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

重磅!六部委联合发布 “智慧物业” 建设意见!(全文)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华为3.2亿中标许昌智慧城市(附采购清单+报价清单)

2020年12月4日,许昌市云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许昌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期)项目之城市数字平台、智慧大脑、互联网+政务、12345热线、智慧交通、智慧停车、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子项目(不见面开标)”单一来源采购公告发布,概算金额32138.37万元。总体需求近年来,随着许昌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正逐步由城市建设向城市管理、智慧运行及城市服务转变。落实市委市政府许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视频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搭建高效透明的政府服务平台,打造标杆智慧城市为目标,项目以建设许昌智慧大脑为核心,对城市运行进行全局监测和分析,以打好基础、汇聚数据、强化能力、加强开放为指导,构建智能、宜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典范。一是统筹建设数字平台,统筹建设鲲鹏云数据中心,为“智慧许昌”建设提供必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包括模块化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推动城市基础服务能力平台的集约化建设,避免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意见建议的公告

根据省委网信办等12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经广泛调研,省经信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共同起草了《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2020年11月23日至2020年11月29日,意见请加盖公章书面反馈至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处,邮箱:61601985@qq.com。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上海荣获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智慧城市大奖” ,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奖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赛迪智库 | 业内首个《 “新基建”发展白皮书》(可下载)

关注本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新基建04”可下载白皮书!今年初,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了业内首个新基建白皮书《“新基建”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详细梳理并阐述了新基建的内涵、意义、建设内容和带动效应,预测新一轮投资风口,分析提出了“新基建”推进过程中关于投资主体、区域布局、网络安全等需遵循的路径原则,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若干措施建议。报告指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存在以下区别:(一)更突出支撑产业升级和鼓励应用先试(二)更突出政府对全环节的软治理(三)更突出区域生产要素整合和协调发展“新基建”实施的意义:(一)支撑“两个强国”建设(二)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三)加速构建智慧社会“新基建”引入的投资新风口:(一)加快芯片产业化(二)补足工业软件短板(三)推进系统装备规模化生产(四)促进行业应用落地(点击图片放大观看)“新基建”发展包皮书报告全文如下关注本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新基建04”可下载白皮书!来源:赛迪智库电子所免费下载资料点击图片,获取下载链接:对话框回复“10万亿”,免费下载“《2020年中国5G经济报告》”;对话框回复“超融合”,免费下载“《比肩国际—从超融合到私有云》”;对话框回复“新基建01”“新基建02”“新基建03”,免费下载“各类新基建白皮书”;对话框回复“百度新基建”,免费下载“百度新基建白皮书”;对话框回复“区块链”,免费下载“赛迪《中国区块链产业全景图》”;对话框回复“十四五”,免费下载“《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白皮书”;对话框回复“龙岗”,免费下载“智慧龙岗项目招标文件”。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30日
其他

专家观点:"城市大脑"建设典型实践及经验启示

引言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新的动向,“城市大脑”日益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此,国内许多城市深化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运用“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优化城市公共资源,谋求在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更大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了一批成功实践和优秀案例。本文将对杭州、北京海淀区和银川三个典型地区“城市大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城市大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国内同类地区深入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典型地区“城市大脑”建设实践01杭州:源发于交通领域的“城市大脑”2016年4月,为了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交通拥堵的探索。一年后,“城市大脑”接管了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缩短15.3%;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到原来的50%;日均事件报警数达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杭州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全国第2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35位。治堵取得阶段性胜利后,2018年9月和12月,杭州市推出了“城市大脑升级”版,提出构建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2020年行动计划》(附项目名单)

各市工信局、大数据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创新生态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构建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生态,我厅制定了《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2020年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附件: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2020年行动计划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一图看懂~江苏的“新基建”布局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0年7月24日
其他

把握新基建机遇 培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新基建正在全国范围兴起,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将有效支撑我国数字经济、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以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基建的加速发展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数据”“智能”和“链接”,而我国海量数据用户所构成的大洲级市场和相关数据价值将得到真正的凸显,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新动能,也为塑造一批能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变革方向、主导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科技型领军企业提供了重要契机。难得机遇带来多项利好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整体创新实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孕育着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机遇。创新型领军企业一般拥有明确目标和长远规划,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高效组织模式和较强行动能力,在行业内具有持续的竞争力。与传统基建相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为我国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一方面,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以及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本身呈现出技术迭代快、全球化程度高、商业模式活跃、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对行业赋能作用呈现乘数效应等突出特点,可以提供随时在线、突破时空限制的创业机会,以及跨产业、跨领域与跨平台的创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洲级的差异化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拥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供应链,新基建在为我国加快突破软件系统、底层网络以及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为技术创新升级提供重要条件的同时,将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崛起,带来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格局的深度调整。因此,在新基建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号召,依托重大工程,不断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加快培育一批能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变革方向、主导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科技型领军企业。我们应推动新知识、新技术深度连接和耦合发力,在新基建相关产业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架构,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使得那些具备综合竞争力的面向未来的创新领军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并加速发展,成为转换经济新动能以及技术攻关的中坚力量,提升我国新基建相关产业方向和领域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成为我国主动重塑科技经济竞争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形成良性成长沃土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需要产业界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共同营造宽容、良性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成长沃土。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能动性。坚持自主研发,加大开放力度,增强企业技术能力。在参与新基建的过程中,企业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行业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平台,参与技术攻关,集中企业优势科研力量,补齐企业自身技术短板,加强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同时,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各领域龙头企业的跨领域协作。在新基建中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重视发挥国内基础设施“超级用户”企业和领军基础设施设备供应商的引领和集成作用,以下游拉动上游,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效组织,为更多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坚持高技术、高端客户和高成长的战略特色。在新基建中,创新型企业应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新技术的横向和纵向延伸,不断推出引领业界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努力向创新引领者的新阶段迈进。二是营造包容、良性的创新环境。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政府及相关行业联盟和协会等,应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运营和行业推广等环节,选出一批富有活力、拥有重大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作为示范企业,给予动态支持机会,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步伐。提升领军企业在新基建规划与规则制定方面的参与度。借鉴国外经验,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新基建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进一步完善新基建过程中领军企业深度参与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新基建中的作用。在以应用为导向的新基建领域,应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分工。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在政策层面进行积极引导和支持,充分保护社会投资获得合理回报,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余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凤,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本文发表于《科技日报》2020年6月19日。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内容来源于:三思派免费下载资料点击图片,获取下载链接:对话框回复“新基建”“新基建01”“新基建02”“新基建03”“百度新基建”,可免费下载“各类新基建白皮书”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23日
其他

​中国40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新基建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本文前面以十来张图片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新基建的规模。后面是报告正文。《新基建》报告全文2020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
2020年7月23日
其他

深圳加快推进新基建 首批95个项目总投资4119亿元

新华社深圳7月21日电(记者印朋)深圳市将在五年内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载体,构筑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石。首批新基建项目95个,总投资4119亿元。这是记者21日从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基建专场发布会了解到的。近日,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深圳市将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建设五张通信网络、四类算力设施、三大数字技术设施,形成“泛在连接、高效计算、智能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双千兆城市”;全面升级融合基础设施,围绕传统的制造、交通、能源和市政四大领域,加快老基建的转型升级,突出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统筹布局创新基础设施,聚焦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方向,战略性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集群,争创国家实验室,到2025年,预计有不少于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据了解,深圳市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2447亿元,投资占比60%;政府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1672亿元,占比40%。从项目的类型看,5G网络、卫星通信、算力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8K超高清、生物医药等创新基础设施42个,总投资1016亿元;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25个,总投资651亿元。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说,深圳具有“基础研究+企业研发”的“双引擎”创新格局,自主创新呈现出颇具特色的“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从投资主体上看,深圳将充分尊重经济规律、科技规律,明确市场、政府和社会不同角色的定位,平衡好全社会的成本和收益。从投融资的方式来看,明确提出要充分激活社会资本的多元供给。”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坚朋说。深圳市计划8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实现全市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根据建设进度安排,有望提前完成该项目标。”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志斌说。(完)内容来源于:新华社免费下载资料点击图片,获取下载链接:对话框回复“10万亿”,免费下载“《2020年中国5G经济报告》”;对话框回复“超融合”,免费下载“《比肩国际—从超融合到私有云》”;对话框回复“新基建01”“新基建02”“新基建03”,免费下载“各类新基建白皮书”;对话框回复“百度新基建”,免费下载“百度新基建白皮书”;对话框回复“区块链”,免费下载“赛迪《中国区块链产业全景图》”;对话框回复“十四五”,免费下载“《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白皮书”;对话框回复“龙岗”,免费下载“智慧龙岗项目招标文件”。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22日
其他

