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楠 侯怀银: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初探

刘楠 侯怀银 高教研究前沿
2024-09-28

▲刘楠

作者简介:刘楠,教育学博士,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侯怀银,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社会教育等。出版著作、教材17部,主编“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12部,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和山西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等2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文章来源:终身教育研究,2023,34(04),66-74+59 

DOI:10.13425/j.cnki.jjou.2023.04.009

摘    要:会教育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确立“学”的身份,是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根本指向。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不仅是社会教育管理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完善大教育学学科体系及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依据成熟学科的相应标准,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亟待解决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定位、“三大体系”及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明确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把握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四对关系,以及加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是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之道。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大教育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VAA210003)。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教育之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在大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地位不证自明。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教育成效密切相关。而社会教育成效最优化的促进与实现,无疑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相关的管理问题。如何促进社会教育管理业已成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由经验走向科学,是新时代下社会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学科视野审视社会教育管理,从“大教育学”视角审视其学科建设,不仅有助于推动大教育学的学科群建设,而且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由此,置于新时代的社会背景,我们有必要系统性地研究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侯怀银

一、新时代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是内在知识发展逻辑和外在社会诉求的整体显现。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不仅是社会教育管理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完善大教育学学科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1.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是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其中,社会教育管理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促进学科知识生产,不断完善关乎社会教育管理的学科知识谱系。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这一任务本身即是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者需自觉从学术逻辑出发,审慎研究和反思中国社会教育管理的学科发展问题。源于学科建设的内在所需,研究者需要切实基于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定性和增长逻辑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以强有力的社会教育管理知识资本加强社会教育管理的内涵建设。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谱系的完善过程也是关照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过程,体现了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的伦理旨归。

置身于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加强内涵建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创新社会教育管理理论,为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而创新社会教育管理理论的过程也是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同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共同体成员要确立起创新社会教育管理理论的集体意识,探寻跨学科视野下社会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创新社会教育管理理论的集体研究行动。其中,创新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迫切需要研究者了解中外有关社会教育管理的传统和我国当前社会教育管理的现实,以期提高社会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力。在社会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研究者秉持中国社会教育管理问题意识,依托中西社会教育管理思想资源,围绕中国社会教育管理现实生成有根的社会教育管理学理论,有力指导中国社会教育管理实践。

2.新时代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也是新时代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促生了新时代学科发展之机。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和如何发挥社会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应有功用,是我们需直面的时代之问。产生于时代背景下的新诉求,为教育管理学进一步推进自身学科建设提供了现实之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于我国教育管理实践领域中人民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研究者要站在时代最前沿关注新问题。”[1]随着社会教育在大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与之相关的社会教育管理问题也随即成为研究者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教育管理作为新时代之问,是教育管理实践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社会公众所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基于此,这一研究无疑将成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助力推动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生产。

作为一门综合科学,教育管理学在学科知识的分化和融合中日益形成了包括学校管理学、教育评价学等在内的学科群。直面新时代的社会诉求,社会教育管理业已成为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任务。由此,助力社会教育管理由研究领域向社会教育管理学的转变,是教育管理学自身学科建设的本然所向。其中,构建大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大教育管理学的构建需要研究者秉持学科想象力的立场,探寻学科综合和分化的学科视角转化机制,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对于教育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而社会教育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实践,需要我们从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多学科视角审视其本质,探究其规律。这一现实也为其成为教育管理学学科群的成员提供了内在逻辑和现实依据。

3.新时代大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

在大教育学的学科视野下,社会教育管理学是其重要构成。“我国目前正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之际,建构教育学体系应当适应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使中国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能够有机统一”[2],促进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诉求的大教育学的学科知识生产。其中,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部建制是研究者所需直面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基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围绕社会教育管理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原则、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开展与之相契合的理论研究。研究者要进一步明辨社会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家庭教育管理及学校教育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以此促进大教育学学科视野下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的生产,不断完善大教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

