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家傅聪去世,我们也该放下对《傅雷家书》的执念

里约热泪奴 冰川思享号 2021-01-27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能说傅雷的教育就没有问题,傅聪的离家出走以及傅雷与傅聪曾经的决裂,这样的人伦之痛就是一个旁证。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李跃


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去世,消息迅速被刷屏。


很多人感慨,《傅雷家书》从此成为绝唱。


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有关《傅雷家书》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是傅雷教儿子傅聪怎样谈恋爱的,“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傅雷家书》(图/网络)


我在转发时将这一段作为摘要,很快有男性朋友表示赞同,认为不能让物质因素掺杂进来;但女性朋友以反对居多——恋爱时都这么有心眼地防着,结婚后真的会对自己好么?


这样一种观点撕裂甚至对垒,让我相信傅聪此前说过的一个观点——反对为人父母者将《傅雷家书》当教育指南来读——是对的。



01


《傅雷家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就不用多说了。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12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


该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数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确实有不少家长当成教育圣经。



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能说傅雷的教育就没有问题,傅聪的离家出走以及傅雷与傅聪曾经的决裂,这样的人伦之痛就是一个旁证。


和很多家庭一样,父子俩的冲突很早就开始了。


因为傅雷对美术鉴赏深有造诣,他起初是想将傅聪培养成一个画家的。奈何小傅聪长了一只“音乐的耳朵”,无论哪种风格的音乐,都能使之如痴如醉,而到了画画的时候,每每是张牙舞爪地涂鸦。傅雷只好作罢。


傅雷在1957年写的《傅聪的成长》那篇文章里,曾经这样吐露心迹:


“傅聪3岁至4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
我看了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他7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02


傅雷为傅聪延请了最好的钢琴教师,但他对孩子管教起来也毫不含糊,傅聪稍有走调便严加斥责,甚至会把孩子的头往墙上去撞,或者将孩子绑在门口以“示众”。邻居会经常听到傅雷大喊大叫和扔东西的声音,以及孩子被打的哭叫和告饶。


为《傅雷家书》写“代序”的楼适夷曾经吐槽傅雷有点“残酷”:


“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


这简直是一个可怕的父亲。


▲1966年,傅聪在英国(图/视觉中国)


但今天的我们,也实在不必对他过份责难。每个人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


傅雷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也因此身上少不了中国老派文人的做派,人品孤高,对人对己都极为严厉,迂腐中透着几分固执。


那尚是“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的时代,等级森严的家族宗法制度窒息了个体的权利与尊严,所以才需要呼吁人们,“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03


事实上,后来的傅雷对此也有所反省,在1954年1月18日晚的家书中,傅雷这样形容儿子走后自己的心情: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有尝到了,胸口抽搐,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的眼睛也肿得不像样子,干得发痛,还是忍不住要哭。” 


在1954年1月30日晚的家书中,傅雷进一步反思自己对孩子早期的特别的严格,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呜呼,这样的忏悔背后,是一个父亲何等深沉的爱! 


▲傅聪半岁时的照片(图/网络)


其实,反过来也不能不说,就是在这样的严厉中,傅雷不仅为傅聪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更潜移默化地教给了他严谨、向上的品格以及尊严与爱。


傅雷与傅聪后来的和解也说明了这一点——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也有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伤害的时候,但时间这个硕大的容器,会将那种受伤感慢慢稀释掉,越往后,越能对父母当年的做法选择原谅与体谅。 


回到本文开头的争议中来,我主要想说的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教育没有也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公式与格式。有些虎爸虎妈成功了,但这种做法未必适合你;有些无为而治的放养式教育,也并非可以放之四而皆准。 


尤其是,时间是流动的,生命是流动的,唯山川星辰不变,如果生硬地刻舟求剑,求来的很可能是水面下一堆观念的乱石,不留神就会刺伤了自己。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冰川思想库】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北京中年考研男的流调轨迹:只有一声活着不易的叹息


九十岁钟叔河先生新作十四言白话诗一首


吴谢宇终于活成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两头婚”毁了什么?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