权威发布|深圳如何加快推进新基建?请看发布会实录!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新基建专场)时间:2020年7月21日地点:市民中心B1039实录内容主持人王楚宏(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并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大力推进新基建,紧紧抓住人工智能、机器人、无接触消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发展机遇,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近日,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今天,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深圳发布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新基建相关情况。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先生;市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钟海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志斌先生。下面,请市政府吴优副秘书长介绍深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发展优势。吴优:各位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朝着数字化社会加速转型,一场改变现有产业组织形态、重塑全球技术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正加速到来。但传统基础设施已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亟需构建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未来数字时代提供坚实支撑。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到要加快“新基建”部署步伐。发力“新基建”,既是对冲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助力短期逆周期调节的有力手段,又有利于经济的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叠加”的形势下,深圳作为一座以“科技”和“创新”著称的城市,必须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率先发力,走在全国前列。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底气主要来自于一个较好基础,三个可率先的优势。第一,深圳已经在新基建的部分领域取得一系列傲人成就。5G商用进程建设成效显著,今年8月将实现5G网络全市覆盖;宽带普及和光纤入户建设处于国际先行梯队,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51.5%,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达94.2%。除此之外,深圳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保持国内领先。第二,深圳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可率先形成“新基建”系统解决方案。深圳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长期以来占到全国的1/6以上,依托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本地企业如腾讯、比亚迪等已在“新基建”多个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可率先完成“新基建”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服务全国“新基建”布局建设。第三,深圳具有“基础研究+企业研发”的“双引擎”创新格局”,可率先攻克一批“新基建”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深圳民营经济领军企业多创新能力强,自主创新呈现出颇具特色的“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随着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和建设,可以尽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不断巩固“双引擎”的优势。第四,深圳具有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优势,可率先探索“新基建”新型投运营模式。“新基建”相比传统基建的特点之一,便是更多依靠市场化力量。深圳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商事主体占比超过95%,7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另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其中90%以上均为民营企业,通过完善“新基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将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的活力,率先探索出“新基建”新型投运营模式。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这些优势,认认真真落实好《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在新基建建设方面率先探索出深圳特色之路。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各位。主持人王楚宏:谢谢吴优副秘书长。下面,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曾坚朋副主任介绍《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的主要内容。曾坚朋: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就《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新基建概念内涵。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圳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义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数字驱动、技术迭代、产业赋能等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第二,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伟中书记、如桂市长多次专题研究,《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圳的新基建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坚持科技引领、应用驱动、协同建设、数字赋能、开放共享为原则,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载体,构筑数字时代的关键基石。并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营造有利于新基建发展的制度环境,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有力支撑深圳高质量发展。第三,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深圳新基建的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居全球前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范在、融合高效、科产协同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带动信息产业升级提供崭新机遇,并且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四,任务支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6大重点任务,20项主要工作,36项具体事项。一是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建设五张通信网络、四类算力设施、三大数字技术设施,形成“泛在连接、高效计算、智能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领先的5G之都,打造“双千兆城市”,并且以鹏城云脑和深圳超算中心为依托打造全球智能计算和通用超算高地等。大家最近应该关注到,7月9日晚,亚太6D卫星成功发射。这颗卫星还被命名为“深圳星”,这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标志着深圳布局卫星互联网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二是全面升级融合基础设施。围绕传统的制造、交通、能源和市政这四大领域,加快老基建的转型升级,并且突出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名城。还提出要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交通体系,营造互联互通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等。三是统筹布局创新基础设施。聚焦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方向,战略性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集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预计有不少于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四是高效配置关键要素资源。《实施意见》从资本、数据、技术和人才等四大要素出发,强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PPP、REITs、专项债、贷款贴息等方式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并且贯彻落实中央最新提出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意见要求,突出数据要素的这个关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五是构筑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据牛津研究院和华为的研究指出,数字技术投资回报率是传统的6.7倍。对此,《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应用为牵引,促进新基建与各垂直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六是强化保障安排。《实施意见》从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项目库、优化发展环境和强化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推动公共设施向5G基站、管线、机房等开放,支持免收基站租赁、资源占用等费用。第五,项目支撑。伟中书记、如桂市长等市领导多次强调,深圳的新基建项目宁缺毋滥,不搞贪多凑数,不能“新瓶装旧酒”,更不搞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为加快我市新基建建设进度,市区两级联动谋划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2447亿元,投资占比是60%;政府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1672亿元,占比40%。从项目的类型看,5G网络、卫星通讯、算力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8K超高清、生物医药等创新基础设施42个,总投资1016亿元;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25个,总投资651亿元。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入落实《实施意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优先布局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线,构筑数字时代“硬核”环境;以全面升级融合基础设施为牵引,推动数字时代“融合”创新;以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为支撑,构筑数字时代技术“底座”,不断培育壮大深圳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谢谢大家。主持人王楚宏:谢谢曾坚朋副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有请市科技创新委钟海副主任介绍深圳市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钟海: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深圳科技创新委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抓手,加快布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积极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支撑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我们紧紧围绕深圳具备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着力强化前沿技术研究的同时,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首批布局了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建设、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升级换代工程、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基础设施、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平台、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其中,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建设和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是我市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鹏城实验室作为首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及深圳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科技部署。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建设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点规划片区内,其中,一期工程预计2022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不低于1000P
2020年7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为我省科学有序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政策依据和路径遵循。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2.打造一体化智慧社区。加快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推动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小区建设,开展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超融合——从超融合到私有云

关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超融合”可免费获取全文一、IT基础架构升级演进,超融合是最佳解决方案IT基础架构技术升级路线经历传统B/S架构、云计算架构、超融合架构,IT基础架构沿着虚拟化与融合的方向不断升级。2006年以前市场上主流的IT基础架构以B/S架构主,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云计算架构,2016年随着融合技术的发展,超融合架构作为一种新型的IT基础架构形式出现。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一种集成了虚拟计算资源和存储设备的信息基础架构。在这样的架构环境中,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但具备了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
2020年7月20日
其他

走进龙岗“智慧大脑” 见证IOC的最佳实践

这里,拥有全球首例地铁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讯;这里,借助AI、5G、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工地现场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这里,构建了开放兼容的统一政务云平台;这里,建设了先进、安全、智能的标杆园区;这里,就是深圳!华为&深圳共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一个人带来智慧美好世界,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日前,笔者有幸来到了深圳龙岗智慧中心,参观了龙岗新型智慧城区运行管理中心,近距离感受了龙岗“智慧大脑”的智慧与魅力。在深圳龙岗区,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帮助政府整合了89个单位的业务系统,聚合的政务数据量超过37亿条,扎扎实实做数据融合,建设以“慧治”、“惠民”为特色的智慧城市。IOC:城市的智慧大脑城市运行中心IOC是城市的智慧大脑,具有5大中心的功能,即数据中心、运行中心、监测中心、分拨中心和指挥中心。IOC提供了一个城市全景视图,将城市运行的关键指标可视化,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洞察城市的运行状况。结合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的监测与预警信息,识别背后的隐患与风险,是事件分拨、统一调度、联动指挥的中心。IOC将业务最佳实践与分析模型进行积累,激活沉淀多年的政府大数据,服务于政府日常工作与重要决策,为“惠民、善政、兴业”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城市运行中心IOC2018年11月,龙岗区在全国率先建成集运行指挥、体验展示、数据存储于一体的智慧中心,为城市发展植入了“智慧大脑”,并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积极发展“智慧龙岗”大系统、大生态。有了“智慧大脑”,如何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用数据“筑基”,为基层治理“铺路”龙岗区大数据平台累计接入结构化业务数据2534项,数据总量超过37亿条,容量达2.7TB,形成了坚实有力的政府数据“底座”。
2020年7月20日
其他

2020年度上半年赛迪白皮书集锦(共38份)

为了感谢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小编为您整理出了2020年上半年赛迪白皮书集锦共38份白皮书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1月白皮书汇总1、《赛迪工业百图》2、《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版)》3、《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2019年度优秀案例集》4、《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5、《医疗云市场白皮书》6、《2019中国城市积极养老指数白皮书》7、《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2019年)》8、《2019中国智能硬件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3月白皮书汇总1、《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白皮书》2、《从疫情防控看大数据应用发展》3、《“新基建”发展白皮书》4、《新冠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5、《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地图白皮书》6、《新时期数字政府转型建设路径及成效思索》4月白皮书汇总1、《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2、《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2020》3、《我国各省区市“新基建”发展潜力白皮书》4、《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2020》5、《赛迪城市治理能力百强榜(2020)》6、《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7、《“新基建”政策白皮书》8、《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9、《中国汽车“新三化”发展趋势白皮书》5月白皮书汇总1、《新基建背景下数据要素治理、流通与开发》2、《6G概念及愿景白皮书》3、《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与发展白皮书》4、《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演进及投资机会白皮书》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将启动,
2020年7月19日
其他

国资委传来大消息,央企抢抓新基建投资机遇!

