作的《钟声说》,基辛格为庆祝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周年庆典发表了演讲,广大师生员工在大礼堂集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大礼堂还见证过很多动人的时刻,这些在悠长岁月中沉淀的故事与瞬间塑造了南大的精神底色,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书写更多的南大故事。


文怀恩故居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文怀恩旧居,也叫做文宅,建成于1911年,是金陵大学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的历史建筑,作为时任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博士(John Elias Williams, 1871-1927)的私宅,文宅是南京大学校园北端落成年代最早的建筑单体之一,是文怀恩在校园定居并在中国建立一所新的现代高等教育大学的雄心壮志的证明,它的存在为南京大学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历史气息。


文怀恩故居主楼与附楼


主楼在前,造型规整,外观具有典型的美国式住宅的风格,外置阳光敞廊,主入口面向东面,对着金陵大学的主轴线,首层设起居室、书房、餐厅、主楼梯,二层设卧室四间及盥洗间,东南侧布置两层阳光敞廊,屋顶另带局部的阁楼空间,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开设有老虎窗。附楼在主楼西北侧后方,外观及构造处理上不及主楼讲究,内置辅助空间。厨房以及辅助楼梯等,以补充主楼的功能,并结合地形高差设局部地下室以及后门两处。


文怀恩故居外景


不幸的是,1927年,文怀恩博士在“南京事件”中不幸遇难,后葬于清凉山外国公墓,文宅也逐渐脱离了最初的教员住宅功能,被金陵大学改造为女生宿舍使用。解放后,文宅先后被南京大学分配给法学院、强化部、外院、校报编辑部、统战部等单位作为办公场所。历经一百多年的沧桑,文宅作为鼓楼校区北园现存建成历史最久的建筑物,在多次的功能转换和维修改造后,早已不复其当年之历史风貌。


修复后的文怀恩故居


为了复兴文怀恩旧居,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冷天副教授团队对文怀恩旧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如今的文怀恩旧居,在经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修缮和设计之后,成为了一处兼具历史与现代感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校园里,诉说着历史,见证着时代变迁。


小礼拜堂



南京大学小礼拜堂是南京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成于1933年。小礼拜堂功能上虽是西式的,但其外观上仍然是中式的;它是基督教堂,但有着中国南方建筑的雕梁画栋、青砖黑瓦。它和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北大楼一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这充分体现了金陵大学的管理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尊重。


小礼堂外景


小礼拜堂是一栋西方教会建筑,但人们却很难将其与基督教联系起来——因为它的外观更像是一座中国式的庙宇:拱形门,两侧开小圆窗,造型酷似《西游记》里孙悟空为躲避杨二郎的追踪化身所成的小庙,只是屋后少了旗杆。


小礼堂正面


小礼拜堂为南北向的单层建筑,建筑面积约90㎡,屋顶用中式歇山顶样式,覆有烟灰色筒瓦,小青砖清水砌墙身。南立面大门上方是三面包围的结构,既可支撑墙体,又有装饰作用。拱门上方原挂有 “恩光普照 ”的匾额。拱形门楣和窗框装饰有西式图案,中式缠枝纹雕花木窗和欧式拉毛圆框竟有着和谐的统一。南立面、北立面均为拱形窗;东立面开圆窗,有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正脊中部原有十字架,改建中被拆除。屋檐处以青砖叠涩做法代替斗栱,底层木地板架空,外墙面上有中国传统的“铜钱”样式通风口,细部构造精致。


小礼堂与钟亭


小礼堂东侧原有钟亭一座,后毁于兵燹,铜钟遗失,百年校庆时予以重建。今天偶尔在校园里可以听到小礼拜堂前清脆的钟声,许多年前就是这钟声提醒教师和学生上课与下课。



西大楼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西大楼,现为南京大学数学系系楼;同时为纪念金陵大学农林科创始人裴义理教授,该楼又名裴义理楼。西大楼建成于1925年,其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陈明记营造厂建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大楼正立面


西大楼整体设计手法洗练、比例精当、端庄大气。平面呈长方形,内廊式布局,面积3604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屋面覆以筒瓦。立面装饰点缀恰如其分、朴实浑厚。其建筑用材质朴、色彩沉着,大楼底部为明代城墙砖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白色条石则用在勒脚、门窗过梁部位与青砖墙面形成对比。


西大楼屋檐细部


西大楼的建设初衷与深切的黎元之忧息息相关。1911年,长江发生水患,许多灾民流落到了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创始人裴义理教授面对这种情况,组织了义农会并向金陵大学提出办国内第一所农科大学的倡议,于此同时,担任金大林科科长。最终,1924年美国洛氏基金会的中国医学委员会、美国对华赈款委员会等捐资助建设了农学院所在建筑,即现今的西大楼。


金陵大学农林科创始人裴义理教授


西大楼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筑顺应校园中心轴线,居于北大楼的西南侧,与东大楼相对、且造型相似。1925年建成后,西大楼与东大楼、北大楼形成三合院式的空间布局,金陵大学校歌中“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由此谱成。


西大楼区位图(左一)