作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突出强调社会制度、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强调社会所有活动都应该考虑教育功能,增加教育因素”[3]。尤其在人们对美好教育的向往诉求愈演愈烈的今天,需要我们明晰社会教育管理之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现实功用,明辨社会教育管理活动本体和与其相关的拓展性关系体的关联,整体性推进对于社会教育管理的育人功用研究,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在大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的知识位序。由此,针对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和内在规定性,无疑需要研究者聚焦这一特殊要求开展相应的关乎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本体性和关系性研究,助力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生产,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资本,夯实其在大教育学学科之林中的学科地位。

4.新时代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以“学习”构筑未来社会形态的理念[4],对新时代全民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场域形态的共同联合。其中,社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形态,是一种在社会中开发、利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以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为旨归的育人活动。面对这一特殊的育人活动,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教育管理活动为其提供刚性的制度保障。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由经验走向科学,以“学”所具有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引领社会教育发展,指导社会教育实践,进而推动社会实现整体性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此外,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社会全员秉持终身教育理念,以自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立起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关联。社会教育管理旨在切实聚焦社会教育活动,以促进社会全员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为目标。由此,社会教育管理理应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转向社会生活的中心,社会中的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和人人可学相应成为其管理内容。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和人人可学的社会教育管理内容需要形成体系化的学术知识,这就意味着社会教育管理自身也需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的身份,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服务,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称一门专门知识为学科,有严格的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从学科视角审视社会教育管理,其所涉知识领域满足了学科成立的条件,然而由于现实客观因素,其学科建设工作尚未成熟。依据成熟学科的相应标准,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亟待解决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定位、“三大体系”及研究方法等重要基础性问题,以期确立和夯实其学科地位。

1.社会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是理论研究所需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有关社会教育管理学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对其加以诠释。广义的社会教育管理学,需要我们围绕广义的社会教育管理进行界定。广义的社会教育管理主要是指以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各种社会教育管理活动。[5]其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诉求、服务社会所需、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教育管理的功能体现。同时,随着终身教育体系中主体间共学互学关系的逐渐明晰和继续深化,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形式,也会因主体间的共学互学而由“散漫”走向“聚合”和“系统集成”。[6]在这一意义上,广义的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围绕促进社会全员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而系统性研究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学科。狭义的社会教育管理学,需要我们围绕狭义的社会教育管理进行界定。狭义的社会教育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各种社会文化机构之于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重在发挥社会文化机构之于社会成员素养提升的育人功能。由此,狭义的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以促进社会全员发展为目标的、对各种文化机构所实施的社会教育管理活动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教育管理学这一概念,还需要我们明晰以下认识:

第一,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实现社会教育活动资源之于社会全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优化配置。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教育管理学所研究的是如何依循社会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社会教育活动,以期对影响社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第二,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以促进社会全员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为双重目标的学科,具有以发展为导向、以育人为旨归的特征。第三,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对社会各种文化机构所实施的社会教育管理活动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其中,社会教育管理活动涉及社会教育管理的本体性活动,以及与社会教育管理相关的关系性活动,是本体性和关系性的有机统一。

2.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科学建构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是随意地、简单地将那些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经验现象作为其研究的对象。[7]由此,根据自身实际科学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教育管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在研究对象建构和确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自觉明辨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教育管理领域中经验现象的关系,区分好本体和关系体。同时,也需要我们透过这些经验现象,探寻背后所蕴含的关系逻辑,以此拓展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认识。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确立,对于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理论的创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谱系的完善也与研究对象的确立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生产是基于研究对象而开展的本体性和关系性研究。

从广义上讲,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以促进社会全员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为目的、系统性研究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学科。究其本质而言,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是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社会教育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其表现为人类的一种理性行为。其行为背后所体现出的理性是社会教育管理所囊括的重要意蕴。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即是通过社会教育管理这一行为将自身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和经验运用至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其中,社会教育管理活动有其现实指向性,其以促进社会全员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整体性目标。在确立社会教育管理这一研究对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明辨整体性目标的实现所涉及的关系性内容。对此,日本的社会教育管理提供了经验性参考,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法规管理、社会教育行政管理、社会教育财政管理及社会教育团体与人员的管理四方面的内容。[3]加强对于这些所涉关系性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于研究对象的完整性认识。同时,通过推进对于社会教育管理的外部关系研究,建立社会教育管理的内部思维和外部思维相结合的整体思维,进而促进对于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