7月16日,从国务院国资委传来消息,央企经济运行明显改善,6月当月收入利润同步实现正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加快。上半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央企要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安排,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下半年还要进一步积极推动,特别是涉及到有关粮食储备、油脂油料加工的专业整合,海工整合也在推进。营收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净利润快速回升彭华岗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中央率先推进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上产达效,经济运行明显改善,积极变化明显增多,6月份当月收入和利润同步实现正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个百分点,收入降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中央企业6月份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0.6%。“多数企业已经恢复或超过同期水平。”彭华岗说。利润方面,从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385.5亿元,同比下降3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1.1个百分点,较1-5月收窄12.6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月当月实现净利润1664.8亿元,较5月份增加646.3亿元,同比增长5%,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净利润正增长。业内人士分析,中央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其原因在于积极完成经营业绩指标,采取提质增效专项举措,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基础产品的供应,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在业绩考核及薪酬分配等方面,国资委也为央企的经济增长提供鼓励和支持。上半年央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亿央企投资对全社会固定投资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据彭华岗介绍,自3月份全面复工以来,中央企业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月度投资增速分别为4.1%、11.8%、13%、21.2%,呈逐月加快态势,二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0.7亿元,同比增长14.8%。分行业看,发电、汽车、通信、冶金等行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5%。上半年来看,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彭华岗表示,下半年国资委将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开展中央企业的稳投资工作。在指导中央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做好重大项目的落实落地。继续引导支持企业重点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维护产业链安全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积极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做好高质量投资项目的储备,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支持引导中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指导中央企业做好境内外疫情对投资影响的预判和风险防范。继续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持续加强对金融、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项目监管力度。正略咨询董事长陈睿对记者表示,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激活社会资本,应该要进行更具突破性的重构、更具大格局的创构。应该充分把握中国经济有望率先从疫情中复苏的重大机遇,加强国企改革与全球发展的共振。积极推动粮食储备油脂油料加工海工整合等专业化整合今年年初国资委公布年度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彭华岗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央企的专业化整合进度受了一些影响,但是相关工作一直在推进。他透露,下半年还要进一步积极推动,特别是涉及到有关粮食储备、油脂油料加工,海工整合也在推进。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这方面工作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方面措施力争实现央企年度总体效益正增长在谈到完成全年既定目标的时候,彭华岗表示,有一个目标是从总体上来看,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具体将会采取五方面措施:一是要扎实推动中央企业经营发展稳增长。国资委也将在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对中央企业稳增长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二是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发力攻坚,力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三是全力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强化行业内央地之间的联合攻关,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完善创新产业链,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四是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在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和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环节,打造一批头部企业、“隐形冠军”,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五是认真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完善中央企业债务风险评估体系,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处置工作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三年行动方案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彭华岗透露,目前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方案,按程序报批。《方案》将紧紧抓住未来三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各项重点任务明确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做到可量化、可考核。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改革落实不平衡、不到位的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而不是面面俱到。“《方案》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明确了目标和时限要求。”彭华岗说,比如说,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将进一步按照既定的方针积极稳妥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也希望每家企业梳理一下所出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什么样的方式改革,要做到心中有数。彭华岗强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当中,光“混”不行,还要进一步“改”。怎么改?怎么使经营机制改到位?下一步会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工作力度。陈睿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必然将呈现层级提升、行业领域拓展的趋势。层级提升方面,类似中国联通这样的央企集团混改必然将更多地涌现。行业领域突破方面,第四批混改名单中,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均为重点混改行业。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江聃-END-免费下载资料点击图片,获取下载链接:对话框回复“新基建”“新基建01”“新基建02”“新基建03”“百度新基建”,可免费下载“各类新基建白皮书”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19日
其他

新基建助推数据中心建设 2020年上半年数据中心招标榜单出炉

2020年3月,国家明确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新基建中,数据中心是同时与5G、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多个领域有着紧密关系的机构,它已经延伸出新的内涵――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枢纽,肩负着数据流的接收、处理、存储与转发。尤其,远程办公、远程协作在疫情期间大范围的普及,大量业务走向线上化、数字化,随之而来的是线上数据量激增,数据流动性大大加强,这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数据中心来支撑,完成对数据的计算、传输以及存储。我们看到,数据中心产业正在开启它全新的阶段。随着AI、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专业化、智能化、联合创新式的数据中心将会得到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枢纽,在数字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也将不可替代,近日,凤凰网广东大数据工作室《热数据》新鲜出炉的数据中心招标榜单将成为反映我国各区域数字枢纽建设步伐的富有价值的解读维度之一。数据样本:覆盖全国万家招采平台信息均为公开发布大数据工作室依据的数据样本时间周期为2020年1-6月,样本的覆盖区域为中国内地;全部数据均为招投标权威平台网上公开发布,来源于下列四类渠道的公开招投标信息:1、国家部委公开招投标平台;2、地方政府采购中心;3、政府委托招标平台;4、国企、央企等国资委监管企业招标平台。01全国整体情况
2020年7月18日
其他

惊动整个芯片圈!华为遭疯狂封杀,国产替代又要火了!

这段时间,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及芯片限制的手段惊动了整个芯片圈。2020年5月15日晚,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国晶片制造设备的外国企业,供货之前必须先取得出口许可。7月16日,在台积电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透露,在9月14日之后将不会计划再为华为继续供货。而美国政府5月15日宣布的对华为限制新规将于9月15日生效。这无疑再次挑战华为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底线!5月16日,华为仅用一句话回应:“没有伤痕累累
2020年7月18日
其他

英国禁用华为5G设备,华为回应:决定令人失望

7月14日晚间,英国政府作出决定,自2021年起禁止移动运营商购买华为5G设备,并要在2027年以前将华为排除出英国的5G供应设备。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快讯,约翰逊政府14日早上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华为问题。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台积电下达最后通牒:9月14日断供华为芯片 华为迎来最大困难

7月17日早上最新消息,全球最大芯片加工厂台积电的董事长下达最后通牒:如果9月14日之后美国对华为的打压限制不取消,台积电将会正式断供华为芯片,届时将停止接受来自华为的一切芯片订单。这则消息流传互联网并被发酵,华为将迎来史前最大困难。受美国影响,台积电实际上从5.15日开始至今就没有接受过华为的芯片订单,而美国对华为打压的新规将于9.15日生效,也就是说9.14日就是台积电决定直接断供华为的日子,除非美国在9.15日前临时改变主意取消打压华为,否则台积电也只能接受新规不再和华为合作,华为目前的麒麟芯片均由台积电代工,台积电一旦断供,华为的麒麟芯片产量就直线下降,甚至无芯片可用。华为早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已经事前和另一家芯片厂商联发科进行沟通,供应链消息称华为向联发科下的订单需求量比2019年激增3倍,7月发布的荣耀新手机也采用了联发科5G芯片,这些动作均表明华为短期内可能会依赖联发科芯片保住市场,搭载麒麟芯片的机型很难上市,原定9月发布的华为Mate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国之重器,万众期待 | 国家队飞腾新一代多路服务器 CPU 首发在即!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抢抓发展机遇 构建共赢生态,达梦出席信创行业峰会并发表演讲

17月10日,“构建信创共赢生态行业峰会&宏太智慧谷精鹰学院成立仪式”在广州天河召开,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简称“达梦公司”)作为主办单位之一,达梦副总经理刘志红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题为“构建信创共赢生态”的主题演讲。会上,达梦公司与信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机遇,为信创产业共赢生态构建建言献策,助力信创产业加速发展。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全面推动下,随着我国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基建产业的加速推进,我国信创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机遇期。信创产业作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产业,要实现全面的安全自主,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整合,将能够为信创产业的加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探索出更多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次峰会由广州•宏太智慧谷、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广州天河智慧城信息创新产业委员会、广州天河智慧城数字政务产业委员会、广州天河智慧城物联网产业委员会、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等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协会及企业单位协办。大会以“融合·创新·赋能”为主题,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凝聚国产力量,深挖产业发展机遇,旨在构建信创共赢生态,助推产业加速发展。(达梦公司副总经理刘志红发表主题演讲)达梦公司副总经理、达梦大学校长刘志红在会上介绍了达梦公司坚持原始创新、独立研发,在国产数据库行业多年的专注深耕和持续创新探索。分享了达梦公司在数据库核心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和累累硕果,获得社会各界和行业领域的高度认可,以及公司在技术落地、海内外市场拓展方面的强劲势头。她表示:“作为国产数据库的代表企业,达梦在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的全面、深度合作。通过在技术、产品、市场拓展方面的联合创新,打造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国产基础软件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此外,达梦公司已与许多高校、培训教育机构、知名企业、产业协会等达成培训合作,通过达梦认证讲师进行标准化授课,长期开展专业、系统的数据库认证培训活动。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达梦公司已为国产数据库培养了近两万名专业人才,助力我国基础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此次峰会同期举办了宏太智慧谷精鹰学院成立的揭牌仪式,达梦公司此前已与宏太智慧谷签署培训授权合作协议,本次培训合作的达成,意味着达梦在广东又一高质量培训平台的搭建完成。宏太智慧谷拥有专业、优质的教育资源,双方合作的达成,将充分整合优质的培训教育资源,联合培养专业的数据库人才,为国产数据库行业发展、信息产业构建持续输送根基动力。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合作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引擎。达梦公司将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在国产数据库行业领域,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原创、打造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拥抱新一代数字经济变革,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构建共赢生态,共同助力信创产业加速发展,为铸就软件强国梦不懈努力!免费下载资料关注本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项目”,下载各省市新基建项目清单表;回复“重点项目”,下载各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回复“河南项目”,下载2020河南重点项目清单;回复“信创政策”,下载历年信创政策原文;回复“5G”,下载任正非推荐高清精华PPT;回复“信创”,下载“信创”:研究框架报告;回复“新基建”“新基建01”“新基建02”“新基建03”“百度新基建”,下载“各类新基建白皮书”。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16日
其他

贾康:“新基建”,别忘了给民企机会

中国10万亿元投资新基建!(附报告下载链接)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国税总局公布8月采购意向
2020年7月16日
其他

河南加速布局“新基建” | 980个项目总投资3.3万亿,2020年计划完成8372亿(附重点项目名单)

关注本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河南项目”,免费获取全部项目名单鲲鹏小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中原大数据中心、河南移动2020年无线网新建工程、现代重工机器人产业园、上汽全球数据中心……近段时间,在河南公布的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对外推介项目以及云签约项目中,有多个项目涉及目前被热捧的“新基建”领域。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河南在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相关新基建领域早有布局。“新基建”主要包含7大领域自疫情发生之后,线上游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制造等板块表现出异常的火爆态势,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有专家预测,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是企业上“云”、数字化运营的集中爆发期,而这些都离不开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据悉,在近期举行的中央高层会议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多次聚焦,由此便产生了“新基建”的概念。那么,何谓新基建?包括哪些行业?“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而各市场方对新基建也有更宽泛的理解,他们将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归类于“新基建”。中泰证券分析师冯胜表示,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而“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建设等七大领域。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启动新一轮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2020年河南重点建设项目中,有多项涉及“新基建”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尽管新基建的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相关产业河南早已开始布局。3月4日,河南省商务厅公布2020年河南省对外推介项目表,共涉及833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超1859.46亿美元,其中,有多项涉及新基建领域。其中包括鲲鹏小镇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上汽全球数据中心项目、现代重工机器人产业项目等。据了解,鲲鹏小镇项目总投资70亿美元,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强力推进鲲鹏生态产业规划建设的数字经济地标性重大项目,重点引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高新技术知名企业及鲲鹏计算产业相关企业。该项目占地面积3.18平方公里(约合4766亩),计划分三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项目用地约1690亩,投资约17亿美元,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科技办公楼、酒店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等,预计于2021年7月建成投入运行。上汽全球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2.8亿元,项目主要为上汽一期、上汽二期、上汽零部件产业园提供数据统计、数据平台电子商务、网上电商等。此外,2月20日,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网发布《2020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名单共列项目980个,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同样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等多个新基建项目。回复本订阅号“河南项目”,下载《2020年河南重点项目名单》(EXCEL版);回复本订阅号“入群”加入各地新基建项目资讯交流微信群!其中涉及到的电网项目包括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河南段)、驻马店~南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网续建项目:电网500千伏打捆项目(16个)等。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马培衢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信息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带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将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河南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起着关键作用。河南“新基建”重点项目梳理5G项目在去年举办的
2020年7月15日
其他