东大楼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大楼,又名科学馆,是金陵大学时期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东大楼建成于1917年,由斯沃士先生(Mr Ambrose Swasey)捐资建设,所以也叫做Swasey Hall。


东大楼历史照片


东大楼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北园东侧,紧邻天津路,在金陵大学时期东大楼位于原来轴线的北侧,除了它之外,旁边还有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北大楼,以及与他呼应的西大楼。北大楼(文学院)、东大楼(理学院)和西大楼(农学院),呈三合院布局,半封闭的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谊的露天场所


东大楼鸟瞰图


东大楼的平面呈长方形,其为内廊式的布局形式,房间并置在走廊的两侧。作为当时的理学院,楼内设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教室、器材室、图书室、科学报告厅等。外墙是素雅的清水砖墙身、明城砖墙基座,素灰勾缠,开窗的形式采用西式开窗;屋顶的形制大体属于传统的歇山顶式屋顶。20世纪50年代,东大楼因为火灾被毁,如今的东大楼是1958年由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参照原貌进行重新设计,建筑结构、立面细部、层数等均有所调整。如今的东大楼依旧保持着过去的样式,不同的是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东大楼细部


历史上的东大楼见证过不少重要的历史时刻。譬如,我国电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金陵大学东大楼前的校园电影专用放映场地的建立。在当时中国尚无公立影片馆之前,金大理学院教育电影部承担起对全国供片的业务。在中国三十年代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


赛珍珠故居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赛珍珠故居,建成于1912年,是金陵大学教师、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Pearl S. Buck)与其丈夫卜凯(John Losin Buck)1919年至1934年在金陵大学执教时期的住宅。其现如今以“赛珍珠纪念馆”的新身份对外开放,是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珍珠纪念堂入口


赛珍珠故居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角,西南楼的西侧,是北园最偏僻的所在。其为砖木混合结构的近代西式小楼,坐西朝东,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加一阁楼层,建筑包括地下室以及阁楼共4层,总面积约600平方米。


赛珍珠故居历史照片


赛珍珠离开中国后,小楼有时空置,有时则另作他用。1937至1938年间,这里一直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的居所及办公用房;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赛珍珠故居先后被用作南京大学中文系办公楼、资产管理公司办公楼…… 小楼于2011年开始修缮,修复工作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冷天老师主持,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在严格历史考证和现场实物测绘的基础上修复了建筑原有的历史外观与室内原状;馆内用多种方式布置了展馆,分为了多个展区。2012年5月19日,为迎接南大110周年校庆暨纪念赛珍珠诞辰120周年,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小楼完成修复并开馆。赛珍珠故居以“赛珍珠纪念馆”的新身份正式对外开放。


赛珍珠纪念馆室内


赛珍珠故居作为《大地》等著作的创作地以及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重要活动场所,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赛珍珠在这座小楼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纪实小说《大地》,并以此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南京生活的这段岁月对于赛珍珠而言是独特的,她在自传随笔中写道:“这十年中,我们注视这个在革命中的国家,看到旧时代被摧毁,新时代在斗争,虽然还很嫩弱,但却充满生机,新时代即将诞生。”


赛珍珠


原金陵大学学生宿舍楼群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原金陵大学学生宿舍区,现为南京大学各职能部门办公楼,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四幢。甲乙、丙丁两楼建于1915年,戊己庚楼建于1927年,辛壬楼建于1936年。


原金陵大学学生宿舍楼群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四幢建筑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大操场东侧(原金陵大学主教学区西侧)。四幢建筑三面围合,形成三合院格局,共计九个单元,每个单元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其中一个字命名。建筑群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联合建筑师事务所、齐兆昌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座建筑风格统一,砖木结构、木屋架、卷棚顶,城墙砖黑瓦、青石门罩(来自南京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室内地板、楼梯皆为木质,底层地板架空,屋顶设气窗,檐部有通风孔,注重通风防潮。上下推拉式窗户,窗棂为简化的中式传统图案。


甲乙楼入口处的青石门罩


2013年,南京大学对戊己庚楼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改造任务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的事务所承担。在翻新时将原有单元式的宿舍格局改造成空间较为开敞式办公(或研究室)空间,原有作为储藏空间的阁楼吊顶被改造成开敞式展览和会议空间。建筑空间里所有具有时间记忆痕迹的元素都被精心保留下来,改造后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通风,采光均有所改善。新加入的部分也被处理成匀质的背景突出了建筑的历史感,形成了记忆的场所,新与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改造后的屋顶会议室


中西合璧,古今交融

寻根探访,余韵无穷

透过这一砖一瓦

我们仿佛携手穿过了

南京大学一百二十余年的校史

时间在空间中交汇

历史在现实中展开

自2022年9月开启的“寻根性办学”

已经进入第二年

愿每一位小蓝鲸在汉口路22号的寻根之旅中

品味南京大学的故事

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统筹|周圣康 何润怡

文编|周圣康 何润怡

图文来源|NJU城建青年

制图 | 倪悦

美编 | 陈优越 林欣

责编|李欣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