3.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研究范畴构成了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8]拥有学科研究范畴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作为大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管理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研究范畴。就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而言,我们不仅需要正视社会教育管理学在学科之林中的应有地位,而且需要我们从大教育学的视野下明辨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夯实其学科之基。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需要我们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基于跨学科和交叉研究的视角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确立不能仅仅限于单一学科的视角去审视,还需要我们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思考这一核心问题,建立合乎逻辑的研究范畴体系。

第二,基于社会教育管理传统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社会教育管理有其历史传统,这就需要我们在对中外社会教育管理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凝练、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民国时期已有关于社会教育管理的原则研究,诸如“要适合社会环境需要”“要解除民众痛苦”,以及“要适应民众实际生活”等原则,[9]均从不同程度说明了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遵循之道,其之于当下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具体开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由此,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还需要针对社会教育管理的历史传统做好“接着说”和“创新说”的工作,科学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三,基于新时代的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思想之源,能够引领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开展中梳理核心内容,明确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基础性问题,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4.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明确学科定位是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定位清晰,学科发展方向才会明确。进行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需要明确其学科定位。在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定位问题上,需要我们思考与其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教育学的定位。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社会教育学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明确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首先需要明晰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整体而言,社会教育学是一门由社会学和教育学交叉、综合而成的一门学科。然而,社会教育学并非社会学和教育学两门学科的简单拼接,而是有其现实独特性的一门学科。社会教育学以社会教育为其研究对象,就此而言,其应隶属于大教育学的学科范畴。与此相应,社会教育管理学也应属于大教育学学科群。二是社会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基于新时代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之相关的社会教育管理也随即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从研究对象的内容归属而言,社会教育管理理应属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然而,由于社会教育管理所面对的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这一复杂对象,所以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有关社会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也是未来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所需直面的重要问题。三是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若从不同学科视角审视社会教育管理学,会有不同的学科认识。若将社会教育管理学视为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那么,社会教育管理学既可以被视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被视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还可以被视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此,社会教育管理学体现为多学科性、交叉性的特点。若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等核心要素加以审视,社会教育管理学则属于大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应划分至教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教育管理学”下的一个分科学科。

综上,从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定位、社会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的关系、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三方面明确了社会教育管理学隶属于大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此外,在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时,还需要我们重视其实践性。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直接指向社会教育管理实践领域,旨在达成全体成员和社会实现发展双提升的重要目标。

5.社会教育管理学的“三大体系”

(1)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构建学科体系之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从概念上讲,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指社会教育管理学这一学科领域的总体知识架构体系。基于此,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需要我们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注重促进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术自主。

我们要聚焦社会教育管理场域开展基于研究对象的本体性研究,推进研究向内的知识生产。同时,我们要自觉明辨社会教育管理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开展基于研究对象的关系性研究,推进研究向外的知识生产。在对于本体性研究和关系性研究的实践中,推动有根的社会教育管理的知识生产,整体促进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术自主。

第二,推动“根据中国”的社会教育管理实践。

社会教育管理学由经验走向科学,实现学科身份,与对于践行“根据中国”的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息息相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需要我们切实“根据中国”,基于中国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紧密围绕社会教育管理概念及其本质要义进行系统性研究,深入分析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同时,基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核心问题和知识范畴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的思考框架,探寻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想象力,以期不断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

第三,加强社会教育管理学教材建设。

“学科知识内容是构成狭义上的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础,承载教育学学科知识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10]在狭义意义上,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是相一致的,二者有着相契合的学科知识内容。由此,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需要研究者围绕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生成逻辑和整体框架,不断加强教材建设。

(2)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术体系

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术体系,需要在切实关注社会教育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关于社会教育管理的理性认识,丰富社会教育管理经验,实现经由社会教育管理经验向社会教育管理科学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即是社会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的形成过程。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突破社会教育管理经验主义,生成以社会教育管理问题为导向的学术成果。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需要我们秉持由经验走向科学的动态发展观,持续打通社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不断促进以社会教育管理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知识生产。