2020年数字新基建深度报告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0年7月14日
其他

揭秘: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全景图

流版签软件即Office、PDF、数字签名等办公流必需软件,属于必配软件。办公软件市场主要参与者是金山办公(申报科创板上市,港股金山软件持股67.5%)和浙江永中,其中金山软件技术实力和市占率较高。
2020年7月13日
其他

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项目清单

7月2日,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其中,到2020年底,是能力建设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建成全省统筹的数字政府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框架,形成整体推进、政事企合作的工作格局。包括,政务网络体系改造升级,网络承载能力、数据交换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网络信任能力大幅提升,政务外网网络带宽分别达到省到市双10G,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省级横向双2G;网上政务服务取得较大进展,实现80%依申请事项全省通办等。到2021年底为融合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构建完成大数据能力体系,显著提升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水平。包括,数据驱动的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省级政府部门接入大数据能力平台比例达到100%,负面清单以外的数据接入率达到100%,通过数据共享,为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提供支撑等。到2022年底为智慧创新阶段,主要目标是,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地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三位一体的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该阶段,将强化大数据分析,支撑政府决策和高效履职,在经济发展、政务服务、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带动示范效应的大数据智慧应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项目完成建设,并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多点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完善。据悉,湖北省政务外网已成为全省政务网络覆盖面最广、联接政务部门最多、承载业务类型最丰富、支撑政务数据交换共享资源最多的政务公用网络。上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联接省级政府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已成型。市(州)、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接通率达100%、乡镇99.1%、村级86.5%,出口带宽2G*3,为39家国家部委各系统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提供了畅通的网络通道。当前,湖北省已建成以一个门户(湖北政务服务网门户)、一个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三个支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电子证照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主体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搭建了“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办理、互联网反馈”的网上办事快速通道。并已实现省、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工作。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注册人数已达到1600余万,开发了政务服务移动端“鄂汇办”APP,9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可办。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一站式”功能比例达到98%,“一窗”受理事项达到49465项。探索了情景化审批、套餐式服务等一批政务服务创新应用。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1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6月16日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构建数字化业务,强化数字化支撑和实施数字化管理,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令第71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为持续推进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实现高效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和科学化决策,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科技强国战略部署,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坚持全省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推进我省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湖北省数字政府品牌,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原则。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强人民群众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坚持改革引领,制度保障。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抓手,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着力破除数字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各地各部门数字政府职能整合新路径,构建系统完善、运行有效的发展新体制,形成数字政府发展新格局。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管理创新。探索数字化应用、服务模式和治理方式创新,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安全。坚持安全保障工作与数字政府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对个人数据保护及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监管,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动与规范利用。整合。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推动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综合保障等方面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开放。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合作。深化政事企合作机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坚持发展导向,强化共享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鼓励和引导政务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三)发展目标。按照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机制,统筹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开展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推进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能力和政府监管效能等方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逐步建成部门协同、人民满意的整体型政府。能力建设阶段:到2020年底,建成全省统筹的数字政府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框架,形成整体推进、政事企合作的工作格局。以大数据能力平台为支撑的政府数字化精准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政务网络体系改造升级,网络承载能力、数据交换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网络信任能力大幅提升,政务外网网络带宽分别达到省到市双10G,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省级横向双2G。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新技术应用逐渐展开,数字政府支撑平台搭建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取得较大进展,实现80%依申请事项全省通办。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管,逐步完善“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监管行为事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重大项目等重点应用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完成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项目的申报和创建工作。融合发展阶段:到2021年底,构建完成大数据能力体系,显著提升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水平。数据驱动的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省级政府部门接入大数据能力平台比例达到100%,负面清单以外的数据接入率达到100%,通过数据共享,为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以下简称“四减”)提供支撑。释放数据红利,制定数据开放制度和标准规范,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数据开放质量和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安全利用、有序开放。包括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网络管理综合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改造等建设内容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初步建成。智慧创新阶段:到2022年底,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地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三位一体的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强化大数据分析,支撑政府决策和高效履职,在经济发展、政务服务、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带动示范效应的大数据智慧应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项目完成建设,并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多点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完善。二、建设现状近年来,我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适度超前、保障安全”的原则,着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构建一网通办云平台,在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政务效能、共享信息资源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发展基础良好。(一)发展基础。“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及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提高了政府效能、优化了政务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9〕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6号)要求,已启动数字政府建设一期工程。1.基础支撑体系初具规模。省政务外网已成为全省政务网络覆盖面最广、联接政务部门最多、承载业务类型最丰富、支撑政务数据交换共享资源最多的政务公用网络。上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联接省级政府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基础平台已成型。市(州)、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接通率达100%、乡镇99.1%、村级86.5%,出口带宽2G*3,为39家国家部委各系统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提供了畅通的网络通道。以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楚天云平台为核心的省级政务云平台现有物理服务器3000余台,虚拟服务器11400余台,计算能力34480线程,存储总容量达14.5PB,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能力已达到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水平。2.政务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已形成2019年度省直部门数据责任清单1554项、需求清单2064项、负面清单6项,“三清单”梳理工作已顺利完成。省直各部门按照责任清单,加快资源目录编制、注册、发布并挂载数据资源,当前责任清单已注册资源目录1430项,已经挂接数据资源1211个。超过84亿余条政务核心数据已实现物理集中。其中,人口基础库已归集7.44亿条数据;法人基础库已汇聚2.9亿条数据;电子证照库已汇聚2.2亿条证照数据;信用信息库已归集24亿条数据。3.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以一个门户(湖北政务服务网门户)、一个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三个支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电子证照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主体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搭建了“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办理、互联网反馈”的网上办事快速通道。已实现省、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工作。省政务服务网注册人数已达到1600余万,开发了政务服务移动端“鄂汇办”APP,9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可办。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一站式”功能比例达到98%,“一窗”受理事项达到49465项。探索了情景化审批、套餐式服务等一批政务服务创新应用。4.数字应用建设规范创新。省政府部门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数部门都出台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规范项目设计、立项、招标、建设、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政府中心工作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大力推动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重大项目、疫情防控等智慧平台建设。特别是开发了省防疫信息平台、健康码管理平台等8大应用系统,运用大数据手段服务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复工复产、科学决策等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助力精准战“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信息化项目开发应用作为推动工作模式、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把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系统功能设计的重点,既推进工作便利化,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促进了传统服务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工作高效化、便捷化。(二)存在问题。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在体制机制建设、大数据支撑能力、政务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政府数字化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信息化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1.体制机制待进一步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一办、一中心、一平台”支撑力度不够,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支撑体系需要加强。各地的技术支撑体系较弱,人才培养机制不能满足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缺乏既懂业务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数据服务能力亟待加强。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数据权责不清晰,政务数据资源治理水平亟待提升,大数据能力平台在支撑协同监管、协同工作、政务服务、数字化治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直接影响跨部门业务协同和政府整体治理能力提升。3.政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网通办”的基础支撑仍然不牢,仍存在部分国垂系统没有真正意义上打通。网办深度不够,全程网办事项占比偏低。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及多渠道服务整合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四减”尤其是减材料成效仍显不够。应用培训宣传推广不够,不知晓、不会用、体验感不优的情况还较突出,达到“好用、会用、喜欢用”目标任重道远。4.协同治理模式尚未成型。以部门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导致不同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和获得资金的支持不同,信息化建设成效也千差万别,直接影响了跨部门协同和政府的整体治理,因此造成难以超越本部门的利益和职能发挥流程再造作用,导致数据壁垒的出现,不能很好地实现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配置资源。三、总体架构(一)全面数字化的总体框架。在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发展成果基础上,整体搭建湖北数字政府的总体框架,构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支撑、数字化业务三大能力体系,有效推进政府内部职能和外部功能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人民满意的整体型政府。数字化管理。以效能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围绕政府整体职能推进跨部门协同、业务流程再造与新技术应用,形成政务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部门数字化需求,省市县分层指导的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政府、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角色协同治理框架,构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协调的数字政府生态体系。数字化支撑。从资源、数据、技术和制度层面出发,构建数字支撑体系,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以平台服务模式为目标,构建云资源平台、大数据能力平台和应用支撑公共平台,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一体化数字资源、数据和技术能力。以“建管用分离”的模式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形成数字政府统筹运行的新格局。数字化业务。通过部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改变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者之间的关系,支撑和保障政府机构高效响应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纽带,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共享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标准等底层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对数据资源合法使用,实现服务一体化、监管协同化、管理集约化、业务创新化、技术平台化、数据流动化,在数据共享、应用、开发中发展基于知识的社会和经济,并追求高价值的公共政策目标,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二)省市协同的管理架构。