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上“志愿者”马甲,就是志愿者吗?

张以勋 公益慈善论坛 2022-02-26

申请转载本文或有意加入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交流学习的伙伴请长按右侧二维码,或搜索zhangyixun1975加主编微信。

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联合创始人、主编

 

最近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有伙伴反映,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穿着“志愿者”马甲出现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还能拿到志愿者补贴,参加志愿者评优活动……
 
如果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让真正的志愿者们情何以堪呢?这根本就不公平,更会寒了广大志愿者的心!
 
有伙伴回应:创文需要呗~
 
不管是创文期间需要营造某种“文明”的氛围,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或考量,当这些工作人员穿着“志愿者”马甲干着本职工作的时候,在公众眼里他们就代表着志愿者的形象。只是,这会让真正的志愿者觉得很尴尬啊!
 
因为,穿着“志愿者”马甲的,不一定都是志愿者哦!


 

“志愿者”是一个平凡而伟大,朴实但高尚的词汇。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但我们不希望它被冒用、滥用,因为它事关每一位志愿者的荣誉和尊严、权利与责任。
 
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什么是志愿者呢?
 
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第六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可见,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不管是以个人名义,还是加入某个组织,都可以开展志愿服务。只是,在成为志愿者时,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比如:

 

1、志愿服务必须是自愿的。

 

一件“志愿者”马甲,并不值多少钱,但强迫别人穿就很不对了!

因为,一个人成为志愿者,应该是他自觉自愿的选择,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违背一个人的意愿,强行要求他成为志愿者;一个人,也不应该因为某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违背本心,被迫成为志愿者。
 
比如有大学生朋友反映,他回到老家后便有社区工作人员找上门,说因为疫情防控人手不够,返家的大学生都要去做志愿者。考虑到自己需要准备考试复习、完成毕业设计,这位朋友就表示自己没时间去做志愿者。结果对方就很生气,质问他是不是不愿意。他也很郁闷:难道自己必须当志愿者吗?
 
显然,志愿服务并非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当不当志愿者是一个人的自由,不应该被强迫,不能违背其真实意愿,道德绑架更不行。所以,当你看到有人穿着“志愿者”马甲站在大街上,你可以在心里打个问号:他们出来做志愿者真是自愿的吗?
 
但也有一种错用“志愿服务”概念的情况。在处理一些交通违章等轻微违法的案件时,会要求违法者为社会提供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这明显是一种具有强制性质的惩戒措施,也被称为“社会服务令”;但我们发现,在一些官方宣传或媒体报道中,这种情况竟被称为“做义工”、“志愿服务”,完全是张冠李戴、不明所以啊!或者说,此时志愿服务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无偿劳动,而无视“自愿”这一不可缺少的前提。


 

2、志愿服务必须是无偿的

 

《志愿服务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也就是说,志愿服务必须是无偿的。当一个人决定成为志愿者并付出劳动时,便自愿放弃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和方式索求或接受劳动报酬,比如工资、劳务费,或者分得几斤肉、几箱水果,变相获得劳动报酬。所以作为志愿者,一定要记得自己的初心,坚守底线,不应该因为服务机构的全职人员有工资拿而心理不平衡或者抱怨、态度消极,更不应该生起贪念,借机牟利,中饱私囊。


 

当某人在工作时间干着本职工作的时候,自然也不应该穿着“志愿者”的马甲,更不应该将工作时间记录为志愿服务时长,因为他付出的劳动是能够获得劳动报酬的,否则就完全背离志愿服务的“无偿”原则。在工作时间之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完全没问题。
 
之前也曾有众筹平台业务员自称是帮助大病患者筹款的“志愿者”,以获取患者的信任,但实际上每完成一单便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志愿者”不过是一种营销话术罢了。甚至,也有媒体误称因疫情滞留武汉期间去医院做临时工的大连小伙是志愿者,称其每天能领到500元工资,25天里共拿到12500元。
 
你看,做志愿者不能领工资,领了工资不是志愿者,尽管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常识,但仍然会被人误会或利用,以至于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提供的是无偿服务,不能获取劳动报酬,但有条件的机构可以为志愿者发放一定额度的餐费、交通费等补助,即志愿者补贴。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志愿者的经济压力,由机构承担志愿者的部分服务成本,并不属于工资等劳动报酬。而且,志愿者补贴一般也不会太高,比如一天50、80、100元,如果太高的话就可能有变相发放劳务费的嫌疑了。


 

现实中,大部分志愿者也确实是在解决了收入问题,处理好了家务事儿之后,才利用周末假期等非工作时间服务社会的,原本就没打算获得物质回报。他们奉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获得的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以及自我的成长,同伴的认可……,他们才是真正的志愿者。
 
所以,虽然“志愿者”马甲好看,但不能乱穿哦!

 

 

作者:张以勋,在广州的青海人,中级社工,资深素食者,为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公众号ID:loongzone2006)联合创始人、主编,致力于公益慈善资讯传播与常识普及。


推荐阅读: 

被误解的公益与慈善 
公益和慈善,有什么区别?
你有没有误解公益和公益人?来,我们聊几句
公益,是“小我”为“大我”做的一件事
个人如何参与公益慈善?不必等到有钱的时候! 
“公益=免费”——公益圈为自己挖的超级大坑!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政府在做公益?—— YES or NO,取决于你如何理解公益!


领工资的也能叫志愿者?本职工作和志愿服务要分清!
志愿者补贴该不该发?怎么发?
做公益有多难?谁做谁知道!


慈善机构为什么不能为特定的个人公开募捐?
注意了!这样公开募捐,可能会违法!
公众和捐赠人真正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慈善组织收了多少管理费,而是……
“零管理费”?骗你的!

这12件事,社会组织筹款时要让捐赠人知道!

如何让捐赠人不再厌恶管理费用?有效和透明是关键!

真正专业的筹款人,都会遵守筹款伦理

从捐款中提成,为何是饮鸩止渴?公益筹款人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99公益日筹款,民间拼不过官办,怎么办?

公益组织一定要了解的六个财务问题!

您的捐赠可以抵扣个税哦~只需四步,So easy!

公益机构如何练摊筹款?最全攻略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