第二,推进“根据中国”理念的社会教育管理,构建彰显主体性中国的社会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身份的真正确立,与社会教育管理理论密切相关。面对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诉求,以及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亟待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管理原创性理论。以主体性中国的社会教育管理理论回应中国的社会教育管理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教育管理理论的阐释力,是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旨归。

第三,促进社会教育管理学服务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这就需要相关研究者切实基于学者使命,扎实推进宏观国家治理和微观社区管理层面的具体研究,以有力的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服务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为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

(3)社会教育管理学的话语体系

直面新时代,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是中国社会教育管理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构建中国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扎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立足中国社会教育管理传统,夯实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文化之基。这就需要研究者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凝练符合中国现实的有关社会教育管理的概念、范畴和表述,以此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结构要素的建构。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一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将中国社会教育管理传统施以新时代的意义赋形,思考其之于当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基于内外部关系思维,提升社会教育管理学的话语权。我们之所以强调主体性中国,强调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旨在突显作为主体的中国在世界知识话语体系中能够做出何种知识贡献。由此,研究者需要秉持内外部整体关系思维,在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基于中国社会教育管理问题的知识生产,推进中国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建设进程。

第三,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提高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对于研究者而言,其在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时,需要基于社会教育管理领域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高度凝练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管理认识和经验,不断形成易于社会公众理解和认可的研究内容和言说方式,提高社会教育管理学话语的影响力。

整体而言,构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三大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内部建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大教育学的学科繁荣。社会教育管理学三大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深度凝练社会教育管理学特点的基础上,梳理社会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内在机理,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推进“根据中国”理念的社会教育管理知识生产,服务社会教育管理实践,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术体系。基于中国社会教育管理传统,直面社会教育管理实践,以提高影响力为目标,完善社会教育管理学的话语体系。

6.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拥有独立的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密切相关。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切实基于社会教育管理活动这一学科研究对象进而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据此,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确立应重视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总体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实践观为社会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总体指导。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回应社会教育管理所直面的时代之问,推进总体方法论之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关照研究。

第二,以多学科研究为主体研究方法。

采用多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社会教育管理学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构建其研究方法体系。

第三,以学科想象力为视角整体构建方法体系。

在一定意义上,学科想象力也可以被称之为视角转换能力。社会教育管理学需要依托于学科想象力,强化不同视角转换下对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推进整体观下社会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三、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路径

直面新时代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呼唤社会教育管理学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迫切需要我们围绕“解决之道”系统性思考与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1.明确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

一门学科的发展史是学科知识史和学科制度史的统一体。这就为任一学科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路径遵循。其中,完善学科知识谱系是学科建设的内核。而学科知识生产与学科规训有着内在关联。“学科规训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知识生产形式,与其他机构组成各种学术社群,掌握着各种资源和权力,左右着学科发展的方向。”[11]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教育管理学需要切实依据学科知识生产和外在制度推进其学科建设。就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内部建制而言,需要我们切实聚焦社会教育管理这一研究对象,不断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谱系的完善。基于此,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谱系的完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围绕实施主体、资源分布、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开展全链条的整体研究。同时,鉴于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资源分布、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社会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探索,以此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生产。在强化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经由知识生产逻辑创新学科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经由社会教育管理实践逻辑进而生产学科知识。其中,基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而生成的学科知识更多地呼应了社会需求,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知识生产,之于现实社会教育管理具有较强阐释力。此外,有关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生产,我们还要结合社会教育管理人才培养任务探索相应的知识生产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于社会教育管理人才的现实诉求。

2.确立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

社会教育管理成为一门学科,既是由经验走向科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现实所趋。结合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实际,其学科建设需要明确以下重点任务。

第一,加强对于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身份和内在机理的研究。论证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需要我们基于学科身份和学科内在机理的规范性要求,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推进有关社会教育管理的学理性研究,不断提升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的合法性。

第二,围绕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生产逻辑和现实需求,系统探究社会教育管理学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的合理依据。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于社会教育管理理论层面的研究,提高其之于现实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适切性。同时,我们要借鉴国外社会教育管理的丰富经验和参考模式,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教育管理经验,深度总结和凝练社会教育管理经验和模式中所蕴含的共性和个性化的知识内容,为呼应学科建设的现实需求找寻合乎历史和现实的合理依据。