按照“建管运分离”的总体原则,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沟通机制、建设运维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简约高效”的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打造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的领导体制和协同工作机制,为湖北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1.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改革。建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平台企业”的政事企合作模式,制定出台相关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的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省政务办、市(州)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推进县(市、区)信息化机构整合,鼓励县(市、区)全面应用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和应用支撑资源,原则上不再单独投资建设基础软硬件设施和应用支持资源,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开展本级政务应用和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一是充分发挥省政务办作为行政主管机构对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作用,加强纵向工作指导和横向工作协调力度,各地要实行“一个机构管总”,设置并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统筹职能进行整合,构建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统筹有力的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组织体系。二是充分发挥省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政府技术管理单位的作用,在省政务办领导下,对业务部门信息化需求进行评估,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技术管理指导。三是充分发挥楚天云作为数字政府支撑平台作用,整合省内相关龙头企业和国内一流厂商优势,构建数字政府产业生态体系,对数字政府项目进行统筹建设运营,打造服务于数字政府建设及产业发展的双赢平台,形成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新模式。2.推动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建设。一是健全驱动全省数字政府发展的动力机制,汇聚全省各方面力量,共同培育和提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内生动力。二是探索建立数字化转型部门责任制,各职能部门设置“数字化转型专员”,负责本部门数字化转型工作,并接受同级政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形成数字政府同级协同联动的合力机制。三是加快形成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以统一的标准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推动系统互联、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集约建设。(三)深度集成的业务架构。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围绕“优政、兴业、惠民”的目标,基于各地各部门业务职能,构建面向技术部门的数字化使能业务、面向职能部门的数字化治理业务和面向综合部门和跨部门业务的数字化能力业务三大业务体系,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和改革。数字化使能业务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大数据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平台使能服务、数据使能服务、开发使能服务和运维使能服务,构建我省数字政府基础数字化转型能力平台与服务环境。数字化治理业务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以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大系统理念实现部门协同与省市联动,实现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繁荣的数字治理。数字化能力业务基于治理业务和使能业务,坚持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的思路,构建整体协同、数据驱动的政务服务业务、科学决策业务、协同监管业务,建设全省统一设计、部门一体化使用的管理业务。(四)数据驱动的技术架构。我省数字政府技术架构由技术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治理体系和数字治理体系构成,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在数据治理基础上提升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力。1.优化数字环境。以大平台、大系统理念搭建、优化基础保障能力。一是推动云化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建成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云平台,统筹建设云数据中心,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逐步形成全省一体化的云基础设施布局。二是推动平台化公共能力建设,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网上支付等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完善运营服务平台、集约开发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集约化、虚拟化、容器化、一体化的平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与基础平台相分离。2.强化数据驱动。数据管理机构在做好数据汇聚、交换、共享、服务等保障性工作的同时,强化驱动、引领的职能作用,将工作重点转向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和数据驱动的数字治理。一是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级政府数据、各渠道社会数据汇聚融合;重点建设公共主题数据库体系,以部门为主体,以管理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管理服务资源基本信息、管理服务行政结果基本信息为核心,建设业务数据之上公共主题数据库。政务管理部门会同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公共主题数据库建设规划,建立支撑数据资源建设相关机制。二是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机制,推动数据共享申请、审核、反馈线上办理,缩短数据共享申请流程,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三是深化数字治理,促进相关政策、治理机制、数据管理、技术标准与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有效融合,建立创新化业务体系,实现办公业务协同化、管理业务集约化、服务业务一体化和决策业务科学化,为组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支撑。四、建设内容(一)数字化使能。通过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大数据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平台使能服务、数据使能服务、开发使能服务和运维使能服务,构建我省数字政府基础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平台与服务环境。1.数字化基础设施。按照集约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全省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省级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构建省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全省提供统一的云数据库服务及数据中台服务,应用级双活数据中心,大数据边缘计算池、区块链技术支撑省市县政务数据共享、智慧政务服务、精准治理和数字化决策等。构建规范的政务网络架构和数字政府网络综合平台,包括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设备和线路冗余升级,数据安全系统、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全省云视频会议系统、安全邮箱、边缘数据中心、云资源池扩容、异地灾备平台、统一基础设施运维平台和云资源管理调度平台。推动5G等更多融合创新技术应用,为省政府各部门、市(州)提供高效、安全、按需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改变以往系统孤立、业务隔离、资源分散的局面。(1)推进政务云平台整合完善。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楚天云,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统一管理、集约建设”的原则,全省一盘棋推进政务云资源整合、云资源管控及云资源备份,实现系统全打通、资源全调度。云资源整合。持续完善省政务云平台建设,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加快推进已建、在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省政务云平台迁移和接入,新建、改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直接在省政务云平台部署。加快整合省直部门现有机房和IT资产,除特定需求外,部门机房原则上随业务系统迁移逐步撤销;加快已建行业云与地方政务云与省政务云平台融合对接,新建行业云与地方政务云平台原则上基于省政务云平台进行部署,实现全省政务资源的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形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1+N+17”政务云体系。云资源管控。搭建统一的政务云资源管控中心,实现政务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服务提供。出台全省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明确政务云平台建设管理要求和各方权责,实现全省政务云资源的按需申请、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形成全省统一、国内领先的政务云平台运行监管机制。支持各地各部门统筹使用省政务云平台资源,满足全省各地各部门政务云服务需求。云资源备份。统筹推进全省统一的政务云灾备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关键数据异地灾备和关键应用双活灾备。选择在省内地质构造稳定、气候适宜的地区,建设远程灾备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数据中心机房,容纳全量省级政府部门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确保核心业务系统可以快速恢复,关键数据不丢失。(2)政务网络体系改造升级。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务网络架构,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有序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规划建设非涉密无线政务外网,确保全省政务网络基本满足大业务量、实时性高的应用需求,具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按照省级统建四级纵向网络、市县乡分建横向网络的模式,统一建设规范,全面提升各级纵向和横向网络带宽(省到市双10G,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省级横向双2G),开展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提升政务外网的服务承载及保障能力,包括云平台服务能力改造、部门专网融合、全省IPv6网络建设、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各级互联网出口统一、全省统一的运维和安全体系建设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序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规范网络连接,整合网络资源,确保安全接入,加强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间的信息安全交换,垂管系统逐步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依托移动互联网及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各级政府部门移动政务应用统一规划建设非涉密无线政务专网,实现与政务外网、云平台,以及非涉密政务专网的网络互连。(3)构建在线感知及处理的数字化基础。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融合应用,提升网络信息技术服务能力。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推进政府及相关网站IPv6改造,加强IPv6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积极开展IPv6应用示范。加快5G技术在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医疗、数字化社区、数字化交通、数字化消防等场景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向5G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防控金融风险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重要支撑。(4)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改造。统一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全省数字政府应用中台,完成县(市、区)数字政府数字化应用部署,为县(市、区)政府创新数字化应用提供支撑,补足全省各县(市、区)末端治理短板。重点建设区块链应用、多源数据感知汇聚、县域三级社会治理融合、GIS一张图等。2.大数据能力平台。完善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务数据采集、共享、开放、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数据共享支撑能力、数据治理分析能力,提升政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为所有省直部门和市(州)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服务支撑。(1)构建丰富“数据湖”资源。构建全省政务数据、社会化数据等多数据融合的“数据湖”,强化数据资产存储、融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电子证照、共享材料基础库及精准扶贫、长江大保护、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办件库等相关领域的主题数据库,整合共享各部门业务数据库,同时汇聚科研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化数据。以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数据仓库为总节点,按照省统一相关标准规范,采用分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大数据地市分结点,并通过省市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互联和省市两级的数据资源目录对接来实现。(2)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依托省政务云平台,按照“两地三中心”的部署,完善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大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共享、管理和应用功能。推进湖北省大数据能力平台中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扩展和优化,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交换通道的作用。持续完善数据接入、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数据中台能力建设,进一步对接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数据物理集中汇聚,实现海量数据质量自动稽核和安全管理,开发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据服务。通过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进行数据下沉,与市(州)的特色数据融合,实现地方特色数据服务,支撑本地业务应用。(3)建立统一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并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开放共享、资产管理、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流通性和安全性。依托大数据能力平台进行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数据资产的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数据全过程管理,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估。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及公共数据应用标准,制定出台大数据管理的相关标准和制度,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管理方在数据流通、存储、使用全流程中的权责,探索建立权责分明的工作机制。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提升数据共享交换支撑能力,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程度。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编制数据开放目录和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加快政府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规范管理,为社会公众利用公共数据创造便利条件。3.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构建覆盖全省的数字政府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基础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可信电子证照系统、电子印章系统等)和服务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统一受理平台、统一支付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提升全省数字化应用的公共支撑能力。平台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授权各市(州)直接复用。各市(州)全面利用省级平台资源,原则上不再单独投资建设相关平台资源;对部分基础性、共性强的应用软件系统,组织各市(州)共同研究开发,全省复用;各地现有业务应用和数据应及时向省级平台迁移对接。(1)基础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持续完善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深化统一身份认证应用,加快推动全省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实现省内自然人、法人和公务员“一次认证,全省通行”,并与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可信电子证照系统。加快省电子证照库与国家电子证照库对接,进一步提高电子证照的可信度和通用性,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围绕民生服务,实现对个人办事高频证照服务覆盖;围绕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办理,与投资审批系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系统实现对接,推动常用企业电子证照的开通和应用。电子印章系统。依托国家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建立电子印章系统及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提供统一的电子文档电子印章认证、数字签名认证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使用电子印章服务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证照文件,并依托电子印章验证服务,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适宜政务外网运行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筹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等各类空间数据,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空间基础数据的归集与共享,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奠定数据与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数据的“底图”和“底线”作用,有力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2)服务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与现有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跨部门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对接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等基础功能。与政务服务网等公共支撑系统和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信息互联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由政务服务网申报、管理平台调度、业务系统办理和政务服务网反馈。全省统一受理平台。按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要求,建设全省统一受理平台,完成统一受理平台的基础功能开发,集成国家、省级垂管业务办理系统受理服务接口,实时调用省事项管理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查细则,并制定统一受理标准和分发标准,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全省通办。(3)第三方支撑。统一支付平台。持续完善升级统一支付平台,形成统一的线上支付渠道。通过整合各类线上支付渠道,拓展支付、结算和管理功能,满足用户线上缴纳非税类费项、公共服务类费项的需求,并为各级各部门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统一、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实现非税缴费、公共服务缴费等收费业务的网上缴纳,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受理、办结。物流配送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有关公文证照寄递管理规定,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邮政分公司建设省统一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涉及的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的传递交接。支持统一的物流配送及对配送结果跟踪管理,实现配送地址一次录入,多点共享,订单统一调度,智能分派。支持在第三方平台应用,实现用户通过移动APP进行网上支付与物流对账。4.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国家相关制度要求,建立“立体防护、多方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增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等全方位防护能力。(1)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等方式,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边界明确、权责清晰”的统一安全管理机构,定义并明确数字政府各参与方的安全职责,配备安全岗位人员,建立人员和岗位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安全职责及边界。进一步强化全省统筹规划,完善“纵向监督、横向联动”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层面实现全省统一、协同联动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机制。制定数字政府安全工作总体方针,规范数字政府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操作规程、手册等。在满足《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法律的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安全风险、业务流程等因素,落实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检查指导、考核监督等制度,定期开展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专项督查,实现安全工作可量化,安全绩效可视化的目标。(2)加快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健全集安全监测、威胁预测和态势感知于一体的安全态势分析机制,为全省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故障排除提供支持。建设省安全监测与感知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态势展现和预警通报等核心功能,并与国家信息中心安全监测平台及各市(州)监测平台对接,达到情报共享和应急联动的目标,实现从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到应用层的全方位安全态势感知及快速的故障排除。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政府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全域安全态势与预警处理、云安全能力平台、安全数据分析平台、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攻防演练平台、密码支撑体系等。(3)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根据国家法律、政策法规、文件要求采用国产密码及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建设数字政府国产密码基础支撑体系,开展国产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密码应用及自主可控安全性评估审查制度,助推云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等方面国产化替代进程,推动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在重要领域的应用。(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部分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以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数据汇集融合为基础,以大系统理念实现部门协同与省市联动,为民生保障、产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发展等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5.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充分整合和利用政府、社会数据资源,以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营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监测分析、目标设定、政策制定与评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1)疫情防控“一库八系统”。推进疫情防控“一库八系统(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省防疫信息系统、省新冠肺炎疫情线索上报系统、全省防疫物资管理系统、省疫情排查管理系统、省居民健康网上登记系统、滞留在鄂人员困难上报系统、湖北健康码系统、复工复产专栏等)”建设,加快防疫信息化项目集约共享审核。统筹推进全省防疫数据资源归集,通过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申请国家部委防疫数据,及时上传我省防疫数据,完善多元数据信息归集和共享机制,着力形成“汇集—分析—研判—推送—核查—反馈”的数据应用闭环。加强数据质量和网络安全管控,防止防疫数据失泄密问题。聚焦疫情防控所需和发展趋势,开发建设数据分析模型,加强数据分析、形势研判和信息推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2)营商环境评估数字化应用。围绕我省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以大数据能力平台汇聚的相关数据资源为支撑,依托市(州)数据平台,多方面采集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相关数据,建设营商环境评估数字化应用。通过评估引擎及相关管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建模运算,输出不同类型的评估数据,并根据不同维度输出评估报告,每月定期对各地各部门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同时支持本地特色指标数据采样和评价。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指标评价能力、具有移动化、大屏幕输出等多样化的展示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常态化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我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3)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应用。按照“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汇集共享,加强区域经济动态监测、趋势研判,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支撑区域经济数字化高效管理和协同服务,促进区域发展更平衡、城乡融合更充分、产业布局更优化、特色优势更彰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4)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冶金等行业树立一批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标杆,发展基于数据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等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参与标识解析、控制和应用协议研制工作,开展标识试验和规模应用试点,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5)商务经济数字化应用。加强全省商务数据统筹协调,推动商务信息集成共享,增强对商务运行的掌控能力,建设一体化的商务经济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对商务系统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内资、口岸建设、电商服务、消费市场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来自电商平台和发改、工商、统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持续采集、交换、存储、整合、清洗,形成全省统一的商务数据库。建立多个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消费市场综合应用子系统、外贸发展应用子系统、外资利用应用子系统、外商投资应用子系统、内资综合应用子系统、口岸综合应用子系统、电子商务应用子系统等,实现业务各类数据的查询分析及智能挖掘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分析手段,对商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实时动态多样的专题展示,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依托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通过强化遥感AI、时空数据能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治理及数字化应用;对拟开发项目自动评估,实现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的评估分析;实现国土空间开发监测预警,达到规划科学的最大效益;通过各类数据指标预判土地供给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数字化应用。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服务作用,建设全省地方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数字化应用,支持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决策。通过行业监管、风险预警、协同办公、金融服务等功能支撑,实现对我省“7+4+N”类金融机构的行业监管,与公安、法院、检察、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市级金融监管局协同办公,充分利用我省政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聚合互联网舆情数据和第三方商业数据,搭建大数据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跟踪监控对象风险情况,预警提示,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定性和定级,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和地方金融安全的风险预警,为金融行业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展业务系统,逐步实现对全省地方金融系统业务的统一运维、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监管。(8)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与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等省级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和信息互通,实现中小企业信息一网查询,打造促进银企信息对称、金融信贷产品和融资需求对接的全省统一的综合融资平台枢纽和基础设施,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发布、受理业务、竞价撮合,以及企业在线注册、发布融资需求、在线融资对接,为金融机构以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受理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银企融资数据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行政监管和产业扶持提供信息支撑。6.文化繁荣数字化应用。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我省文旅系统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创新成果与旅游、文化、新媒体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惠民高质量发展。(1)数字化文化。推动我省荆楚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释放文化正能量。围绕应用及资源落地、区域资源整合、活动管理、服务提升、群众参与等重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和资源,汇聚各级文化资源、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实现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拓展,满足群众文化的一站式获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一站式管理需求,不断优化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内容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效能。(2)数字化旅游。促进旅游业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创新应用,实现对旅游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线上线下营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信息集成化、服务智能化、营销精准化、创新多元化的数字化旅游应用体系。(3)数字化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4K、5G、AI等新技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数字型融媒体平台,形成党政权威信息发布统一出口,推动高质量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持续改进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工作,构建舆论信息管控体系,全方位提升精品内容生产传播、舆论引导、信息管控等能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丰富网络文化空间,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全力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形成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长江云融媒体与政务云平台对接,打造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效、即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大力发展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和新媒体服务,构建共建共享的融媒体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水平。7.民生保障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核心优势,围绕农业、教育、人社、健康等重点领域,构建优质、高效、普惠的民生保障数字化应用。(1)数字化农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农业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支持建设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在乡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2)数字化平安。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司法、公安等机关的深度运用,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加强数字化司法、数字化公安的建设,打通司法、公安各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轻快”“便捷”办案。健全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预测预警预防。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加大在维稳、反恐、打击犯罪、生态建设与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脱贫攻坚等城乡社会治理领域的综合应用,提升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和水平。(3)数字化教育。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创新水平。(4)数字化住建。围绕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工程、住房公积金、城乡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民生业务,建立覆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大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维护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平台,保障民生应用,提高城乡发展质量。以统一登录入口、统一用户认证、统一事项标准、统一数据来源为原则,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整合集成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构建“数字住建”,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持续优化便民利企的互联网办事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大力推进我省住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5)数字化人社。建设全省一体的社会保险、公共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经办体系和信息系统,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经办、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采用窗口服务、网上服务、移动服务、电话服务、自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一卡通用”,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网式、全流程、无差别的方便快捷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服务诉求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分析,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主动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监管监控平台和决策支持体系,提高监管监控的针对性和精确性,及时感知政策实施状况,促进政策完善。(6)数字化医保。建设全省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医保服务便捷高效、医保治理科学精细、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全面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7)数字化健康。立足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创建一朵楚天健康云、一所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拓展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医疗服务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与监测等重点应用,提升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医院、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建立并推广使用“健康湖北”公众服务平台,探索优化就医流程、医患实时问诊互动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健康新型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养老、医护、康复等相衔接的信息共享协同机制。(8)数字化脱贫。推进全省脱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建立覆盖我省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从多维度、多层面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扶贫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应用框架,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服务与资源整合共享、业务协同联动和决策科学支撑,建设以群众为核心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9)数字化民政。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社区治理、区划地名等民政服务。