第三,深度阐释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夯实其学科定位的现实依据。社会教育管理学属于大教育学的学科范畴,为教育管理学下的一个分科学科,社会教育管理学与传统的大教育学中的其他学科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上有较大不同,其在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畴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由此,社会教育管理学应该突破传统教育学视野下的学科知识框架,依托于社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形成彰显自身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3.把握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四对关系

(1)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社会教育管理研究的关系

明辨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社会教育管理研究的关系,是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究其内部建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教育管理研究。社会教育管理研究以对于社会教育管理的本体性和关系性研究为对象,增进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知识生产,以强有力的学科知识资本夯实其学科地位。

(2)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的关系

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身份的确立,是社会教育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的产物,与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探索为社会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而社会教育管理实践又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反哺社会教育管理理论,夯实了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养根基。

(3)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社会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如何直面和应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其中,相关学科主要涉及两类:一是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形成有着内在关联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二是与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形成有着关系链接的学科,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有关社会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对,一方面,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需要以相关学科作为自己发展的思想之源;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管理学又要秉持自己的学科立场,强化学科主体性,不断夯实好自己的学科地位。

(4)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中的中外关系

进行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需要我们处理好社会教育管理学研究中的中外关系。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教育管理经验,尤其是在社区教育管理方面所推行的有益举措,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经验模式。[12]在进行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对于国外社会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模式,我们不能实施全盘的“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中国实际进行合理化的参考和借鉴,实现经验模式之于本土化的现实意义。

4.加强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就社会教育管理学而言,因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其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发挥多方主体的联动作用。

就国家主体层面而言,需要重视社会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地位,增设社会教育管理学各级学位点,做好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谋划工作。

就社会主体层面而言,需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践行以社会教育为自我终身发展主要教育形态的学习行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以社会工作师或者社会教育主事[13]为主要代表的社会教育管理工作职业领域,增进对于这一职业的全民科普,提高社会工作师、社会教育主事在社会中的职业地位。

就大学主体层面而言,需要为社会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性场所,设置社会教育管理系或者学院。根据国家要求设置社会教育管理学新专业,制定社会教育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大量社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其中,社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课程这一载体,这就需要大学之中的相关部门做好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工作,围绕社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置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秉持“大教育观”,以促进社会全体成员成长为中心,设置模块化的社会教育管理主题内容,运用讲授法、主题讲座和实习体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提升自我的教学活动。同时,社会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需要开展基于社会教育管理研究的集体行动,不断组建和扩大专业化的社会教育管理研究队伍,建立“社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学术团体机构,定期举办社会教育管理学学术会议,不断以学科建制的方式促进其学科建设。

此外,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在线社会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化社会教育管理方式,搭建社会教育管理平台,[14]发挥平台的联动育人效应,为推进社会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旭,侯怀银.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J].教育学报,2022(4):59-70.

[2] 侯怀银,王晓丹.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J].教育研究,2022(1):62-71.

[3] 王雷,菊地美咲.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9.

[4] 侯怀银,尚瑞茜.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实图景与中国特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6):52-59,103.

[5] 侯怀银.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8(12):39-43.

[6] 李家成,程豪.共学互学: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间关系[J].终身教育研究,2020(6):22-27.

[7] 邓正来.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1.

[8] 侯怀银.社会教育学学科建设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5):11-22.

[9] 国立编译馆.社会教育[M].南京:正中书局,1948:99-105.

[10] 侯怀银.着力构建教育学“三大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17(01).

[11] 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

[12] 冯平.我国社区教育高效管理途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6(5):19-22.

[13] 马丽华.日本社会教育专职工作者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20(12):98-111.

[14] 庄西真,孙曙平.江苏省社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7(6):57-63.

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侯怀银 买寒笑:民国时期山西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及启示
侯怀银 王耀伟:信息技术时代的中国教育学建设
王耀伟 侯怀银: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侯怀银 原左晔:论教育学的普及
侯怀银 王耀伟:社区教育学建设与社区治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教研究前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