加快数字化养老社区建设,不断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构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和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之间互联互通的综合监管体系;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零门槛、多渠道、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渠道,全面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公众的覆盖面、主动性与实效性;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建设和数据共享,完善公民信用信息记录,增强志愿活动和志愿精神网络传播影响力;不断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婚姻登记、殡葬管理和区划地名信息服务。(10)数字化信访。以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开发建设为契机,升级建设阳光信访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信访事项办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通过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建设,着力解决方便群众诉求、规范信访办理、加强信访民意分析等问题,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11)数字化档案。建设“湖北省电子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平台”,建立全省开放档案及民生档案共享库,打通省、市、县三级档案馆之间数据交互通道,实现“馆际互联、一站检索、远程查档、审批出证”,促进全省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提高网上服务水平。(12)数字化退役军人服务应用。建设科学、全面、先进的智能化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退役军人业务深度融合,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利用5G“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的网络特性,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远程医疗、就业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达到精准到人的精确化服务目标,更好的服务和安置好退役军人,高效便捷落实国家赋予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政策福利待遇;依托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更改”的特点,搭建退役军人信用体系,精准服务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优抚优待、困难帮扶等服务内容。8.生态保护数字化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数字化应用、完善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实现环境治理与修复、污染源、生态保护、生态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领域全覆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建设生态环保数字化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整合与挖掘环保数据资源,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污染防治等决策能力。以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和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传感器“四位一体”综合应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广泛开展生态监测物联网应用。(2)完善长江大保护数字化应用。充分结合省情特点,拓展和完善长江大保护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应用功能。汇集长江大保护相关责任部门的感知、统计、分析等数据,进行挖掘关联、智能研判,为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我省长江流域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与协调,着力将我省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文化创新高地、绿色发展增长极。(3)完善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拓展和完善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功能。以全省河湖生态环境管护为目标,以河湖治理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河湖治理决策科学性为重点,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抓手,构建信息准确、流程规范、高效及时、职责分明、决策科学的河湖治理数字化平台,汇集环保、水利、规划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借助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辅助全省河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实施智能感知、数据汇集、综合应用、多维展示、决策支撑等系统建设。(三)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能力部分基于治理和使能部分,坚持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的思路,构建整体协同、数据驱动的政务服务业务、科学决策业务、协同监管业务,建设全省统一设计、部门一体化使用的协同工作应用,助力湖北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9.政务服务应用。以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落脚点,持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实现审批流程更简、政务服务更优,形成省级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1)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规范及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支撑平台建设成果,持续优化我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改革,积极探索引导式、场景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省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加快与国家、省直垂管业务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制定并完善全省科学、可靠一体化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和运维管理体系。(2)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完善我省政务服务统一的咨询建议投诉方式,提升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体验,增强用户政务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时,对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进行在线评价,调动政府部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深化湖北“12345”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号对外、渠道联动、分类受理”工作要求推动平台及时、高效、专业的咨询投诉服务。提升“鄂汇办”消息推送、手机支付、办事服务、便捷登录、文字识别等能力,持续推动覆盖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鄂汇办”,拓展“鄂汇办”基层应用范围,推动地市特色服务入驻,实现从“网上办”到“指尖办”。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应用向基层延伸,探索多样化的服务业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业态创新和服务运营。(3)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综合平台。扩建全省四级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政府督办督查信息化系统、政务协同工作平台、“12345”在线服务平台、可视化平台及市县可视化接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系统。(4)数字政府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建设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实现全省县域社会服务可及,为融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旅游、体育等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社会服务提供支撑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线上名师课堂、数字化社区服务、社会服务评价等社会服务综合平台。10.协同监管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我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的融合,创新和完善协同监管方式,持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信息归集共享作用,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查询服务,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进一步完善省“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建设,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抽查结果多渠道进行公示。11.协同工作应用。完善升级政务协同工作平台,持续提升政务工作的集约化、高效化、个性化、移动化水平。完善公文交换标准规范,通过应用电子印章,推进电子文件在重点领域范围应用,使办公信息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实现快速验证识别与交换。强化个性化推送能力,构建数据获取、挖掘和分析体系,按职能分工和权限,实现快速获取和精准推送。拓展移动办公能力,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跨区域跨部门的政务协同办公新模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12.科学决策应用。利用数据关联分析、数学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交叉比对、关联挖掘和趋势预判,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为党政智库、社科院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等党委、政府所属智库单位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政府开展督办督查、宏观经济监测调控、应急指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1)实时“互联网+督查”。完善“互联网+督查”信息化平台,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机构各类督办督查任务提供在线系统支撑。建立全程监控和流程控制机制,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政务工作平台,实现督查工作随时审核、随时签收、随时反馈。(2)科学决策“驾驶舱”。搭建数据来源广泛、逻辑关联、时效性强的省可视化平台,推进新一代技术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升实时分析、即时分析能力,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信息捕捉,形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个性化、科学化、精准化决策“驾驶舱”。集中展现我省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政务数据总量、专题数据汇聚情况、物联监测实景、特定业务场景数据分析视图等。接入省直各部门的业务管理、指挥中心平台,实现一屏全览的综合展示,实现端到端的实时信息获取、监控。实现符合不同需求的定制化展示,为决策提供科学、精准支撑。推进新一代技术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升实时分析、即时分析能力,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信息捕捉,构建多维融合的数字湖北,实现数字政府运行仿真和智能高效决策,打造科学决策“驾驶舱”。(3)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通信网络,应急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类业务,并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发挥关键支撑作用。(4)宏观经济科学决策。编制省产业发展数字地图,实现全省产业发展态势“一图展示”,重点防范和破解重大金融风险。推进省产业发展态势平台建设,对全省宏观经济发展中进出口、物价、就业、金融交易等信息进行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智能反映全省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微观研判提供参考依据。重点突破金融领域,通过整合互联网舆情信息、政府行政资源数据、银行资金数据三大类数据进行大数据监测预警,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绘制全景动态呈现的风险区域分布图,对非法金融风险行为进行监管。五、实施路径(一)数字化转型。推进我省、市、县级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各地各部门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设立数字化转型专员岗位,根据机构的性质特征,将数字化思维与该部门的运行机制融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众互动,提升部门效率,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创新和科学决策。各部门将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深度融合,实现办公、财务、资产、业务、服务等的基础数字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二)数据化驱动。各部门对履职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组,实现数据的查询回溯、智能分析,通过与大数据能力平台对接,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治理与协同。强化数据资源统筹规划、分类管理、整合共享,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发挥大数据能力平台的作用,预测政策需求和对未来作出规划,把数据作为驱动创新和引领发展的先导力量,作为应对危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工具。对数据进行资产化管理,实现数据有规律地跨组织边界流动,使部门之间更容易进行交互和提供更好的服务,专注于设计和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和流程。(三)智能化应用。由发改、经信等部门牵头,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机器人、区块链等相关数字产业的发展,完成重要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经济占比,进一步增强对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能动作用,开发适应宏观经济、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政务服务实现供给侧为主向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转变,以人民群众需求为起点,通过智能化应用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充分了解使用服务的群体需求,构建更有效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支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提供服务和业务流程,使得政府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公众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智能的、自主的、自动化的服务。(四)智慧化治理。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精准脱贫、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构建创新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推动我省政府治理模式由分散向整体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转变,最终实现智慧化治理。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和整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数字创新过程深深扎根于整个政府,通过数字治理、数字服务和数字创新推进我省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在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各级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全省政务信息化组织体系和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一办、一中心、一平台、一专家委员会”职责。省政务办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加强对省直部门信息化项目的集约化、共享化管理,加强对市(州)数字政府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省大数据中心负责对市(州)及县(市、区)数字政府建设的技术路线、数据共享、省市对接、标准规范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省政务云平台的统筹支撑作用,形成集约共享、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统一数字政府技术支撑体系;充分依托省专家委员会,成立实体化的数字政府研究机构,对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咨询和建议,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机制保障。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对我省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省政务办积极推动构建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数字化使能和数字化能力业务原则上采用全省统筹模式,由省政务办对新建平台及系统进行统筹,已建平台及系统需与省统建平台及系统进行对接;数字化治理业务原则上采用统分结合模式,由省政务办会同相关省级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省市两级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原则不鼓励县(市、区)再单独建设。制定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数字政府建设督查评估机制,实现督查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资金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坚持分级投入的机制,各级政府统筹本级信息化建设相关资金,加大“数字政府”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参照省执行,完善细化工作方案和资金预算方案,落实人员责任,做好资金保障,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规范数字政府项目的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和流程,创新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模式,转变传统政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方式,将数字政府建设内容全面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四)队伍保障。加强数字政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数字政府意识;省直各部门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员制度,建设一支既精通政府业务又擅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拓宽省级与市(州)、基层与上级的人才发展通道,优化数字政府领域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用人和薪酬管理机制,在借鉴兄弟省区市创新经验基础上,探索出符合行业市场标准的“体制内编制、市场化管理”创新机制,设置科研技术岗位,打破薪酬和待遇“天花板”,激发干部和技术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建立人才流动的“旋转门”制度,拓宽发展通道,促进政府、事业单位、高校、国企、智库之间专业人才多向流通;深入推进聘用制度,将数字政府专业人才引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附件: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项目建议清单附件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项目建议清单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6月17日印发内容来源于:湖北省人民政府网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12日
其他

BAT角逐新基建猎场

围绕新基建,BAT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本文核心观点1、百度布局新基建,相对优势是AI能力,百度依靠AI技术及商业落地经验,拓宽未来增长空间,并对外赋能。2、云计算是新基建的重要部分,阿里借助云计算优势,重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安全新基建。3、新基建是腾讯
2020年7月12日
其他

天津经开区“城市大脑”作为城市新基建项目之一稳步建设中

近日,天津滨海新闻对天津经开区“城市大脑”进行了专题报道。作为2020年首批新开工建设的新基建项目之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持续稳步推进中,在进一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泰达智慧城市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松介绍说,经开区在三年前已经开始了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成果包含一套整体机构,如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打造了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包括IOC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混合云系统等一些施工平台,在虚拟城市中,这些施工平台类似于水、电、气、热等基础能力平台,为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最底层的保障。
2020年7月11日
其他

重磅发布 | 2020年度新基建TOP100

“软件定义世界,万物皆可互联,数据驱动一切”,这是全面数字化的三个特征。数据和信息的普惠和共享特征在给个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用户隐私无处遁形。因此,在新基建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升级。
2020年7月11日
其他

总投资116.96亿元! 昆明一波“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签约

6月30日上午,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举行2020年“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其中,集中开工的项目5个,总投资76.28亿元;集中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40.68亿元。集中开工、签约项目总投资合计116.96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新基建”项目共有5个,项目总投资76.28亿元。涵盖了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软件外包、大数据、物联网、新技术、大健康等多个领域。集中签约的企业共有9家,项目总投资额达40.68亿元。建设内容涵盖数字文创产业、科创小微企业服务业、联通新通信、智慧环境监测、信息和网络技术开发、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服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大数据智库、电力技术研发、创作空间等新经济产业。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是全省唯一以云计算、大数据、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致力于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集中开工的“新基建”项目汇总云南能投数字经济(呈贡)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15亩,总投资约17.84亿元。该项目主要规划建设数据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产业中心四大平台。昆明数码港国际软件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222亩,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涵盖“软件外包园”“大数据核心区”“云计算研发运营中心”“电子商务园”“物联网产业园”和“创新孵化园”。云大启迪科技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82亩,总投资约28亿元。该项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互联网+医疗、智慧康养、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科技园。电力技术科技创新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50亩,该项目主要着力于前沿技术探索及新技术在电网建设运行中的运用。宝相大健康产业园五条道路▼项目总投资3.44亿元,五条道路设计全程2759.4米,主要建设启秀路以南、云学路以西,关山路以东,博大路以北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路网所包含的地块场地平整。来源:云报客户端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新基建资讯,请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推送时间是18:00或24:00,一定不要忘了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星标哦!获取投稿或入群方式,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3年投资近1万亿!“浙江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终于来了

加强数字新基建顶层设计,制定并实施5G、IPv6、北斗等专项行动计划,优化布局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统筹部署“新网络、新平台、新终端、新融合”设施,形成国际一流的数字新基建总体架构。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免费下载丨任正非推荐:认识5G,发展5G( 100页精华PPT)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其他

华为侯金龙:聚焦新型基础设施三要素“云、AI和5G”,打造数字经济的发动机

当前国内最火热的关键词之一,无疑是新基建,它为整个产业界绘制出一幅宏伟蓝图,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制造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将社会经济活动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纳入这场产业变革之中。5月21日,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栏目组的邀请,就新基建的“新”内涵、新基建的发展机遇、新基建该如何建等话题,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
其他

12部门实锤确认,比党政军更大的信创替换潮即将开启!邮储打响第一枪,它被定为唯一供应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改委、工信部等12部门于4月27日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一、《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今年6月1日实施《办法》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2、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3、其他有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等该办法的落地将会加大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难度,国产替代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二、行业信创启动,产业验证海外厂商关键软件替换加速之前,我们对于银行、央企等机构的核心软件如核心系统、ERP替换加速已经有过相关验证。如在2019年邮储银行启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中,长亮科技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关键技术组件设计咨询项目唯一拟定供应商,在大型银行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中占领先机,拉开六大银行核心系统国产化序幕。
其他

超36000亿!32省市新基建项目清单(可下载)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其他

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之枢纽交通网:轨道是主题

近期,《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公告版)》发布,提出依托多级交通线网,构建智能融合的多层次枢纽交通网体系,支撑实现双城互通、同城一体、城乡交融的发展愿景。1、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双城”一小时可达2、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实现核心区域半小时可达3、强化城市交通绿色集约发展,实
其他

国产芯片制造有多烂?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华为的事情,还是闹大了。甚至连我妈都来问我,“华为是不是要完蛋了”。临到了,老太太还问了一个终极命题,“我们内地自己的芯片,到底行不行”。这让我想起一个号称“央视最牛采访的视频”。记者: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马科长:钢铁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其他

2.3 亿元、单一来源变竞争性磋商:易华录最终中标哈尔滨“交通云”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其他

一张图看懂BAT新基建产业生态

一张图看懂BAT新基建产业生态新基建正成为市场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其中,新基建排在首位。同时,继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计划之后,腾讯于5月26日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在新基建领域投入5000亿元,重点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我们已于上周的周报《计算机有“两会行情”吗》,对新基建的政策和投资标的进行了梳理。本章侧重分析了BAT等科技巨头的新基建布局、BAT的上市公司股权合作图谱等,得到一张BAT新基建产业生态全景图,为把握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提供参考。2.1、国内科技巨头的“新基建”布局阿里:3年2000亿,聚焦云计算、信创产业
其他

免费下载招标文件 | 华为中标8.38亿元“智慧龙岗2.0”项目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其他

侯金龙:华为将致力打造新基建的算力底座

国家发改委将“新基建”的发展方向之一标定为:重点聚焦以5G基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是围绕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1从“铁公基”到“新基建”新基建,因其比传统基建多了一个“新”字而与众不同。它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区别于传统基建围绕人和物发展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为例的固定资产,“新基建”是围绕数字发展云、AI、5G为主的信息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界如何在新基建的洪流下抓住发展机遇,赋能政企加速迈入数字世界,获取数字经济红利?5月2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栏目,播出了对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就新基建相关问题展开的专访。专访过程中,侯金龙分享了对“新基建”的思考与实践,以及华为云与计算能为未来打造数字世界做些什么。▲
其他

免费下载 | 赛迪《中国区块链产业全景图》重磅发布!

关注本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区块链”获取下载链接自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开始,区块链逐渐被人们发掘,世界各国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我国同样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尤其是在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垂直行业应用落地项目不断涌现,国家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先后推出近300余条政策鼓励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国内互联网巨头企业也纷纷布局区块链应用,包括阿里、华为、百度、腾讯、京东等企业纷纷推出区块链平台,包括央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36家银行机构纷纷开展区块链应用,并取得优异成果。2008年到2020年,我国区块链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包含上、中、下游的区块链产业链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平台层,该层包括矿机、芯片等硬件企业,以及基础协议、底层基础平台等企业;中游企业聚焦于区块链通用应用及技术扩展平台,包括智能合约、信息安全、数据服务、分布式存储等企业;下游企业聚焦于服务最终的用户,根据最终用户的需要定制各种不同种类的区块链行业应用,主要面向金融、供应链管理、医疗、能源等领域。为了进一步引导我国区块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梳理了我国区块链产业上中下游的企业,旨在建立完整的区块链行业发展图谱,帮助区块链企业了解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区块链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01区块链的发展脉络自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开始,区块链就逐渐被人们发掘。2009年之前区块链还只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圈中关注的主要技术,该阶段为区块链1.0阶段。2009年到2013年金融领域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逐渐由加密货币向可编程金融扩展,该阶段为区块链2.0阶段。2013年到2016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价值开始逐渐显现,世界各国政府、部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进军区块链技术研究,该阶段为区块链3.0阶段。2016年以来各国商业、科技、IT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区块链规模和应用场景迅速发展。02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包括P2P网络技术、共识机制技术、密码学技术。一是P2P网络(Peer-to-peer
其他

6月30日,“2020年部委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0年6月30日,“2020年部委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观安信息、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不同领域企业联合协办。来自国家部委单位的信息化领导、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平台机构、行业重点企业等诸多嘉宾,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研讨,共商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方向。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主持,他强调,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危中寻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共识,数字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是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改造价值链。大咖云集
其他

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发布:他们或决定中国城市和产业格局

本文系由本公众号编辑转载并已标注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随时与本公众号联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其他

政府领域信创招标即将全面展开,ARM可能是信创产业的长期方向

政府领域信创招标即将全面展开。从信创招投标情况看,近期行业端信创招标率先开启,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公安部等单位纷纷开启国产服务器招标且招标数量可观,鲲鹏和海光芯片凭借性能和生态等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从草根调研情况看,六月开始各省小信创招标也在积极准备当中,相关财政支持陆续到位,七月、八月小信创招标将迎来落地高峰期,且招标规模十分可观,信创产业订单即将兑现。ARM可能是信创产业的长期方向。发展信创产业的基础是实现CPU的创新可信,基于ARM架构国产芯片在维持创新可信和先进性方面有优势。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选择购买国外的架构授权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形式实现国产CPU,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龙芯(MIPS指令集)和申威(Alpha指令集),已实现完全创新可信,但使用群体小,应用生态缺乏;第二类,飞腾、华为海思等基于ARM指令集永久授权,可对指令集进行扩充改造;第三类,是以兆芯、海光为代表的x86架构,由于仅获得内核级使用授权,完全自主可控难度大。因此,在自主可和可控这两个维度上比较,我们认为申威、龙芯>海思、飞腾>海光、兆芯。但考虑到鲲鹏和飞腾已经获得ARM
2020年6月30日
其他

“信创”到底是啥?为何未来几年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最近突然有个词火了起来:信创!什么是信创?信创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简称。信创二字来源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2016年3月4日工委会成立,是由24家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的单位发起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信创理事会主要由四类单位:集成厂商、互利网厂商、第三方机构、高等院校。信创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云计算、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各类应用软件)、硬件(芯片、GPU/CPU、主机、各类终端)、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涵盖了从IT底层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自主创新等重要课题。涉及到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主要涉及4部分:IT基础设置:cpu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各种云等。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OA、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等。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为了说明白这个信创产业,我们先来看看信创产业的推进背景:信创产业推进背景0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信创的提出,无论是从国家领导层面的指导思想、还是到具体的方针政策都有“据”可依。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现阶段,各地区纷纷筹划信创产业园建设,相关扶持政策也陆续落地。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目前的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02“华为、中兴”等事件倒逼信创发展过去中国
2020年6月30日